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唐之熊孩天师 > 第四十九章:你拿什么来买?

第四十九章:你拿什么来买?

“信不信那是你们自己的事,与我无关,别想用激将法让我把东西叫出来。”殊不知李乾根本不吃这套,“很抱歉各位,这里不欢迎你们,还希望你们日后别再过来,我这小庙容不下诸位这几尊大佛。”

管你李二是不是大唐皇帝,我这里不欢迎你,下次别来,至于什么魏征更不用说,李乾看到这老头子那黑脸就不爽,动不动就大胆,动不动就要给自己定罪。

甚至就连程咬金都被李乾给拉入了黑名单之中,成为了日后不接待的目标,本来以老妖精的为人,虽然脾气不太好,喜欢揍人,至少没有用身份压过李乾,李乾对他的印象还不错。

可就因为今天的事,李乾对他的好感全无。

“陛下,还请息怒。”李乾这般不给面子的撵人,李二气的脸上的肌肉都一抽一抽的,差点就挥手让侍卫将李乾拿下了,李二身边,一瘦高身影站出来,笑着安抚。

眼看事态真的朝着不可控制的局面发展着,一直沉默的房玄龄站出来安抚着李二,朝李乾说道:“李掌柜,可否听老夫一言?”

这人说话还中听,不像某人,李乾看着魏征挑挑眉,似乎再说,看看,别人怎么说话的,就你这种人,鬼都懒得理你。、

“.......”魏征气的脸都涨红了,好在没有发作,闷哼一声,将头转到一边去,不吭声了,他不像多看李乾一眼,怕自己血压升高会被气死。

“你说。”手不打笑人脸,别人对自己客客气气的,李乾当然也不会甩一张臭脸摆着,“不过,这位大人是.......”

“老夫房玄龄。”房玄龄轻抚胡须。

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房玄龄,不过房遗爱和他老子真是两个极端啊,父亲是个文弱书生,而儿子呢,虎背熊腰,满脸横肉的。

“原来是房相,小子洗耳恭听便是,房相请说。”

李乾给足了房玄龄面子,房玄龄却笑不出来了,他越是这样,其他人越不爽,这不,后面的程咬金,李二等人黑着一张脸,他们也搞不懂牙尖嘴利的李乾为何会对房玄龄另眼相看。

真是个怪人,对此房玄龄只能在心里叹了口气,道:“李掌柜似乎对儒家有较强的敌意,莫非李掌柜师出其他家门传承?”

儒家从汉朝时期开始独大,其他的传承逐渐烟消云散,甚至已经很少再见到其他传承之人出现,儒家的声望几乎达到了一个顶峰,房玄龄想知道李乾是否是其他传承之人,否则怎么会对儒家充满敌意。

“不。”李乾微微摇头,实话实说:“小子乃容百家之长,并非其他传承之人,也没有敌视儒家之意,尽管很多时候觉得儒家很软,说起来.......”看了程咬金一眼,李乾继续道:“若不是卢国公抬高儒学,贬低其他学识,小子也不会与你等起争执,一家独大不如百花齐鸣,唯有齐聚百家之长才是最正确的。”

原来如此。

房玄龄似笑非笑的看了程咬金一眼,程咬金别提多难受了,至于么,老夫就说错一句话,你就这样和老夫闹?

况且老夫也不是那儒家传人啊。

程咬金感到很委屈,李二等人则哭笑不得,搞半天原来问题在这里。

难怪李乾会和刺猬一般,瞬间炸了,感情是所长被程咬金蔑视,忍不住爆发了。

哭笑不得的同时,李二等人也庆幸今日并无儒家之人前来,否则一番争吵绝对免不了,李乾这一口酸儒,那一口酸儒的,绝对能让无数儒家传人找他拼命。

儒家独大,乃是从汉朝时期就开始的,有些东西,房玄龄不敢随意议论,避重则轻,绕了一个圈,“依李掌柜所言,那物理学之中有炼钢之法?”

“不算。”李乾想了一下,回答:“物理学只是占据了一部分,还有其他学科内容也包含在内,也就是卢国公zui里的奇淫技巧,炼钢办法用对了,那么绝对能练出好钢。”

小兔崽子绝对是故意的,和老夫我争锋相对,恨不得与老夫干一场,对上房玄龄就乖乖的,这他娘的邪门了,难道房玄龄有什么地方吸引他不成?

绕来绕去,房玄龄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那么这炼钢之法,可能出售?”

既然你是商人,那么我们就来谈生意吧,不得不说能做宰相的人都不简单,比起又臭又硬的魏征,房玄龄脑子很灵活,也更喜欢使用迂回战术。

“卖?”李乾忽然笑了,原来房玄龄和自己绕半天,打的是这主意,真是的,早说不就行了,害的自己燃烧了不少脑细胞,李乾承认和这些人说话真的很伤脑子。

李乾的举动不礼貌,房玄龄也没有因此生气,在这一秒他仿佛已经不是大唐高高在上的房相,而是一个和李乾讨价还价的商人。

笑了一阵,李乾这才停止下来,“房相,小子很好奇,炼钢之法,望远镜,热成像,打火机,乃至亩产超过二十石粮食种子,你拿什么来买!”

铁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钢铁产量是衡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指标。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铁器的文明古国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考古文物出土,发现春秋时期便出现铁质农具,战国初年便冶炼出块状铁。到了汉代,我国的炼铁技术又得到长足发展,百炼钢和炒钢工艺都出现在西汉,极大地推动了手工业、农业和军事的发展。

等到了南北朝及隋唐时期,新的灌钢技术兴起,技术原理是:将炒铁法得到的含碳量极低的熟铁和含碳量高的生铁熔合到一起,反复锻打,得到质地均匀的钢材,也就是含碳量3%以下的钢。宋元明清时期,灌钢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古代主要的炼钢方法。

从古至今,钢铁都是衡量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可是关于中国历代钢铁产量的统计,网上各路大神众说纷纭,比如有人说唐朝钢铁产量1000吨,有人说5000吨。最扯的是关于宋朝钢铁产量的说法,被无脑小白吹成15万吨,然后说明朝1万吨,完全无视历史不断进步发展的事实,继承宋朝铁矿和冶炼技术、人口比宋朝多的明朝,铁产量只有宋的1/15,用脑子想都知道是扯淡。

天工开物记载的古代炼铁工艺

网上关于唐、宋、明等朝代的钢铁产量,主要来自三本史料,《新唐书·食货志《宋史·食货志和《明实录,从3个朝代的“铁的收入量”和“铁课税量”,结合税率反推钢铁产量,砖家、网友大多用此方法,古代没有统计局,这已经是明确记载了。

方法听上去正确,事实真是这样吗?

答案是:错!错!错!

原因:一、很多人连古代的度量衡都没弄清楚,就随便换算成公制;二、古代盐铁是专卖制度,而且多数铁矿是官营的,炼出的铁要全部上交朝廷,只有民营铁矿是课税制度。政府的铁收入量包括官营铁矿,直接用政府的铁收入量反推铁产量,当然是错误的。

接下来,本文重点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的钢铁产量。

古代是盐铁专卖制度,铁的冶炼受到的严格管制,所以历代的钢铁产量应该从生产端计算,但首先应该把铁的专卖制度搞清楚。

铁的专卖制度: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施行,设置专门的铁官管理全国铁矿,刚开始的模式是官采、官炼、官运、官销。后面的朝廷发现,政府包办带来机构臃肿的问题,难以管理,因此允许民间采矿和炼铁,但需要交一定的铁税,但炼出的钢铁首先得由官府收购,剩下的铁可以卖给百姓。这种模式下,官府可以控制钢铁的流向。

亩产二十石的粮食!!真有这样的粮食存在吗?

房玄龄惊呆了,程咬金长着长满胡子的大嘴发不出声音,李二整个人都颤.抖了起来,和李乾不对付的魏征都一脸惊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