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仙侠小说 > 公元自有长生道 > 第五十九章:大朝会3

第五十九章:大朝会3

“有何不可!”

礼部尚书两条白眉一竖。

“遵循祖宗法制,行圣人君子事。”

“你也算个读书人,古时期,天下大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幼有教,老有依,那是何等的盛世啊。”

“如今大晋立国不过百年,却是超越了以前的所有的朝代。”

“你说,这法它有何可变的啊?”

大殿的上空,礼部尚书的嘶哑的声音回荡在穹顶之上。

穹顶上面的漆画人物在这声音里面仿佛更加鲜明了。

那是人族历代的圣贤,人族的每一次变革,他们都看在眼里。

谢知秋没了刚刚的恭敬,直起腰来直视礼部尚书的眼睛。

“王老先生口口声声大晋盛世,可是那汾河边上的纤夫,吕梁山太行山里面的伐木工。”

谢知秋的声音越来越大,腰杆子越来越直。

“还有那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们!”

“是,他们现在每天衣食无忧,可是您知道他们为了那一口吃食,废了多大的力气吗!”

谢知秋怒视着礼部尚书背后的那一众老臣。

“大晋自立国以来,年年丰收,百姓们都能吃上饭,吃饱饭。”

“可是明年若是大旱呢?”

“大旱过了接着大涝呢?”

“百姓手里没有余粮,每年的收成能吃饱肚子,可也仅仅只能够把肚子填饱。”

“那天灾人祸,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来了,你们就装着不知道吗!”

谢知秋越说气势越足。

“我大晋为了防王老先生口中的那些个番邦之国,于南北之境,东西两面,又布置了多少的军队。”

“这些军队每年的耗资巨大,我却听闻朝廷里面还有人提议削军,撤资!”

“荒唐,简直荒唐。”

“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打下来才几年啊。”

“百余年前,你们口中的那些个番邦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烧、杀、抢、夺,无恶不作。”

“那些人才被赶出去多久啊,你们都忘了吗!”

谢知秋大吼了一声以后,就站在原地默默的不说话,喘着粗气。

以礼部尚书为首的一众人却是都悄然无声。

正常情况之下,他们此刻应该捧着史记出来大声驳斥才对,怎么如此反常?

皇帝高坐在最高处,紧闭着双眼,什么话都没有说,但是拳头却是悄然握住了。

当初自己尚是皇子之时,父皇便常和自己说旧事。

那时候父皇自太原起兵,短短时间内就将晋字大旗插遍了全国,将那些在自己土地上肆虐的狗贼们统统赶走,一时间令四方不敢直视。

只是父皇内心却是始终有着心病。

“西域!”

谢知秋喘匀了气,又对着哑口无言的礼部尚书行了一礼。

“我知道王老先生是怕晚生太过激进,将大晋的安宁给毁了。”

“所以晚生此次是万无一失才来的。”

“王老先生以为,若是晚生能够做到农无税,大晋又能够达到何等的盛世!”

“农无税!”

礼部尚书这辈子想都不回去想的一个词。

这个词对他来说太过遥远了。

是啊,自古以来,也没有农无税的事情发生啊。

礼部尚书张了张嘴,却还是没有说出什么来。

他实在想不到什么可以反驳农无税的话来。

最终,礼部尚书还是将自己的手伸了出来。

“击掌为誓。”

“若果你要是做不到,那老夫必定亲自将你从文人里面剔除出去。”

王老先生即是礼部尚书,也是天下文人之首,一代鸿儒,大晋当代的文魁。

他说剔除谁,那不管那人是学富五车,还是经天纬地之才,只要是再自称读书人,必定会被全天下的人耻笑。

即使如此,谢知秋也是毫不犹豫的跟王老先生击掌了。

他有这个信心,能够做到农无税。

高坐的皇帝听到击掌声以后,脸上也流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既然谢知秋将这群老顽固搞定了,那就轮到自己了。

勋贵的力量还不是谢知秋能抵挡得住的。

在礼部尚书退回去以后,站立前排的银青光禄大夫却是准备站出来了。

他是代表勋贵阶级来的,谢知秋所说的方法虽然对于百姓是大有好处,可是天下的钱是有数的。

百姓手里的多了,那他们手里的不就是少了。

所以谢知秋的法子在他们这里是万万行不通的。

他本来以为自己不会出场了,却没想到礼部尚书今日居然如此好说话,谢知秋区区几句话,就将他给说下去了。

看来还是得自己出场了。

礼部这群人,还是不行啊。

“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但确实就在银青光禄大夫刚准备迈出来的时候,却是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大夫先站了出来。

银青光禄大夫只好不得不把刚迈出去的步子收了回来。

“陛下,臣今日弹劾礼河书院的学子几日前在栏河街,聚众闹事,挑衅朝廷,目无王法,请陛下处置!”

就在御史大夫说出礼河书院的学子的时候,银青光禄大夫的头上就留下了一丝冷汗。

礼河书院是京城的一些勋贵们为了给自家的子弟们提供上学的场所,而建立起来的一所书院。

毕竟国子监也不是那么好进的。

“这老匹夫,早不说,晚不说,偏偏今日里来说,难道?”

银青光禄大夫抬头一看,果然高堂之上的皇帝正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

“李爱卿,你觉得此事如何处置较为合适?”

听到了皇帝叫自己出来回话,光禄大夫也是不敢耽搁,低着头走了出来。

心中却是在想着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前几日,勋贵们的弟子们在礼河书院正上课期间,忽然大打出手,还按照勋贵之间的势力,分成了几派。

按理说这种时候,所有的子弟家中应该都有嘱咐,这时候勋贵们应该一致对外才是。

而且在事后的询问当中,却是始终也找不出来是谁先动的手,动手的目的是什么。

但是所有的子弟的回答都是,看着自己的好友被人打了,也就参与了进去。

从头到尾,竟然是谁都不知道为什么打起来了,就是连谁先动的手都不知道。

但是勋贵也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到心上。

小孩子打架,常有的事情,以前也发生过,只是训诫上几句就罢了。

但是现在,光禄大夫心中却是有了这群人打架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