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天下永明 > 第六十六章 雪后赈灾

第六十六章 雪后赈灾

众人的反应李廷栋都看在眼里,陈庄的出现仿佛一潭死水的池塘里出现了一条搅局的鲶鱼,搅乱了这些吏员们的安逸生活。

可搅局者通常是不受欢迎的,陈庄今日如此表现必然会引起一部分人的不适甚至嫉恨,在日后的工作中也必然后受到排挤,可李廷栋并不打算帮他解决这个麻烦,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你陈庄既然今日想脱颖而出,那来日就得准备好应对明枪暗箭的方法,至于这最后胜出的是谁,那就得看各自的本事。

当然从个人的情感来说,李廷栋比较欣赏这个敢于任事的陈庄,因为他太讨厌这一潭死水般的官场了,如今能有人打破这潭死水,李廷栋何乐而不为呢?

陈庄的话语让原本死气沉沉的议事房顿时变了模样,不管是不想落于人后,还是真心想为百姓们办点实事,亦或是想在李廷栋这个知县面前表现一二,屋内众人纷纷就着他的话语献言献策,议事房内的气氛也热烈了起来。

灾情严重,屋外还有大量灾民需要救济,李廷栋也没有将这会议拖太久,听取了众人意见后,快刀斩乱麻的给众人下了命令,衙役们全部上街,组织全城百姓进行铲雪,疏通被堵塞道路,工房吏员对全城的危房进行排查,防止积雪压塌房屋继续伤人。

户房吏员对受灾的房屋人员进行登记,并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太和县衙从库房当中紧急抽调御寒的棉衣和果腹的粮食,下发给房屋倒塌的灾民。至于各房的主事,下午吃完午饭后与李廷栋一起外出视察灾情,此次赈灾事宜交由陈庄全面负责。

午饭过后,李廷栋顾不得休息,领着六房的几个头头出了县衙,为了响应衙门号召,全城的百姓纷纷走上街头铲雪开路,大街上人声鼎沸,众人干的热火朝天,短短半个时辰,整个太和主街上的积雪被全部清理干净,原本被皑皑白雪覆盖的街面露出了青色的石板。

城内原本就有将近万人的灾民,当时紧急安置在城内的各个点,可年久失修的房屋难免被积雪压塌,故而此次伤亡也集中在灾民中间,李廷栋领着众人去几个灾民的安置点巡查了一趟,县衙下发的棉被和粮食已经悉数派发到位,受伤的灾民也已经送去医治。

一路走一路看,李廷栋对这个陈庄的本事是越发的认可,仿佛不管如何繁复的政务放到他手里都能办理的井井有条,原本被一场大雪打乱节奏的太和县,经过陈庄这么一调理总算是又回到了正常轨道。

不知不觉间,李廷栋来到北城门口,李廷栋将近两月未到这工地检查,发现工地已经有大变样了,破损的城墙已经被修缮一新,拥堵的护城河已经被疏浚通畅,引自沙颍河的河水顺势护城河饶了太和城一圈后向东而去,仿佛臂弯一般保卫着太和城,河宽水急来日那闯贼想要填河攻城得费一番功夫。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城门口的瓮城还未完工,工地上也不见有工人的踪影。

“大人,今日雪大天寒,施工条件实在太差,我就做主今日放工人们一天假,好在前期工程进展顺利,如今只剩下一点收尾的活,待雪过天晴后我再让他们加把劲,一定不会误了工期。”陈庄见李廷栋脸露疑惑,立即上前解释道。

“这么冷的天确实不好干活,带我到城墙上去看看。”李廷栋也是干过工程的,自然知道这大雪天的确不是干活的好时候,倒不如让工人们歇息几天、

“大人,小心台阶。”陈庄听到李廷栋想去城楼上看看,领着李廷栋来到城楼两边的匝道。

匝道上积雪严重,李廷栋踩上去是吱吱作响,墙高米台阶数十,李廷栋走上城墙之后难免气喘吁吁,可映入眼帘的是天地一色,苍茫一片,从远处的群山到眼前的田野,都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

“大人,城墙修缮已经完工,如今就剩下瓮城的一点收尾活。”陈庄指着城门前的瓮城说道。

“大概还要多久?”李廷栋看到瓮城的基本雏形已经出来了,但这满天的大雪也提醒李廷栋闯贼南下的日子应该也不远了。

“只要天晴的话,年前一定能修好。”陈庄思索之后回道。

“先生,你觉得如何?”李廷栋想听听吴为的意见。

“时间紧迫,据我估计,年前闯贼就该到颍州了。”吴为这段时间时刻注意闯贼的动向,根据朝廷邸报的记录,受洪承畴驱赶,闯贼东逃陷陈州,灵宝,只要攻下荥阳就该南下许昌颍州。

“如今距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给你一个月,一个月之内务必全部完工,而且要保证质量。”李廷栋知道压缩工期的坏处,但如今事态紧急,闯贼可不会等你完工之后再攻城。

“大人,属下一定尽力。”陈庄面露难色的说道。

“不是尽力,是必须。”李廷栋补充道。

“大人若想尽快完工,何不去问问鲁师傅,这老头肯定有办法。”一旁的书吏听到李廷栋态度坚决出口提议道。

“哦,鲁师傅?”李廷栋不解的问道。

“大人容禀,此人精通建筑一行,这次筑城如此顺利这鲁师傅当居头功。”陈庄赶紧如实回答道。

“有这等奇人,带我去看看,我要亲自见一见这高人。”李廷栋听到这里大吃一惊,如今大明朝文风鼎盛,想找个吟诗作赋的书生简单可要找个精通建筑一行的大师傅可就太难了。

“大人,请随我来。”陈庄听到李廷栋想去看看这奇人,赶紧前面带路。

陈庄前面带路领着李廷栋一行人来到灾民安置营中的一处不起眼的小院落,小院柴门紧闭,陈庄走上前去轻叩柴门说道:“鲁师傅在家吗?”

吱呀一声,柴门打开之后,屋内走出一个年近六旬的瘦高老头,须发灰白,皮肤黝黑,脸上一股风霜之色,看到屋外站着一大批人后很是意外,小心翼翼的问道:“陈大人,可是工地上出事了?你容我一下,我加件衣服就跟你去。”

“不用担心,工地上没事,今日李大人来工地视察,有点事情想咨询一下。”陈庄见鲁师傅一脸紧张,赶紧出言安慰道。

“啊,是知县大人到了,草民拜见知县大人。”鲁师傅听到是李廷栋亲自来了,赶紧就要上前跪拜。

“老先生不必多礼,今日过来没别的事情,就是想跟你谈谈工程方面的事情。”李廷栋赶紧上前托住老先生,不让他跪下去。

“哦,大人里边请。”鲁师傅听到李廷栋如此客气,心中惶恐,躬身把李廷栋迎进屋内。

李廷栋进到屋内之后发现空间狭小,而且昏暗无比,一只小铁锅内熬着一点米粥,锅下的火苗随着屋外吹进的冷风不时跳动。

“大人,屋子太小,失礼了。”众人进到屋内,原本就不大的小屋变得拥挤不堪,鲁师傅不好意思说道。

“先生和陈庄留下,其余人在屋外等着。”李廷栋吩咐完后,其余人赶紧出去,屋内这才变得宽敞起来。

“都别站着了,咱们坐下说。“李廷栋见鲁师傅甚为拘谨,搬了一把椅子自行坐下。

其余两人找了个板凳,围着火堆坐下后顿时感觉亲近不少,鲁师傅的拘谨之情也缓解许多。

“还没请教老师傅的名字呢?”李廷栋笑着问道。

“哦,回禀大人,我叫鲁之信,你叫我老鲁就行。”鲁之信赶紧回答道。

“鲁师傅谦虚了,你乃是筑城的大功臣,当的起一句老师傅,我听工地上的人说你对修建城墙一事出力颇多,我想问问你是家传还是?”李廷栋想先探探此人的底细。

“大人过奖了,大人以工代赈对于我等灾民来说乃是天大的恩情,我等自当努力干活报答大人的厚恩,至于我这点小技巧,是祖上传下来的,我祖上从宋朝年间就跟着李少监干这筑城修房之事。”鲁之信谦虚的说道。

“哦,可是编写《营造法式的李诫李大人?”吴为听完顿时惊呼道。

“正是李诫李大人。”鲁之信说到此处也甚为自豪。

“怪不得,家学渊源。”李廷栋对于这本《营造法式也有一定的了解,此书乃是我国第一本关于建筑类的专业书籍,书内详细记载了各种建筑的修建之法,从用料到施工都有这明确的记载,后世的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为了纪念这位建筑行业的先行者,特意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梁从诫。

“今日过来呢主要还是有一件事情想咨询一下你的意见,如今这瓮城虽然已经完成了大半,如今军情紧急务必在一个月之内完工,你觉得来得及吗?”李廷栋开门见山,直接问道。

“一个月,容我想想。”鲁之信说完闭上眼睛开始细细琢磨,不时掐动手指盘算,半响之后睁开眼睛说道:“一个月之内时间有点紧,不过要是仔细调配人手,施工的时候多加协调应该来得及。”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陈庄,我提议啊让鲁师傅担任工地上的大匠作,施工方面的事情你要和他多商量,争取一个月之内把活给抢出来。”李廷栋闻言大喜,高兴的说道。

“属下回去就下命令。”陈庄答应道。

“身怀绝技,怎么能屈居如此陋室,你再安排一间好一点的房子给鲁师傅住下,每日的伙食也跟衙门的书吏等同。”李廷栋好不容易捞到一个技术人才,要想让人卖命先得把生活问题给解决了。

“谢大人,小老儿真的。。。”鲁之信听到李廷栋考虑的如此周到,感动的说不出话来,作势就要跪在地上给李廷栋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