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天下永明 > 第五十五章 修筑城防

第五十五章 修筑城防

经过两日的仔细清点,陈庄终于拿到了现场的第一手数据,数据到手之后赶紧回到县衙向李廷栋来汇报。

“大人,灾民的总数量是千三百五十六人,其中技工一百三十四人,壮劳力四千百余人,儿童是两百二十余人,妇女老弱是三千一百余人,而大人特意交代的分别造册的技工不到百人,都是一些破落的军户。”陈庄拿着刚到手的账册仔细汇报道。

“好,粮食呢,每日消耗多少粮食?”李廷栋知道如今粮食是关键,这两万多人每日消耗的粮食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得提前做好准备。

“按现在的吃法,每日消耗精米五十石,杂粮一百石,照此下去粮食是个大问题。”陈庄如实汇报道。

“这么多?”李廷栋听完大吃一惊,三千石粮食还不够这些灾民一个月的吃喝,略加思索后继续说道:“先紧着现有的粮食吃,不够我们再想办法。”

“给刘硕发信,江西的粮食要马上到位,如果可能可再采购一些。”李廷栋想了想后对身旁的吴为吩咐道。

闯贼即将南下,一旦闯贼围城整个太和县将要消耗大量的粮食,一旦缺粮则太和县将不攻自破,得赶快催促刘硕将新买的粮食运进太和。

“我待会就去办。”吴为答应道。

“大人,现在灾民既能清点完毕,咱们是不是该开始动工了?”陈庄在一旁提醒道。

“抓紧时间先把城墙修缮好,然后把整个护城河清理干净,需要的材料工具你列个单子抓紧采购,银子你先到账上支一万两用着。”李廷栋先把大方向给定好,至于具体的操作就得陈庄负责了,好在从吴仁建抄家的银子中截留了一大部分,暂时还可以顶一段时间,说完李廷栋抽出毛笔,给他签了一张领银子的便条。

“是不是也买点御寒的棉服和衣物,天气太冷我怕灾民们扛不住。”陈庄小心翼翼的接过便条后试探着问道。

“可以,具体事你自己做主,最后做好账目就行。”李廷栋知道要想下面人安心做事,必须下放一定的权力。

“好,属下记住了。”陈庄点头回答道。

“今天就到这里吧,以后我们三人每日这个时候在这里碰头,你把每日的工程量和遇到的困难报给我,咱们三个一起协商解决。”干工程现场为重,只有掌握了现场第一手资料才能把控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在衙门强有力的组织下,整个太和县变成一个巨大工地,城墙年久失修不少地方已经坍塌,护城河也淤堵严重,如果不及时疏通,闯贼南下只需片刻功夫便可填平,到时候太和县城门便直接暴露在闯军的射程之下,这对于守城官军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噩梦。

沙颍河直穿太和县而过,沿着沙颍河两岸有着茂密的森林,修筑城墙需要大量的木材,陈庄点起千余壮劳力进山伐木,砍下的木材沿沙颍河而下,在安排人在水流较缓的地方把木材打捞上岸。

木材被打捞上岸后晾干直接送往施工现场。施工现场早有人候着对木材进行清理和分割,有了沙颍河这条大通道,光运输这一环节就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如果说木材的问题好解决,那石材就是一个完全靠人工耗出来的,从石料的开采切块到最后的打磨,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更为关键的是要把打磨好的石料运到施工现场又是一个大麻烦。

重达数百斤的大块石料完全是靠人力拖拽到施工现场,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工程。好在太和县的城墙不会全部用青石堆砌,只是以青石为基后以黄土夯实即可。

李廷栋处理完衙门的公事后,每日都会到施工现场转一圈,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工地,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抢修高铁的大会战时期。

“你是英雄,我好汉啊”嗨呀吼,嗨呀!

“打硪场上,比比看啊”嗨呀吼,嗨呀!

“东海龙王,我敢牵啊”嗨呀吼,嗨呀!

“三山五岳,用鞭赶啊”嗨呀吼,嗨呀!

一个领头的老汉正指挥着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把磨盘大小的碌碡一下下的拉起又砸下,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光着膀子,露出棱角分明的上身,汗水顺着背夹滴滴落在尘土当中,而这只是整个工地上的一个缩影,一眼望去整个工地人声鼎沸,灾民们在有了一口饱饭之后一下就焕发出惊人的活力。

李廷栋看着这热热闹闹的工地,被这群朴实的百姓所感染,心里感慨只要万众一心何愁大事不成。

“我说了河沙要一点淤泥都没有,你看看你的河沙,重新来过。”一位老师傅抓了一把运过来的河沙,对着运河沙的负责人大声说道。

“冯师傅,你通融通融,就这一次,我下次一定改。”那运河沙的负责人央求道。

“放你娘的屁,一次都不行,知县老爷供咱们白吃白喝,咱们干出这样的活来丢人不?”周老汉把脸一板,丝毫不讲情面。

“行行行,我重新筛过还不行嘛。”那人一听顿时大感羞愧,赶紧安排人把沙子重新抬走。

李廷栋看到这冯老汉施工如此负责任,顿时大感欣慰,自己不过是给了这些人一口饱饭吃,而这些人回报自己的则是一片赤城,也许这就这个时代的匠人精神吧。

“大人,你来了?”就在李廷栋观察这老汉的时候陈庄闻讯赶来,立即给李廷栋打了个招呼。

“我过来看看,还不错,虽然施工进度慢了点可还算井然有序。”李廷栋对陈庄的组织能力还算认可,笑着表扬道。

“都是大人领导有方。”陈庄谦虚道。

“我是动嘴的你是动手的,你就别谦虚了,我看啊咱们可以搞一个光荣榜,把工地上干活卖力的负责任的登出来并奖励一些钱财,我看刚才这位老师傅就很负责,很值得嘉奖。”李廷栋指着眼前的冯师傅说道。

“还不快谢过李大人的赏赐。”陈庄指着愣在一旁的冯老汉说道。

那冯老汉看到李廷栋衣着打扮非同寻常,整个工地负责人陈庄对他也毕恭毕敬,想必他一定富贵非常,可没想到是刚才自己说到的李大人,听到陈庄的提醒赶紧跪在地上给李廷栋磕头。

“快快请起,工地之上不用这么多虚礼。”李廷栋扶起周老汉后又继续问道:“老师傅,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跟我说,官府一定帮忙解决。”

“大人救了我全家老小,老汉一定求菩萨保佑大人长命百岁。”冯老汉爬起来后激动的说道。

“大人问你有什么困难没有。”陈庄提醒道。

“困难倒是有一点,就是现在的糯米供应不及时,筑城的进度慢一点。”周老汉小心的回答道。

“哦,筑城还要糯米?”李廷栋听完甚感意外,难不成要给老百姓改善伙食。

“大人有所不知,现在我们筑城是以青石为基,青石之上以三合土为墙,三合土是以黄泥、河沙、糯米浆和石灰搅拌夯实而成,如今黄泥、河沙、石灰都好说,就是糯米供应不上拖慢了进度。”冯老汉赶紧解释道。

李廷栋一听恍然大悟,古代没有水泥,要想把黄泥河沙粘合在一起,除了加石灰还需要配上一定比例的糯米浆,这样筑出来的城墙才能经久牢固,这种三合土不怕风吹雨淋,更关键的是韧性十足。

古代没有高爆炸药,如果光靠人力的撞击是很难破坏这种城墙,但这种筑城之法耗费巨大,当年沈万三替朱元璋修建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墙,可见他的财力是何等的惊人。

“大人,属下已经把太和县所有的糯米都收集过来了,可糯米不比籼米,每个粮店存量较少,我已经吩咐人到临县去购买了。”陈庄听到周老汉提出问题后赶紧解释道。

“你知道这个情况就好,以后啊多跟这些一线的工人了解情况,看的收获不小。”李廷栋听完陈庄的解释,并没有责怪,毕竟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只能慢慢解决。

“属下明白。”陈庄赶紧答应道。

“先把那段倒塌的城墙补起来,至于瓮城暂且缓一缓,可以安排人把地基打牢。”李廷栋这次定下的施工任务不光要把年久失修的城墙补齐,还打算在四个城门之外修建一个瓮城,增加第二道保险。可眼下施工材料跟不上只能先抢修城墙要紧,至于瓮城只好延期施工了。

李廷栋告别了修建城墙的工地现场后来到护城河边,太和乃是一个小小县城,护城河的规模远不如襄阳、洛阳等大城,可胜在水力方便,沙颍河绕城而过,筑城之时开凿了一条宽约二十米,深约四五米的护城河,后又直接引沙颍河之水注入其内,形成了一个U字状水面环形工事,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但坏就坏在护城河多年无人清理,早就淤积不堪,有几处只剩不到一米,枯水季节可以直接淌水而过。李廷栋必须保证这第一条防御线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就算闯贼围城想填平这护城河也得让他们脱层皮。

临近深秋,沙颍河也进入枯水期,陈庄命人在河口引水处筑起一道堤坝,让护城河内的水自然流干净,剩下的就是清淤工作,这种事情不需要壮劳力,就是普通的妇女也能干。

只见护城河内密布成千妇女,个个挽起裤腿用簸箕把淤泥从护城河内挑出来。而这淤泥也不能浪费,早有庄稼人守候在一旁把这淤泥运往自家桑田地,要知道这淤泥可是上等的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