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王途霸业 > 第五十六章:张成归降

第五十六章:张成归降

“降将张成,参见大人!”

一进府中,张成在史进的连翻眼色下,还有些不情愿的单膝跪地,向士干行了一大礼。

“哈哈哈!快快请起来!”

在史进前去劝说张成之际,士干早已是急得在府中来回渡步。如今见史进果然说服张成,士干也是心中大喜,大笑一声,上前讲张成扶了起来。

“早之前就听闻将军之威名。只不过那时我们都是各侍其主,才不得已用了一些特殊手段,还望将军不要介意。”

“大人客气了,小人只是一败军降将,能得大人如此相待,使乃三生有幸!”

张成再此向士干一抱拳。

“哎...张将军这就言重了。如今我麾下暂有一都尉之职空缺,不如张将军先在我麾下担任这都尉一职,不知张将军可否愿意?”

士干摆摆手,稍微客气了一下,随即直接给张成了一个都尉之职。

“这...小人只是一员降将,大人竟封我高位,怕是小人不能胜任啊!”

张成一惊,转头与一旁的史进对视一眼。不但张成惊讶,连史进也不可思议。

张成明白,士干暂时没有太高的权利,都尉已经是他能分的最大官职。而如今,张成只是一员降将,就被士干给予如此权利,让他怎么不惊讶?

“张将军就不要谦虚了。以你之才能,只能给你一个小小的都尉,确实是屈才了。只是如今我权职卑微,无法给张将军更到的官职,还望张将军多多担待。不过我相信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都尉,张将军也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

知道张成意动,士干微微一笑,趁热打铁道。

“降将张成定不负大人所望,今后愿为士家世代效死!”

被士干这么一说,张成备受感激,再此单膝跪地,向士干行了一大礼。

“张都尉不必如此,我相信你的人品。只是如今职位空缺,所以兵马还为征募,一切还要张都尉自行解决。不过你放心,我可以将你的好友史进,派去你麾下担任军司马一职。”

既然张成已然归降,士干也没做矫情,直接将如今的情况向张成说了一通。

原本若是张成不肯归降,士干便打算让杨义臣和狄青两人担任自己麾下都尉。不过如今系统的配合,让张成归降了与他,索性士干就暂时将位置给空了下来,连兵马都没有招募。

倒不是狄青不能胜任,只不过在士干看来,张成能力要在狄青之上。而且张成的性格又十分孤傲,怕自己开不出合适的条件让张成归降。所以便将位置暂时留下了。

“谢大人厚爱!”

张成看了一眼史进,心中颇为高兴。让史进到他麾下,便充分说明了士干对他的信任。既然士干如此信任于他,他还有什么理由推辞?

如今张成的归降,让士干心中惦记的事情,终于有了一个着落。

不过如此大动干戈,士燮依旧没有成为交州牧,倒是让士干多少有些失落。

原本的计划是在一年内拿下的交州,只是如今董卓的使绊,却也是让这个计划给落空了下来。

不过此时士干却不急了。此时他已经比之前要成长不少,但不说能力,单是心性已经开始向一个上位者发展了。

一年四次大战,让士干经历了很多,也明白了在这个金戈铁马的时代,需要什么才能立足。也明白了,任何一场战争不是有人口,有军队就可以取胜。

收降布仁,计退周翔,让士干明白了什么叫做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一次让士干感受到谋略对一场战争的影响力。

之后的几天,在杨义臣的帮助下,张成以顺利的将麾下的士卒给征募齐备。而士干则整日在府中研读许靖送给他的一些书籍,以静待士燮的消息。

初平一年,一月。

士燮选好黄道吉日的情况下,士干开始准备着返程。

所谓人生四大喜事,乃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人,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婚姻本就是人生大事,更何况如今这是士干的第一场婚事,他正需要一场婚事来确定自己的立场。

在古时,结婚有很多繁文缛节。六礼,乃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礼节。

所谓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项步骤是一样都不能少的。

不过如今这六礼中的前五项都已完成,士干要做的就是回去后,待到黄道吉日,完成最后一礼:亲迎。

不过士燮的做法,自然瞒不过北方的诸实力。而且皇帝赐婚的消息他们早已知道的,只是如今听到士燮的这一动作他们也是倍感惊讶。

毕竟在他们眼里,士燮是一个忠心不二的汉朝臣子,在交趾兢兢业业的为朝廷镇守边域。还没有胆子,敢如此公然的反抗朝廷之命。

凡事有好必有坏。当有人为士燮的这一举动惊讶的同时,有明眼人却是默默在心中划上了记号。当然,必然少不了一些名士对士燮风节的肯定。

这边士燮忙着操办士干的婚事,而另一边的新任太守张津,才刚刚行至南阳。倒不是路途艰辛,行车缓顿。而是因为一路上为了照顾董白,导致张津耽误了大量的时间。

董卓入京后,便仗着权势,将自己的上下族人全部给封上了官职。而此时年仅15岁的董白,亦然被董卓给封为了渭阳君。

董白性情怪异,不仅在京城娇惯蛮横,而且在南下途中,还要求张津,大风不走,大雨不走,非要等到天气晴朗,路无湿泥才让张津出发。

张津虽然对此十分不满,但由于害怕董卓的淫威,不敢有半点怨言,只得一路上小心侍奉,不敢有半点怠慢。

也正是因为如此,张津一行人整整行了快一个月,才堪堪行至南阳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