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这届父皇不好带呀 > 第十六章 冲突(一)

第十六章 冲突(一)

约莫着有四十分钟,马车停了下来,没走午门,太远了,走的是皇城东边的含耀门,不然从午门下车走都得走好久。

乾子卿打着哈欠被徐子陵叫醒来,两人结伴走了进去,幸好不是冬天,不然这会天都没亮,给守门大哥打了个招呼就被放进来了,也没遇到那种关系户牛到不行的守门护卫,倒是乾子卿有点失望,少了一次装b的机会。不过想想也是,守门的那个没点眼力劲,估计这都城能进皇宫门的人家都知道。

两个小小的身影慢慢往弘文馆走去,也没走多长时间,不大一会就到弘文馆门口,几道回廊,眼前0是一个大院,一道一人多高的围墙围住了整个院子,围墙正面开有一道圆形拱门,穿过拱门就就瞧见太祖皇帝提笔的三个字“弘文馆”。弘文馆并不奢华,毕竟是学习的地方,古人讲究“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然不会太好的环境,但说差也不差,又毕竟是皇家子弟众多,自己孩子还是得心疼点。

进了门,徐子陵就道:“少爷,我先去旁边屋子的等您。”徐子陵是作为书童的身份来的,自然不可能进课堂上去,不过旁边的屋子就是专门给他们这些人准备的,快到下课时间了,就提着食盒去御膳房的小灶把饭菜热了再提回来。徐子陵显然知道这个规矩,直接开口道。

乾子卿在刚才来的路上也问清楚了,倒也在没多问。正要进门就听见就有人喊他:“子卿,等等我。”

回头一看,十六皇子,不情愿的行了个礼道:“见过十六叔。”自然不情不愿了,谁愿意叫一个比他只大了一岁半的孩童叫叔叔。

十六皇子乾初杰,兴帝最小儿子,乾子卿进宫请安的时候见过几次,刚才见这两人年龄差不多,就放到一起玩。结果死不死的,乾初杰非要抢乾子卿手里的吃食,还是以命令的口气,

结果就被揍了一顿,被揍了一顿不说,还要去告诉楚王,这还得了,得,又揍一顿,这下就老实,以后每次进宫来,十六皇子就跟在乾子卿屁股后面,去御膳房偷吃的,捞荷花池里养了好几年的锦鲤,就是御花园的各种花都没少被这两人糟蹋,这革命的友谊呀,

平时每人的时候,乾子卿都称呼自己这十六叔为小杰子。大乾皇宫内可没有像前世清宫剧里演的太监都是小xx,全都是有名有姓的,所以这个十六叔还觉得倍好听,倍亲切呢。

十六皇子手搭在乾子卿肩膀上,拉着往里走,说道:“叫小杰子,亲切,昨个就听父皇说你要来,真得来了嘿,这弘文馆都是些闷葫芦,一个个规矩的紧,你来了就好了。”

乾子卿听得满头黑线,合着我来就是陪你瞎胡闹的吗,:“我可不敢在这叫你小杰子,不然传到我父王耳朵里,我这屁股不得开花。”

十六皇子一想也是,也没纠结,两人并排都到了屋内,进门就看见了几张矮桌案,没有椅子只有垫子,人需要盘腿坐在那里。乾子卿进门后不禁的感慨道:“又来到这种地方了。”

“你之前来过,我怎么不知道。”十六皇子诧异的问道。

乾子卿看了一眼十六皇子,说了句:“说了你也不懂。”

“哦”和徐子陵一样,十六皇子之前问过,乾子卿也解释过,可惜也不懂,久而久之也不问了。

十六皇子没过多的纠结,拉着乾子卿往后面走,走到最后一排,道:“子卿,来过来,你做到这吧,在我旁边。”

乾子卿也无所谓,坐那里不是坐,就一屁股盘腿坐下来,从桌上拿起书,头枕在桌子上随便的翻起来。

不一会,进学的基本都来了,只有个人,基本都是同龄人,有几个郡主,比他大,都不是亲王的姑娘,还有一个是仇人,正是当街调戏小姑娘,被乾子卿堵住暴揍了一顿。

其实也不算是调戏,只不过是花花口说了几句,毕竟岁的孩子嘛,只是因为乾子卿看着不顺眼而已,看不惯乾致远带五六个狗腿子,自己只带了三个还要算上徐子陵。乾致远说起来乾子卿得叫人家一声堂哥,乾致远是平原郡王的儿子,平原郡王则是兴帝的侄子,算五服内的本家亲戚,也是父辈蒙阴郡王之位传下来的。

乾致远看见乾子卿也是极为的不高兴,冷哼了一声,便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了。乾子卿倒是无所谓的耸耸肩,毕竟乾致远这样的,他一个可以打好几个,虽然没有系统的学习武功,但是配合上现在的力气和前世学的散打底子,不说同龄,就是上下五岁之内都没人打得过。

人到齐不一会,一个衣冠端正长袍上一点褶皱都没有,头发和胡子修剪的一丝不苟的先生走了进来,先生年近六旬,从衣着和精致的发型胡子来看,就知道是位老学究。来弘文馆上课,乾子卿自然打听了这人是谁,当朝大儒夏哲翰,曾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就是专门起草拟内命诏诰,相当于今天的秘书,已经退出朝堂了,然后又被请了回来当这些小家伙的老师。

开始上课了,古代上课是很枯燥的,就让人死记硬背。

不说乾子卿已经背完了,就是没背,乾子卿也不一定会听,再说今早起的太早了,就充分发挥了学渣属性睡着了。

夏学士年级大了感觉乾子卿在睡觉,就往下走,十六皇子见状,赶紧踢了一脚,乾子卿前世没少被这样叫醒,立刻拿出书来,端正做好,仿佛是个乖学生。

夏学士见状,对着乾子卿说:“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这段后面的是什么?”

听见此话,所有人的目光全都汇聚到了乾子卿身上,有期待,有疑惑,有庆幸,也有幸灾乐祸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乾子卿想都没想脱口而出。

夏学士惊喜的看着乾子卿,虽说再讲《礼记,但是真正的还没有讲到此处,只不过看着乾子卿在打瞌睡,气不打一处来,刚来就睡觉,不给个下马威,这以后怎么上课,夏学士自己也没想到乾子卿能背上来,不过目的没达到,瞪着眼睛又道:“何解?”

“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