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赵雄风 > 17.入朝听政

在勤政方面,重元皇帝算是大赵立国以来数得着的皇帝了,除了岁旦这样的大节日休息休息,几乎是全年无休,努力程度人人可见。

平时的朝会并不是和电视上演的一样,乌压压的上百人,那是大朝会才有的场景,一般是出了重要事情,或者是重要节日才会举行大朝会。

今天赵峥要参加的就是平时召开的小朝会,除了皇帝,就是几个内阁大臣,六部首领等品级比较高的那些个人了。朝会卯时就要开始,就是凌晨五点,大臣们一般凌晨三四点就要在午门外等着,要是哪个大臣住的远了一点,还要更早准备,可见这时候的大臣还是比较辛苦的,起码比现在的公职人员辛苦多了。

不倒卯时,赵峥就在吴大志等人的服侍下穿戴好了皇子的常服,用完了早膳,赶往朝会的举办地点勤政殿。说起勤政殿,原本不叫这个名字,是重元皇帝为了能时刻提醒自己勤于政事,专门改的名字。

卯时前一刻,参加朝会的大臣们就已经从午门外来到勤政殿站好了。最前面的就是权力最大的内阁大学士,是以文渊阁大学士李明辅为首;再往后就是六部尚书等有事上奏的文武大臣。自古以来都是以左为贵,勤政殿里文官站在左边,武将站在右边,大赵重文轻武可见一斑。

想起大皇子说过,重元皇帝让他和二皇子同时临朝,赵峥看了看,果然在最前方看到了大皇子和二皇子两人,大皇子为人谦逊,不停地与来行礼的各大臣一一回礼。二皇子为人狂傲,眼中不时闪过一丝精明,除了对自己的老师李明辅行礼外,对各大臣的问候只是微微点头。

赵峥心想,自己还是不要过去掺和了,免得让各大臣误会。

不一会儿,勤政殿的上廊处皇帝的御座之下,一个太监挥动了手里的长鞭,一声清脆的鞭鸣,众大臣各自就位老老实实的站好,不在互相交流了,这是朝会的时辰到了!

鸣鞭就是为了提醒大臣们,时间到了,你们给我乖乖站好,要是再乱动,交头接耳,弄出响声可就要被纠察的御史官拿小本本记录下来了,事后罚钱是小事,当场打你几庭杖你的脸面还要不要?古代宋朝皇帝为了防止大臣们交头接耳,还在官帽上设计了一对一尺多长的长翅,可见皇帝们还是比较注重这一点的,好在这些大臣们比较注重自己的脸面,纷纷在自己的位置站好,眼观鼻鼻观心,不再交流。

赵峥还在呆呆地想自己站那里合适,“呼”的一下就被人拉扯过去,站到了武官队列里。站定一看,正是兵部尚书曹景平,这货看着他还眨了眨眼睛,好像在说,你小子站在我身后,我罩着你!

就在此刻,四五个宫女率先自内廷走出,手持着团扇,伞盖等乱七糟的仪仗,后边跟着两个身穿金甲的禁卫,腰间挎着金刀御剑,不仅体现皇家的气势,还有负责保护皇上的职责。

少顷,穿着明黄色帝王常服的重元皇帝龙行虎步走了出来,身后御前大太监魏公公弯着腰亦步亦趋的跟着,待重元皇帝在龙椅上坐定,魏公公往前一步,长声喊道:“陛下驾到!百官行礼!”

底下众大臣们行跪拜之礼,口中山呼万岁,重元皇帝按例说一声“众卿家平身!”,朝会这才算是正式开始了,赵峥跪在人群中想到,怪不得古代都愿意当皇帝,光这一套流程下来就很是过瘾啊。

魏公公手中拂尘一甩,长声问道“众卿可有事要奏?”连问三遍,这也是大赵的一个规矩,这是替皇帝开口问的,连问三遍,体现的是皇帝对政事的关心。可不是后世电视上说的“有事起奏,无事退朝!”这么随便应付。

三遍询问过后,这才有大臣开始说话。

“臣!有事要奏!”户部尚书钱益筠往右跨出一步,躬身说道。“启奏陛下,据西北三省上报,有数十万流民正向上京汇集!”

重元皇帝皱着眉点点头,表是知道了。想了想,开口问道,“钱爱卿,流民一事不可轻视,准备放粮赈济灾民,十万流民,下拨出三万石粮食!”

听到这话,钱益筠脸色一阵为难,吞吞吐吐的回道:“回...陛下,这个...这个由于这两年不是涝就是旱,粮库内仅剩粮食十万石左右,三万石粮食是不是有点太多了点!”

赵峥听闻内心一阵惊讶,大赵国土面积号称千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自然不少,还有号称鱼米之乡的江南地区,这国家粮库只有区区十万石粮食,莫非都被鬼吃了不成!看着钱益筠肥胖的身形,突出一大截的肚子,赵峥丝毫不怀疑粮食都让他一个人吃了。

重元皇帝听闻也是十分生气,他当然知道粮库里的十万石粮食养不了流民多少时间,但是对于粮库中粮食数量为何这么少这个问题,他选择性的没有提及。

“上京没有粮食,北直隶难道也没有?”重元皇帝厉声喝问道,“你身为户部尚书,还要朕教给你不成!”

钱益筠听闻也不敢再说其他的,躬身行礼,老老实实应下差事,回到队列里擦起了头上的冷汗。

接着,又有人工部侍郎上奏,上京城北城墙修葺一事已经拖欠了一段时间了,工部现在是有少人又少钱,希望陛下能给点支持。

还有吏部官员上奏,今天又哪个哪个官员告老还乡,现已经在午门外叩首谢恩,已经准备走人了。

接下来,大大小小的官纷纷汇报自己管辖的大事情,赵峥总结了几点,这些个狗屁倒灶的事情不是缺银子就是缺人,不是还没办就是办不了!自己没能力不说,为了争点银子还争吵的面红耳赤的。

重元皇帝扶着额头,听着这些事情也是十分头疼,这帮人除了张口要钱,就是要人,到正事上屁事不管。

终于,鸿胪寺卿上奏,说接到胡人书函,胡人察彦部首领要自立为可汗,希望与大赵互通商贸,友好往来。

这算是今天最重要的大事情了,赵峥确实非常奇怪,看着各部大臣们急匆匆的上奏发生的事情,兵部尚书曹景平却没有一丝动静,按理来说,胡人三部归一这等大事,不是要首先拿来上报么?

鸿胪寺卿上奏完,各部大臣这才反应过来,纷纷大惊,礼部尚书更是出列说道:“陛下!胡人立国,却不派使臣觐见,不合礼法,口气十分桀骜,完全没把握大赵放在眼里!”

赵峥还以为出了一个明事理的人呢,合着你就是因为别人没给你面子,你才生气的啊,张口闭口不合礼法,你跟胡人讲理,胡人的铁骑可不会跟你讲理!

围绕着礼法又是一顿叨叨,还是文渊阁大臣李明辅出来说道:“陛下,胡人三部归一,此事事关重大,自古以来胡人狼子野心,对我大赵心存觊觎,哪年没有个万把人马来我大赵境内劫掠物资,如今后方一统,贼人势大,势必会对我大赵不利啊!”

终于出了个明白人啊,赵峥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