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仙侠小说 > 我来到了一个假西游 > 第六章 临行 下

第六章 临行 下

陈祎刚行至村口,便见到一个青年和尚。一身素僧衣,一手拨动着念珠,一手做诵经状,低声诵念着经已不知在这村口等了陈祎多久。

陈祎看着这个和尚,轻声叹道:“二哥,你又何必在这里等我呢,父亲其实并没有怪过你什么,也不曾有人怪过你,其实,他刚刚一直在家门前等你。”

没错,这个等着陈祎的和尚,就是陈素,或者说是长捷。如今的长捷已经在法明座下,正式出家,与四年前的在家修行并不相同。

长捷早已离开家中,去了法明老和尚的庙中修行,家中也再没了那个供他念佛祷告的偏房。

“阿弥陀佛,小僧早已出家,如今就已不便再回去了,免得小僧修行不够,坏了修行。”长捷低声说着,“此次前来,也只是奉了师命,前来给你送行而已。”

“便只是奉了师命吗?二哥,你就不想亲自给我送行吗?”陈祎看着长捷,说着,“二哥,修行不是绝情断欲,父亲虽不支持你入佛门,却也从来都没反对过。”

长捷闭眼,低头道:“此事,小僧自然知道,小时在家,多亏父亲教导识字习文,诵读经史典籍。后来长大,爱上修佛,也未曾阻止,还在家中安置了一个偏房供我修行。”

“是啊,你也知道,他其实从不曾责怪过你什么。”陈祎看着长捷说道,“你爱佛学,他便任你修持,任你出家,如今,你出家了,却连到了家门口,见他一面都不愿吗?”

“阿弥陀佛!”长捷闭眼,拨动念珠的速度愈发迅速,却始终找不到宁静,心中念诵的经文也乱做一团。

陈祎看着闭眼诵经的长捷,眼中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罢了。”陈祎叹气,只得转移话题,“法明那老和尚为何会让你来给我送行,他可是有什么吩咐?”

“师傅让我传几句话,让你帮两个忙。”长捷睁开了眼,看着陈祎说道。

“有什么便说吧。”

长捷从怀中拿出了三样东西,一个是土黄色的油纸信封,约五指宽,三寸长,以及两本鹅黄色封面的书。

“第一件事,便是师傅想请你帮忙送一封信。”长捷拿着信,递给了陈祎。

陈祎诧异问道:“他都不知道我去哪里,就让我帮忙送信?”

“你此行往南。”长捷露出了微笑。

“……”不知道为何,陈祎看着长捷的微笑,感觉自己似乎看到了一个让人讨厌的老和尚的影子,这是……近墨者黑?

“还有,师傅说过,你不要想着偷偷打开信封看其中内容。”长捷继续说着,“师傅让我告诉你,这封信你打开后,没有专门的手法,只能看到一张白纸。”

“……”

这老和尚居然连这个也算进去了,陈祎翻了个白眼,说道:“这老和尚这么大能耐,为什么不千里传音?或者飞鹤传信,或者直接飞过去,有什么直说不就得了,还用得着我来传信吗?”

“师傅已经料到你会这么说了。”长捷继续笑道,“他说,等你把信送到了,就自然会知道了。”

“……”所以,他讨厌那个老和尚,陈祎腹诽道。

“送给谁?”

“镇江金山寺主持,等你到了,自然就知道是谁了。”

陈祎撇了撇嘴,心中暗道,还金山寺主持呢,就不信他能叫法海。

虽然法明和法海看上去好像是一辈,但他清楚地记得,法海应该是唐朝中后期一个宰相的儿子出家,而法明应该是西游记开篇,抱养江流儿那个。

至于陈祎这么多年了,为何还记得这么清楚。

是不是修为高深的原因?

当然不是!他练武还没练到那种境界,或许修仙可以?要找原因的话,或许是因为孟婆汤过期了?

好吧,陈祎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只知道,前世记忆苏醒后,关于前世的一点一滴,他随时都能清晰地回想出来。

“那另一件事呢?”陈祎问道,至于那个和尚叫什么,抱歉,不感兴趣。

“这第二件事,便是希望,你能在这两本书中选择一本带在身上,直到给它找到一个主人。”长捷继续说道。

陈祎看向那两本鹅黄色的书,上面一本,只见封面上有着几个大字,《金刚经。

还好,还以为是《儿歌三百首呢。

心中暗自吐了个槽,随即陈祎将手伸向那本《金刚经,准备看看下面那本是什么,想让他带本佛经在身上,不存在的。

只见陈祎将手覆在《金刚经上,准备拿着把玩一下,却在刚刚拿起时,看到了下面那本书的名字,手一抖,《金刚经便掉在了地上。

只见那本书的封面上,赫然写着五个大字:儿歌三百首。

……

伽蓝寺,这是十几年前在陈家村附近修筑的寺庙,主持便是法明,由于地处偏僻,所以并没有多少香火。

然而,身为主持的法明,却从未因此事发过愁,每日雷打不动地前往陈家村的陈惠陈大人家说法。这在当地,早已成为了奇闻。而主持法明,却仿佛未曾听闻过一般,仍旧我行我素。

此时,伽蓝寺中,法明禅房,法明正在对着一尊观世音菩萨像祷告,随着法明的祷告,那尊菩萨像散发着淡淡的七彩光蕴。

随后,房内出现了一道虚影,却见一手持净瓶,其中斜插垂杨,玉面朱唇,身着锦绒裙,绣带轻飘的身影出现。细看去,不是那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又是何人?

“菩萨。”法明起身恭敬站立,行了一礼。

“法明,你这般唤我前来,可有何事。”观音朱唇轻起,似笑非笑。

“但求菩萨解惑。”法明躬身道。

“你心中所惑,我却知晓,只是有些事情不可言说。”观音含笑看着法明,又说道:“我只能给你回答三个问题。”

法明正要开口,却见观音笑容不变,说道:“你不必言,我知晓你要问哪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何你与这个佛子明明有师徒之缘,却始终渡他不得。你俩今世本该确有师徒之缘,只是,天道变换,时移世易,天地将有大变,以至如今,你俩的师徒之缘已断。”

“第二个问题,为何如今,他明明不喜我佛门大法,还给他一本儿歌三百首,让他选择。只因,他那两本书,只要有一本是儿歌三百首,那么不管另一本是何,他都会选择这一本。”

法明听到观世音的回答,恍惚间似听到了一声清脆的笑声,只是不敢抬头去细瞧,以免亵渎了菩萨。

“第三个问题,你师兄法海,是否渡得他。渡不得,自然渡不得,在这大变开始后,除了他自己,再也没人渡得他了。”

听到此处,法明忍不住多问了两句:“菩萨,既然渡不得,又为何让我师兄去渡他,这天地大变又是如何变化。”

观音以伸出秀手,捻起垂杨,洒下甘露:“非法海渡他,乃他渡法海,至于天地之变,于三界言,此乃好事,自有佛祖安排,你不必多问,你静待他入佛,介时自成阿罗汉果。”

“阿弥陀佛,多谢菩萨解惑。”法明双手合十,行了个佛礼,便躬身退去了。

观音的身影也渐渐淡去,只是在淡去时,抬起了头,一双美目仿佛穿过了屋顶,穿过了九天,不知看着什么,秀臻峨眉轻蹙,美眸含忧。

在她身形彻底消失前,隐隐约约说出了:“三界虽好……众生未必……”

只是,法明早已退去,又不敢对菩萨不敬,其天耳通也特意对此有所回避,所以并不知道究竟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