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王途霸业 > 第三十八章:明月思乡

第三十八章:明月思乡

从士燮的书房出来,已至深夜。士干百无聊赖的在院中闲逛,思索着士燮刚才给他讲的著作之事。

著作之事,是每个廉举之人都要做的事。比如,士燮就是以注解《左氏春秋和《尚书而闻名。东汉大儒郑玄则以注释‘三礼’而扬名万里。

因此,如今士干想要出名,就必须要有自己所擅长之事。再不济也要专精某项学术,就比如,许靖光凭一个月旦评,就得到了不少名望。

士干一路沉思,不知不觉便来到了蔡琰暂住的小院旁。

“咚.咚..咚...”

一阵悠扬的琴音打断了士干的沉思。回过神来,士干便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蔡琰的小院外。

“这是....琴声?”士干疑惑,对于琴的声音,士干还真没听过。后世的那些古琴,差不多都是电子音,如果不是懂音乐的人,很难听出。

而且,古琴一般只有中原,司隶一带才有。如今交趾这种偏僻的地方,还真的弄不来琴,更别说说有人会弹琴了。

哦!士干一拍脑袋。蔡琰不就是从司隶过来的吗?而且她还擅长音律,交趾根本就没人懂这些,想必这是蔡琰在弹琴了。

想到此处,士干不禁好奇起来,探着脑袋,向院中望去。

此时的蔡琰正坐在院中,穿着一身浅薄的纱丝,借着月色,默默的弹着琴。这情景,再配上蔡琰那淡雅的气质,就犹如谪仙入凡一般,看到士干不禁有些痴了。

今日正值十五,一轮皓月当空。再加上这悠扬的,又略带凄凉的琴音。让士干不禁想起了,自己后世的父母。

虽说士干不懂音律,但他也听过不少歌,含义听不出来,至少抑扬顿挫什么的还是听得出来。

他知道,这时的蔡琰应该是想家了。毕竟作为一个世家子女,从司隶到交趾,这辈子都没离开家这么远过。

“谁!”

正当士干听得入迷之时,陪在蔡琰旁边的侍女萍儿突然警惕的喊了一声。

闻言,蔡琰赶忙停止抚琴,惊慌的将眼中的泪水拭去,一脸警惕的向门口望去。

“咳咳...是我。我在房中听的得这边有琴声传出,便不由自主的过来了。”

见被发现了,士干只得一脸尴尬的走了进去。

“原来是季才啊,是不是昭姬打扰到你们休息了。”

见来人是士干,蔡琰不禁松了口气,随后将士干请了进来。

“呵呵,那倒没有,只是我听着琴声...莫不是昭姬思念家乡了?”

经过一下午的反思,士干觉得对于女孩不能太过矜持,也不能太过失礼。因此,见蔡琰请自己进来,士干也十分自然的过去坐在蔡琰身旁。

“难道季才也懂音律?”

蔡琰哑然。来之前听说士干领兵打仗有一手,还以为他只是一届学识比较广的武人。如今,似乎此人还懂一些文人接触的东西。

“哼哼,算是懂一些吧。没办法,你也看到了,我父亲和几位哥哥都是走的文职。所以从小就教我什么君子六艺。只是后来我在军中小有起色,而且也不是学那方面的料,索性也没在强迫我接触这些。”士干无所谓的耸耸肩。

“呵呵,原来季才还有这样的经历啊。”蔡琰掩嘴轻笑一声,说道。

士干陪笑两声,不过随即两人有陷入沉寂之中,场面一度尴尬。到底是没有太多接触,两人根本就没有共同话题。

“刚刚听得昭姬的琴声,不禁诗意大起,不知昭姬可愿一闻?”

士干抬头望着空中的圆月,忽然灵光一闪,道。

“诗?可是乐府的诗?里面确实有两首和此时情景相符的。”

蔡琰看看士干他,又望着天空的圆月,不禁想起了经书中的两首应景之诗。

“不是那种正规东西。嗯...说起来,算是我自己作的吧?”

士干尴尬的笑了笑。后世传颂的那些诗词,在现在根本就没人知道,如果自己现在拿出来,应该算是自己作的吧。

“呵呵,既然如此,那不妨念出来一听。”听士干所说的,蔡琰也不禁有些好奇起来。

“哈哈,那就献丑了。”

士干微微一笑,将王健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给颂了出来。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嘻嘻,意境是不错。只是这些前两句和此时的景色不像应吧?而且诗句太过庸俗,难登大雅之堂。”

蔡琰笑了笑,虽说诗很不错,特别是后两句,她也很喜欢,但这首诗的格式,并不是当时主流,就算抄录出来,也难人士人之眼。

“嗨本来就是即兴发挥,自娱自乐而已,何必在乎这些。”士干轻描淡写的回了句。

“...到是昭姬太过认真了。”闻言,蔡琰顿时觉得是自己太过固执了,想了想,随即又问道。

“听季才所颂,莫不成季才还去过北方?”

雪白树,冷露只有在北方这个时候才有。虽说是月半,但此时却是交趾正炎热之时,要说能看到这种景色是不可能的。

“额...这个到没有,只是听其他士人说起过而已。”

被蔡琰问起,士干不禁觉得尴尬。但总不能说是自己抄的吧,于是便找了个借口搪塞了过去。

“是啊,如今北方的桂花应该开了吧。”

闻言,蔡琰不禁想起了北方的生活,望着天空的圆月,眼角有些湿润。

“其实,若是昭姬喜欢北方的生活,我可以保证,一定会在北方给昭姬一个家。”

士干一样望着空中的圆月,淡淡的说了一句。

本来他还好的,但被蔡琰这样一渲染,不禁也想起自己后世的故乡起来。那里有他的童年,还有等着他回去吹牛皮的发小玩伴。

“这...”也许是士干无心的一番话,但听在蔡琰的耳中,却是掀起了一阵波澜。

如今北方战乱不断,能在中原这乱世中安家的,无非都是大功之人。就连他父亲在董卓如今之前,为躲避祸乱,逃到吴郡一带避难。

像士干这样一届武人,若是想在中原立足,要么你有足够的贡献,要么就必须从尸山血海中杀出去。两者无论哪一个,都是登天之难。

“怎么?难道昭姬不相信我?”见蔡琰欲言又止,士干有些疑惑的道。

“不是,只是...其实南方也挺好的。”被士干这么一问,蔡琰顿时一阵羞涩,看了士干一眼,小声说了一句。

以前和卫仲道声旁,也是发乎情,止于礼,双方相敬如宾,很少有这种甜言蜜语。如今听到士干这么直白的告白,顿时羞的俏脸通红。

“额...”看到蔡琰这个模样,士干不解挠挠头,心中还在寻思着是不是自己说错话了。不过眼前着情况是聊不下了,士干找了借口便打算告辞。

“那个...夜深了....昭姬还是早些休息,我就先走了。”

“嗯。那昭姬就不做多送了。”蔡琰点点头,不过并未起身想送。

第二日,经过昨天晚上的交谈,蔡琰对士干的印象又好了几分,而且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拉进了不少。

不过士干对着个并不怎么在意。毕竟感情这个东西...慢慢来吧,急是急不来的。

按照士燮的安排,士干将杨义臣新练的五千士卒给调了会来,不过狄青自然是留在那边。

至于杨义臣那边,士干让刘伯温从布仁哪里征集了五千越卒交给杨义臣来训练。

随着鸿庞县城建设渐渐有了气色,布仁也被士干提拔了上去,负责管理鸿庞哪里被强行迁徙过去的越人。至于吴峰则被安排为布仁的副手,主管哪里一带的治安。

如此一来鸿庞县城的建设已经拉上了进程。士干则趁机从这里要去了,建立县城的允许证。这鸿庞城也算是正式成立。

至于合浦和九真的上任一切都非常顺利。本来士家在交州的名望就不错,在加上又有朝廷发来的诏书,自然是没有多少人反对。

这边一切都相安无事,被士干安排去合浦的步图却发来了急讯。表示一切都准备妥当,合浦,郁林一带的驼越都被他说动,已经潜伏在了番禺一带。

“看来,这注定是个多少之秋啊!”

士干将步图传来急讯烧毁,望着北方的天际,嘴角浮起一抹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