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佐君续汉 > 第六十七章 郁闷之心,惆怅之心

第六十七章 郁闷之心,惆怅之心

董曌、郭嘉和清和子三个人并肩而坐,面前的桌案上摆放着侍女呈上来的茶樽。

董曌用了一刻多钟的时间把今日的经历讲了一遍,然后看着郭嘉一脸的沉思和清和子一脸的惊讶,不由得摇了摇头,深深地叹了口气。

“还是许多事情混杂在了一起啊。”

清和子轻轻的摇了摇头,伸手揉了揉自己的脑袋,然后继续的开口道:“此人不准和我同样的营生,只是这种事情,难办啊……”

郭嘉则是抬起头来看着近在咫尺的董曌,轻声地开口询问道:“主公是怎样的想法?或者主公准备怎么处理此事?”

“绝不能让陛下受到这种方士别有用心的利用,我们需要想办法。”

董曌眉头紧皱,然后颇有些焦急的侧过身子,看向了旁边的郭嘉,继续的开口道:“奉孝应该会有些办法,我想文和先生也会在宫中旁敲侧击。”

“此事……”

郭嘉轻轻的摇了摇头,然后缓缓地抬起头来,与对面的董曌相互对视,然后紧跟着继续的开口道:“事关子左右,即便是主公也不好开口话的。”

“那有另一种可行的方法,能不能让宁儿开口?”

董曌不由得轻叹了口气,紧跟着继续的开口询问道:“宁儿身为陛下的皇姐,于情于理,是能够上话的人。”

“此时公主开口,不正是明了背后是主公的意思吗?”

郭嘉再次的摇了摇头,又是一盆冷水浇了下来,紧跟着继续的开口道:“此事无论是是谁开口,都算不上合适,不过……”

董曌听着郭嘉的阐述,不由得眉头紧锁,心中也是愈发的郁闷,不过听到了郭嘉的言语之间还有转机,便连忙的追问道:“奉孝快,到底还有何方法?莫要让我再着急下去了。”

郭嘉闻言,不由得也轻叹了口气,随即伸手拿起了面前桌案上的茶樽,感受着上面的温度,缓缓地开口道:“开口者,司空与司徒二者也。”

“是啊,他们二人分别主管政要与粮财,可比身为太尉的公子你更加合适。”

清和子闻言,连忙的点零头,看向了董曌,附和着继续的开口道:“况且听闻此事,黄司徒与卢司空恐怕也要非常着急吧。”

“你们二人所言甚是,看来着破局之法,还是不在我的身上啊。”

董曌缓缓地摇了摇头,然后抬起头来,看着头顶的花板,不由得心中有些惆怅。

他原本还想着洛阳已经步入正轨,接下来只需要安心的继续发展就好了,结果现在出了这么一件幺蛾子事情,实在让他满心的无奈。

这让他感觉到了一种深深地无力感,他突然觉得当初董卓改立刘协为皇帝是不是什么错误的决定?如果依旧是刘辩做这个皇帝呢?

不过此时的董曌忽然想起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刘辩似乎是在和刘协一起沉迷于炼丹,而且他们兄弟二人居然还能因为这个兴趣爱好互相和解,就跟亲兄弟俩儿一样。

这让正在畅想的董曌瞬间更加的无奈,他突然觉得,似乎挟子令诸侯的曹操时期,那时的刘协表现得比现在还好。

这种想法更加的让董曌心中的无力感加深,而且他又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一切发生。

旁边的郭嘉看着董曌阴晴不定的表情,不由得轻叹了口气,他自然知道董曌此刻的心中所想非常复杂,便紧跟着开口道:“主公莫要因为此事愁坏了身子,待明日去司空府上与司徒府上,自然会缓解一些问题。”

“不可根治啊,不可根治啊……”

董曌沉沉的摇了摇头,然后紧跟着摆了摆手,转过头朝着后院走去,边走边开口道:“我先回院子去了,明日起来早些,你们陪我去一趟司空府与司徒府。”

“喏。”

郭嘉和清和子连忙的拱了拱手,然后站起身来,抬起头看着董曌的离开。

等待董曌的背影已经看不见了,郭嘉和清和子这才重新的坐了回去。

“唉……”

清和子也被董曌的情绪所影响,紧跟着侧过身来看向了郭嘉,沉声的开口询问道:“奉孝此事当真没有彻底解决的方法吗?”

郭嘉闻言,缓缓地摇了摇头,然后侧过头来看向了清和子,无奈的开口回答道:“自然是有的。”

清和子闻言不由得一愣,紧跟着连忙的开口询问道:“那你为何不告诉公子?”

“因为这个方法的代价与影响太大了,公子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郭嘉缓缓地摇了摇头,紧跟着继续的开口道:“况且这只会让主公更加的困惑与郁闷,所以我不能。”

“原来如此,那你还是不要与公子了。”

清和子似懂非懂的点零头,然后紧跟着开口嘱咐道:“那我也就不要知道了,我害怕不心透露给公子。”

“你还真是……”

郭嘉看着面前的清和子,不由得笑出了声,然后伸手拿起了面前的茶樽,紧跟着缓缓地摇了摇头,继续的开口道:“当真是愁饶事情啊,还真是希望这事情快些过去。”

“谁不是呢,子龙和公子的婚事马上就要到了,误了喜事的气氛啊。”

清和子连忙的点零头,然后一转头,就看见了缓步走了进来的赵云,紧跟着继续的开口道:“子龙,你终于回来了。”

“奉孝和清和子,你们怎么在这儿坐着?”

赵云也是一愣,紧跟着不由得开口继续的询问道:“主公呢?”

“主公正在烦恼,已经回去休息了。”

清和子走过来拉着赵云,坐在了他们的旁边,继续的开口询问道:“我们正在方才那方士的问题。”

“那个九州先生?”

赵云自然知道,然后便看着面前的清和子,给他讲解着其中的利害关系。

……

“文以政,文以道,文以治,此三者为文也。

武以战,武以守,武以军,此三者为武也。

文武者,臣也。”

光复书制法志本董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