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言情小说 > 于世难 > 第十三章?不争便一无所有

第十三章?不争便一无所有

那酒楼的菜品着实好吃,姐妹俩都回府了还在感叹这事儿。一顿饭她们吃了不少,两人都有些腹胀,一路溜达着回府,路上还绕远去布料店里转了转。

刚回府,丫鬟就告诉她们晋家夫人来过了,还带了不少东西。估摸着是知道尹夫人卧床不起,所以就替尹温妍操心了一下过几日进宫的赠礼。

尹玉循着规矩将尹温妍送回屋,在门口又讲了几句闲话,准备离开。

“那我就先回去了。”

尹玉行了礼欲先行一步,还没等转过身就被尹温妍拉住了。

“你不跟我一起去看看吗?”

尹玉摇摇头:“我想去看看我娘。”

尹玉这样说了,尹温妍也不好再勉强什么,目送她的身影远去,才回了屋。

屋子里丫鬟已经把晋夫人送来的东西全部安置好了,井井有条地放在桌上,都还没打开。

晋夫人一共送来了三样东西,应是相应地送给皇后、太子和安平公主。尹温妍将锦盒一一打开,分别是北方来的东珠、书圣的字画,还有一副南方来的绣品,那绣品摸起来细腻,更是罕见的双面绣。

东西只有三样,显然是没有丽妃的那一份。可能在晋夫人这种名门之后看起来,以色事人的西域丽妃,也终归是上不得台面吧。

尹温妍大致看了看,感叹都是价值不菲的东西,心里琢磨了下这钱要怎么还,想了半天想不出来,索性下次见了面再说。于是将东西收起来,又把装着给丽妃准备的手链的锦盒与其他的放在一起,堆在了桌上。

星昀被年轻道士接走后,去了三清山在皇城建的道馆。星昀虽是年少老成,可本质上还是孩童,可能是从没下山过,一路上见什么都稀奇,买了糖人又买了糖葫芦,做工粗糙的精怪面具也捎了俩。

那年轻道士无可奈何,可小师叔都开口了,他也就只能应着,还好这次师父给的钱也还够,勉强能让星昀“挥霍”一番。

到了道馆便有年长的道士出来迎接,年轻道士也去给星昀安排好了沐浴出,他想将星昀的外袍拿去清洗,却被星昀拒绝了。年轻道士本是好意,见星昀不乐意那就随他去了。

沐浴完的星昀才算是露出了原貌,当真是个粉妆玉砌的孩子,皮肤白皙面目清秀,一双眼睛尤其好看,清澈又明亮,是谁见了都会心生亲昵的模样。

星昀将外袍脱下来浸在水里,那些污渍一沾到水竟就沉淀在了水中,几乎只是浸入又拿起的功夫,那外袍就已变得干净。

珍珠和金线绣制成的星象图变得清晰,就算不放在阳光下也闪闪发光,那形似珍珠的东西可能也不是珍珠,实在是太过于璀璨不似寻常。

星昀坐在窗边看着外面,外袍已经在架子上晾好了,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能完全干透。

外边儿的空地上有道士在练剑,他们两两组成一队彼此对战,星昀就那样看着他们,窗棂的隐形落在星昀的身上,化出好看的图案。

星昀身体不好,婴儿时有人将他从元始天尊的神像边捡起带在身边扶养,虽一直悉心照顾,可婴儿时身体受的寒太重了,一直调养都难以恢复得和普通小孩一样。

他是个在三清山上的孤儿,从小寡言少语与同龄人有异,身体不好不能练剑,也不怎么爱诵经,每到晚上就跑去山顶上看星星,然后用木棍在地上画出他们的轨迹。

最开始所有人都觉得这不过是个孤僻的孩子罢了,可偶然中吕祖看见了他的那些画儿,将他直接收为了弟子。那时,星昀年近五岁。

思绪将他慢慢带远,星昀坐在窗边有些久了。虽已不太冷可毕竟是冬季,他的身子有些撑不住,咳嗽了起来。

整个房间里只有他一个人,空空荡荡的,咳嗽声绕了一圈又跑回他的耳朵里。

所有人都觉得他身怀异术不愿扰他修行,大多数时候他都是一个人,白天在藏书阁里看书,夜晚待在吕祖为他修建的阁楼上看星星,与星夜为伴。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说出预言的呢?他自己都记不清了。只是有一天他突然说吕祖要羽化了,吕祖就真的去了。

整个三清山乃至整个世界都将目光放在了他身上,无数达官贵人捧着珍宝只为见他一面,想亲耳听一句神的指引。

外面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吵闹,他们惊扰了天上的星星,使他厌恶至极。后来他将自己关了起来不再见任何人,在藏书阁一待就是一整天。

他本无意于窥探任何人的命运,他只想知道星辰的轨迹罢了,仅此而已。

“师兄。”年轻道士给他带来了点心,是云片糕和枣泥糕,都是甜口的。

星昀接过食盒,问道:“这观里可有什么藏书?”

“有,观里有几册《海图志》,是与海上诸国相关的。”

“那麻烦你了。”星昀笑了一下,拿了块枣泥糕闻了闻,放在嘴里咬了口,可能是味道不错,他紧接着又拿了一个。

年轻道士见还合星昀胃口,心里也是高兴,想着下次得再带些来。从屋里退出去后,置办星昀要的书去了。

尹玉拿着尹温妍买给她的钗子去了母亲房里,那屋子比尹夫人的小了不止一星半点,也离尹老爷的更远。

最初赵姨娘不是住在这里的,只是尹夫人防来防去,还是没防住她给老爷生了个孩子。等孩子能下地了尹夫人就给她安排了这么个地方,美其名曰是清净处好调养身子,这尹玉都这么大了,也没见挪回去过。

“母亲。”尹玉规矩行礼,赵姨娘坐在屋里正在缝衣裳,那衣裳颜色鲜亮,应该是做给尹玉的。

赵姨娘见尹玉来了,忙放下手中的针线,给尹玉倒了杯茶。只是那茶已经凉了,也没有丫鬟来及时的换上新的。

“玉儿今天去哪儿了?”赵姨娘可能身子也不太好,说话的功夫已咳了两声。

“回母亲话,和大小姐上街去了。”

“可有循着规矩?万不可冲撞了大小姐。”赵姨娘耐心嘱托。

尹玉摇摇头:“大小姐和夫人不一样,是个好相处的,您瞧,她送了孩儿这好东西。”尹玉将锦盒打开,那镶宝梅枝金鬓钗躺在盒中光彩熠熠。

“这这这……”赵姨娘接过锦盒看了一眼,就赶忙将盒子关了起来,推给尹玉面色慌张,“你怎可以收这样贵重的东西?你忘了为娘怎么教你的吗?这东西是我们这身份可以佩戴的吗?”

“可是……”

尹玉还没说完,赵姨娘打断了她的话:“你可知收了她这东西,以后她要你办事,你就必须得言听计从了?我从前怎么跟你说的?你都忘记了是不是?”

“女儿不敢……”

尹玉与母亲分享的好兴致被说了个空,只能低着头小声应答,继续听母亲的教诲。

“玉儿啊……”赵姨娘看出尹玉面色不好,说得语重心长,“为娘让你这样都是为了你好,权势之争最为恐怖,为娘只是不想让你成为别人的棋子,也不希望你陷入斗争的漩涡。”

尹玉嘴上应答,心中却是有些心疼。从小说着不争不争,现在住在这么个地方受尽冷眼,竟还想着不争。

她看了眼赵姨娘的脸,赵姨娘本比夫人年轻几岁,却比夫人看着苍老了不少。

“我知你是个骄傲的,又有才情。以后请老爷给你指个当小官的做正妻,安稳度日也是好的。”赵姨娘握住尹玉的手说道。

尹玉除了应下也说不出别的什么,脑子里无端出现晋明清的脸,心中更是没法听赵姨娘的话。

她确实也没想奢求什么,不过是期望母亲可以过得好些,自己也能嫁得如意郎君。可不争怎么行,赵姨娘想得太轻松了。不作为的结果就是被夫人拿去送了人情,塞给高官家做个妾室拉拢朝臣罢了。

而更让她无法不争的理由,则是她爱上了镇北王世子晋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