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明末悍匪 > 第二十三章 虎啸谷

第二十三章 虎啸谷

崇祯四年,四月中旬。

陈枫安置灾民的山谷,最终被称为虎啸谷。

虎啸谷内,历时一个多月,在一百多人的努力下,一座座土木结构的房屋拔地而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

这些房屋比较简陋,但是很结实,主梁粗大,房顶大多以树皮盖顶,上面再用茅草遮盖,墙面用的是竹子、木板加树皮,暂时足以遮风挡雨。

按照陈枫的想法,等以后有余力了,可以开一个砖瓦作坊,烧制瓦片和青砖,把这些简陋的房子改成结实的泥砖瓦房甚至青砖瓦房。

山谷的入口,也用非常粗大的木梁,建成了一道高大的寨门,上面还有瞭望台,每天都有人轮流把守,安全性提高了很多。

这一个月时间,陈枫也没闲着,他到处搜寻农具,锄头镰刀等搜罗了一大批,然后发放给那些灾民。

随后,大规模的开荒开始了。

虎啸谷确实非常的适合种粮食,土地肥沃,还有一条水量充足的小河蜿蜒流过,那些有经验的老农,对这些地很有信心,只要花一两年把生地耕种成熟地,不碰到大灾荒,肯定能丰收。

一百多人一起开荒的场面,没有见过的人,想象不到那种震撼感。

大片大片的土地被翻了过来,那些杂草,灌木全部被堆了起来,晒干之后焚烧成草木灰,然后重新撒回地里,变成肥料。

山上的红薯苗已经长得非常茂盛,陈枫把这些红薯苗割下来,割成小段,然后把山上的荒地起垄,细心的把这些红薯苗种下去。

红薯跟土豆不一样,土豆一般发芽之后切块种下去,红薯却是靠这些苗,采用栽插的方式种植,而且这些薯苗割了又会和快生长,能种好几批。

所以,虽然陈枫得到的红薯比土豆少,但是实际上,红薯最终种植的范围,和产量,会比土豆大很多倍。

第一批生长出来的红薯苗,被陈枫种在了虎啸山上除了已经种植土豆之外,所开垦出来的荒地上。

第二批,第三批,乃至以后生长出来的红薯苗,则全部种在了虎啸谷开垦出来的荒地上。

“这是什么东西?能吃吗?”

“没见过,应该能吃吧?”

……

虽然按照陈枫的要求,把这些薯苗栽进开垦出来的地里,但是除了陈枫以外,谁也没见过红薯,更别说吃了。

所以他们对这东西存在疑惑,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吃,怎么吃,产量高不高。但是他们也不敢问,只能私下讨论。

在虎啸谷里,陈枫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因为他们现在的一切都是陈枫给的。

其实他们还是更愿意种一些熟悉的粮食,比如小麦,稻谷等,种这些陌生的东西,心里其实有些没谱。

陈枫也没有向他们解释,等到秋收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明白,现在解释了也没用。

陈枫非常清楚,接下来的几年,天气会如何恶劣,像小麦、水稻这些东西,肯定会受灾。

只有土豆,红薯这些果实长在地下的粮食,才有希望抗过这些灾难,不至于减产的太厉害。

但是薯苗毕竟还是太少,只在山谷里种植了一亩地。

其他开垦出来的荒地,则是种植了几乎所有能找到,能吃,能种的东西,水稻,小麦,蔬菜,甚至种了大片的口感稍微好一点的野菜。

所有荒地,全部挖了水渠,这些水渠直通那条小河,干旱的时候,可以引水灌溉。

那些容易积水的荒地,则深挖了排水沟,筑起了拦水坝,尽量避免受到水灾的侵害。

这样,无论是旱灾还是水灾发生时,都能保证一定的抗灾能力。

当山谷里的一切变得有条不紊的时候,陈枫终于松了一口气,有了这些田地,哪怕长的大部分都是野菜,也能保证这些人不会被饿死。

只要扛过这一两年,陈枫相信,这里绝对会变成虎啸堂的大粮仓,成为生活在这里所有人的世外桃源。

他有这个信心!

崇祯四年,四月二十,大雨。

虎啸山谷中的一座房子内,柳燕如正埋头在桌子上,用一支小号的毛笔在纸上记录着田地的开垦、种植情况。

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在她旁边,把她写好的东西,分门别类,晾干墨水之后,用针线装订起来。

一个多月以前,柳燕如被陈枫从红杏楼里救了出来,并且带上了虎啸山。

上山之后第二天,她就察觉到不对劲了,毕竟那聚义厅里的一切都太明显了。

然后她抓住柳远逼问,柳远支吾不过去,于是只能告诉她真实情况。

柳远本来以为姐姐会非常生气,甚至干出一点过激的事情。

但是柳燕如并没有,因为她看到的,并不是传说中那种打家劫舍,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土匪山寨。

而是几个少年人,为了在这乱世中生存,迫不得已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于是她主动找到了陈枫,希望能做一些事,发挥出自己的作用,而不是在山上当一个花瓶,浪费来之不易的粮食。

陈枫想到了她那天发粮食的时候,展露出来的天赋,加上柳燕如识字,还能画画,于是把她派到了虎啸谷里,做一些测量记录工作。

陈枫亲自教会了她怎样丈量土地,怎样记录,还教了她简单的加减乘除,好方便统计开垦和种植的面积。

陈枫甚至还让她学着去画出山谷里的地图,把那些田地、沟渠等全部标注出来,并根据开垦进度不断完善。

除此之外,她还要统计山谷里的人口数据,总共有多少户,每户有多少人,每个人的名字、年龄,健康状况,都要记录好。

这是一项非常繁杂,庞大的工作,因此陈枫没有要求她多久做完,也没要求她一定要做好,只是尝试一下,看看她能不能做到。

这些事一个人很难完成,于是陈枫从灾民中挑选了一个相对聪明伶俐,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帮助她。

最开始的时候,她做得极其吃力,毕竟陈枫要求的那些,她以前几乎都没接触过,全部要重新学习。

好在她确实非常聪慧,也肯努力去学习,经常向陈枫去请教,慢慢的,倒也摸到一些门道,做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窗外依然在下着大雨,好在屋子是新的,而且房顶盖得树皮很厚,并不漏水。

柳燕如终于写完了今天统计的田地数量和种植情况,她放下了笔,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姣好的身材展现出惊人的弧度。

“小兰,辛苦你了。”柳燕如对身边叫小兰的姑娘道。

“小姐,我不辛苦,你写那么多东西才辛苦呢。”

小兰麻利的将柳燕如写过的毛笔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木盆里,将上面的墨汁洗干净,把笔毛捋顺,然后挂在笔架上晾干。

柳燕如无奈的道:“说了多少次,不要叫我小姐,小兰,你并不是我的丫鬟,咱们以姐妹相称就可以了。”

小兰一边收拾纸张,一边道:“我娘说了,会写字的都是贵人,能给小姐当丫鬟,是我的福气。”

柳燕如拿这个倔强的丫头没辙,只好无奈的摇了摇头,放弃了纠正她的叫法。

窗外,雨继续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