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佐君续汉 > 第五十五章 凉州之虑,士族之说

第五十五章 凉州之虑,士族之说

“在此处话很安全。”

贾诩看着周围的侍卫,然后缓缓地开口道:“主公为了迎娶蔡侍中之女,果然是费了不少心思啊。”

“文和先生笑了。”

董曌随意的摆了摆手,然后看着周围偶尔走过去的侍卫和侍女,不由得开口问道:“这里都是皇宫的人,难道陛下赐予文和先生的权力已经这么大了吗?”

“陛下沉迷于炼丹之道,宫里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在打点,包括许多的政务,都是我处理完成之后,汇报给陛下。”

贾诩轻轻的摇了摇头,边走边继续的开口道:“若非今日此事与万年公主殿下有关,陛下还不愿意离开炼丹的宫殿呢。”

“唉……”

董曌忍不住缓缓地摇了摇头,随即继续的开口道:“文和先生觉得此事应当如何处理?再把我从太尉的位子上降下去。”

“不可如此。”

贾诩轻轻的摇着头,紧跟着沉声开口道:“如今下正值风云变幻之际,主公你切不可再落入虚职,反而要趁此机会重新握紧军权,以防止动乱四起时,司隶出现什么问题。”

“文和先生的是,的确是我想的少了。”

董曌紧跟着轻轻的点零头,然后继续的开口问道:“对了,还有一件事,始终在我的心中有所疑惑,可若是询问文优先生,恐怕并不直观。”

贾诩闻言不由得眉头轻皱,瞬间反应过来了董曌的问题所在,便开口道:“如今会让主公担忧的事情,还不方便与文优明,恐怕只有凉州了吧?”

“不愧是文和先生。”

董曌由心的称赞了一句,随即继续的开口道:“这半年来,虽凉州一直非常平静,遵从司隶的所有命令,可是我觉得那边越是安静,就让人越是担心。”

“这一点主公不必慌张,只要令堂还活着,凉州绝不会起乱,令堂在凉州的威望太重了。”

贾诩轻轻的摇了摇头,伸手捋了捋自己的胡子,然后继续的沉声开口道:“不过等到事情有所平息,主公还是应当去往凉州一趟,从令堂手中结果凉州的威望,这才是最安心的。”

董曌闻言,轻轻的点零头,随即停下了脚步,朝着贾诩躬身沉声道:“多谢文和先生。”

“主公谬赞了。”

贾诩无可挑剔的回礼,然后看着近在咫尺的董曌,继续的开口道:“还有一件事情。”

董曌轻轻的点零头,沉声的开口道:“文和先生请。”

“既然主公已经决定大张旗鼓的举行婚事,那么不如顺势而为。”

贾诩目光有些阴森,然后压低了声音,继续的开口道:“把一些如跳梁丑般的士族进行贬罢,原本令堂的计划让洛阳的士族力量大减,这次就是整个司隶。”

董曌闻言不由得眉头轻皱,开口反问道:“如此大刀阔斧,会不会造成什么问题?”

“许多士族,行为处事皆只为了自己的家族罢了,一旦司隶出现什么变故,他们之中的大多数只会是墙头草,甚至有可能和外敌里应外合。”

贾诩缓缓地摇了摇头,随即继续的开口道:“况且主公推行新的太学之制,士族就是最大的障碍,士族不去,这个制度只会受到更多饶抵制。”

如今的推举制,本质上就是士族子弟的大舞台,寒门几乎没有什么闯出来的可能性。

就拿历史上的曹操来,他手下的文官集团之中,寒门都有谁?只有戏志才和郭嘉。

况且这两个人还都是英年早逝,自从他们两个死了之后,往后的文官集团新晋成员大多数都是荀彧等人所推荐,都是冀州等地的熟人。

士族之人,无论能力与否,他们大多数人首要考虑的并非是主公亦或者是国家的利益,而是自己家族的利益。

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袁绍手下的两大文官集团,他们之间相互排斥与勾心斗角,若非袁绍本人一直以来英明神武,恐怕还等不到他年老头昏,早就退下历史舞台了。

所以听到了贾诩的这个建议之后,董曌的确颇为认同,只是这件事情很容易会处理不好导致一些事情,便紧跟着开口问道:“既然如此,文和先生,如今许多官职都是这些士族子弟担任,一旦突然转变,大量的官职会空缺啊。”

“太学的人此时便正好出来任官啊,况且士族之事也不可着急,要慢慢的来,不能一下子全部都进行贬罢。”

贾诩轻轻的摇了摇头,随即继续的开口道:“此事我会向陛下禀报,让陛下下旨来解决。”

“嗯,此事就拜托文和先生了。”

董曌轻轻的点零头,随即轻叹了口气,继续的开口道:“我一会儿还要出城,去看看驻扎在外的牛辅,来决定派遣至虎牢关的人马,文和先生可有什么建议?”

这就是董曌不想升官的原因,太尉名义上掌控全国上下的兵力,其中就包括流遣、任命等等权力,与之而来的就是无数的事情,让他十分的头疼。

他可不是什么喜爱权力的人,他更喜欢太傅那种闲到发慌的位置。

贾诩闻言则是伸手摸了摸下巴,眉头紧皱,继续的开口道:“此事并不好,如今城外驻扎了万余人,并州军与凉州军皆有,还是和牛辅将军商量的好,我不好插嘴。”

“我知道了。”

董曌轻轻的点零头,他知道贾诩的性格就是如此,便没有继续的追问,直接的拱手继续的开口道:“既然如此,我便先行离开了,直接赶往城外去。”

贾诩跟着拱了拱手,躬身沉声道:“主公一路心。”

“嗯。”

董曌再次的点零头,转过身朝着皇宫外面走去。

贾诩则是看着董曌的背影,不由得轻叹了口气,然后面色愈发的严肃,他觉得自己带着皇宫的这半年以来,就快要闷得发疯了。

……

“贾诩性慎,事无巨细,行而多虑,为上矣。”

新汉书贾诩传清月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