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三国牛魔王 > 第七十章 不收半成品

第七十章 不收半成品

崔琰虽然剑术不错,但明显平日里练得多,真正的性命厮杀少,缺乏实战经验。

当游侠们不讲规矩一拥而上时,崔琰就显得手忙脚乱,只有招架之力了。

在牛平看来,崔琰的弱点就是心慈手软,没有杀气。在实战中,他还不如苏琴,发挥不出自己真实的实力。

若是像苏琴那样一剑致命,三两剑杀死几个游侠后,其他人未必不会胆怯,哪里还会如眼前这样死死缠住崔琰。

“大兄,这些泰山游侠好是可恶!俺们是否出手,助那崔家小郎君?”

牛辅看到打斗的场面,有些按捺不住。

“此地不是凉州,不可多生事端,随意杀人。牛辅,你去助阵,切记不要伤了那些人的性命。”

牛平心里评估了一下,觉得只须让牛辅上场就能解决战斗。

“嘿嘿嘿让这些泰山小儿瞧一瞧俺的手段!”

牛辅跳下马,如同一头发狂的公牛一般冲入了战团。

为了不杀人,牛辅甚至没有拔刀,而是直接拿着带鞘的刀上前敲头,一瞬间就打晕了两个游侠。

见有人多管闲事,游侠们分出几人围攻牛辅。

可惜,这些游侠属于市井之徒,擅长的也不过是街头打架。

牛辅却是学的乱军中的杀人术,从小就受到父亲牛猛的严格训练。连老虎都敢砍的牛辅,岂是这些游侠可比?

只见牛辅一拳击出,就将一个游侠打得横飞出几丈远,吐血晕死在地上。

接着又是一脚横扫,另一个游侠的手臂就被牛辅踢断,惨叫一声扑倒在地,痛得直在地上打滚。

牛辅的凶悍吓坏了剩下的游侠,这些人不敢再纠缠崔琰,更是像躲瘟神一般躲开牛辅,抬着同伴们落荒而逃。

临行前,喜欢耍嘴皮的泰山游侠们连一句狠话都不敢丢下,当真是狼狈不堪。

这帮泰山游侠武艺不高,眼睛却没有瞎。

牛辅的身后,可是有一帮杀气腾腾的壮汉在冷眼旁观。

一个壮实的少年郎已经让众游侠欲仙欲死,一帮壮汉扑过来,游侠们可经受不住那样的蹂躏!

与什么大侠的面皮比起来,还是小命更重要!

崔琰虽然喜武厌文,但毕竟还是受过教育的士族年轻子弟,没有胡乱杀人的习惯。

故而,游侠们逃走时,崔琰并没有乘势追杀,而是收起剑,向仗义出手的牛辅致谢。

牛平、李傕也下马与崔琰交谈,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崔琰得知牛平一行是在游历天下,不由得大为羡慕。

崔琰告知牛平三人,他自己从小的梦想也是仗剑走天涯,行侠仗义,快意恩仇。

牛平闻言,故意打击崔琰,说他的剑法观之甚美,却上不得真正的战阵。只凭此技,可走不得天下。

崔琰自称剑法学自河内司马氏先祖司马凯所著的《剑经,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崔琰的剑法在清河郡也是小有名气。

只是家中管得严,又想让崔琰弃武从文,不让崔琰出远门拜访天下剑术名师,故而崔琰缺乏与高手过招切磋的经验。

至于生死搏杀,崔琰生长在太平环境,更是从未有过。

对于牛平的评价,崔琰竟然大大方方的承认了。

崔琰说,司马氏的剑术本是战阵上的杀人剑术,只是自己学艺不精,未能掌握其中的精髓。

与牛平等见惯厮杀的边郡世家子弟想比,崔琰自愧不如。

崔琰还告诉牛平三人,数月前,来自幽州的公孙瓒、刘备等人经过此地,登门拜访崔氏时,自己曾经与公孙瓒和刘备二人有过两场比武切磋。

结果,对剑法颇为自负的崔琰连败两场,输给了公孙瓒和刘备二人。

尤其是刘备的双手剑顾应剑法,给崔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今日有幸遇见牛平三人,崔琰也想要见识一下凉州士人的剑法。

“我凉州士人常年与外敌作战,早已习惯使用杀伤力更大的环首刀,放弃华丽的佩剑了。也罢!我就以刀代剑,给你展示一下我凉州子弟最流行的出手剑吧!”

牛平自认武艺不输公孙瓒和刘备,决定在崔琰面前露一手。

“上阵杀敌的剑术,讲究一个字,那就是快!”

牛平一边说话,一边扶刀走向路边的一株槐树。

话音未落,只见一道刀光闪过,那株碗口粗的槐树已经被牛平一刀斩断,轰然倒地。

此时崔琰还没有看清牛平拔刀出手。再一眨眼,牛平又已归刀入鞘,转回身来笑道:“若要再加一个字,就是狠!”

好吧,实际上牛平还有一个“准”字诀没有说出来。

只不过,当你力量大得可以将人一刀两断时,是砍中敌人的脖子,还是砍中敌人的腰部,似乎已经无关紧要了?

牛平这一手漂亮的刀法,让崔琰再一次大开眼界。

听说牛平一行要去雒阳城见识天下英豪,崔琰也动了心思,想要跟着牛平一起到雒阳城去见识一番。

四人一番长谈后,牛平谢绝了崔琰的邀请,没有到崔家做客,而是继续上路远行。

一行人走远后,牛辅回头望不见崔琰的影子了,不由得大惑不解的开口问道:“大兄,你此行不是为了交好天下英杰么?俺看那崔琰剑法不错,长大后也是一个豪杰,大兄为何弃他而去,不与他多亲近一番?”

牛平闻言答道:“二弟,你难道看不出来,那崔琰已经动了心思,想要随我等远行。”

“大兄,就让他跟着俺们,岂不正好?”

牛辅依然不明白。

“二弟,你说得没错,那崔琰的确是一个人才。不过,崔琰此人将来的才能不是在习武杀敌,而是在于学文治民。我等今日带走他,只恐于他成长不利。”

牛平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牛平记得,崔琰的形象应该是一个文臣,也就是说日后他应该是刻苦读书去了。

牛平可不想因为这场偶遇,改变了崔琰的成长之路。

今日已经接下一个缘分,还是静待崔琰自己成才吧!

牛平需要的,不是半成品。

离开东武城的牛平并不知道,自己险些就改变了崔琰的命运。

崔琰回到家中后,就收拾包裹,准备从家中偷跑,去追赶牛平三人。

不料此事被崔琰的兄弟崔林发觉了。

崔林在父母那里去告密,导致崔琰惨遭关押,未能追上牛平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