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天下永明 > 第三十五章 稍有眉目

第三十五章 稍有眉目

“快快起来,快快起来,你为父洗冤,孝心可鉴,望日后好好为朝廷效力,不过咱们需先把盘踞在太和的这股黑恶势力给铲除,还太和一片朗朗乾坤。”李廷栋上前一把扶起了跪倒在地的郑汉明。

“小人一激动差一点把重要的事情给忘了,我摸到了那个小寡妇家里,花了一点手段终于把话给套出来了,这个小寡妇是几个月前跟了这两个水匪的,三人长时间厮混在一起,两个水匪说话也就不避讳。”

“小寡妇隐约记得一天傍晚,这两人兴高采烈的回来,说是这弄尸体的差事总算应付过去了。还有就是三天前,这两个水匪计划外逃,等银子到手之后就走,可没想到两人最终死在了落脚点。”由于小寡妇说的也不是特别清楚,郑汉明断断续续间才把事情说通透了。

“什么差需要弄一具尸体去交?”李廷栋一下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后问道。

“这个我也想不通。”郑汉明摸了摸脑袋后回答道。

“我们是不是陷入了一个误区,我们猜测这两个卖驴之人是因为图财谋害了张老汉,如果结合小寡妇的话语来说,会不会有一种可能,这两个人就是奔着张老汉去的?”一旁的吴为出言解释道。

“怎么讲?”李廷栋一时间还没有明白吴为的意思。

“弄尸体的差事,我猜测这两人谋害张老汉压根不是图财,而是就想要张老汉这个人,简单一点来说就是把张老汉杀了,这尸体不就有了吗?不就可以交差了吗?”吴为的说法让人不寒而栗,仅仅是需要一具尸体就去杀人,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所以卖驴只是捎带手,图谋张老汉的尸体才是目的。”初听之下只觉得匪夷所思,世间会有如此凶恶之人?可结合实际来看,吴为的猜测是最说的通的解释。

“那为何是张老汉?每日路过太和的没有上千也有上百,为何这两人就挑了张老汉下手?”在接受了吴为的假定后,李廷栋不禁追问道。

“这个小寡妇还记得两人准备杀人是什么时候了吗?”吴为转头向郑汉明问道。

“我估摸着就是我爹收驴的那段时间。”郑汉明回想了一下后回答道。

“大人,待会回去之后我们将近几个月内刑房所有的卷宗给调出来,查一下有没有关于一具男尸的记载。”吴为若有所思说道。

“如果是衙役要求水匪提供尸体,那就能解释衙役们为何要杀人灭口了。”李廷栋点头附和道。

案情在三人的一番推断下终于慢慢趋于明朗,接下来就是寻找证据来证实三人的推断,案情商讨自然也告一段落,讨论了这么久,小二哥也终于将热气腾腾的炖鱼给端了上来。只见如奶汁一般的鱼汤里,浸润着洁白如玉的鱼块,青葱点缀,香气四溢,闻之让人食指大动。

“客官,这就是淮河上最出名的淮王鱼,有句话叫尝过淮王鱼,三年不知鲜,此鱼肉质细腻胜似豆腐,汁水乳白赛过鸡汤,配上淮河岸边最有名的双沟酒,当真是人生一大乐。其余几个小菜都是咱们淮河边上的特色,这是竹荪豆腐,这是文思豆腐汤,这是蟹黄豆腐,再给你配了四个小碟凉菜,客官你觉得这安排怎么样?”小二弯着腰陪笑道。

一桌菜有荤有素,最关键的是充满了淮河特色,淮王鱼就不说了,相传正是由于淮南王刘安的品尝而名声大噪,论豆腐,淮河岸边的百姓是祖宗,第一块豆腐就是淮南王刘安炼丹时做出来的,李廷栋一行人今日竟和淮南王刘长吃上了。

“休得聒噪,再去提两坛酒来。”郑汉明说完丢了几两散碎银子给小二。

郑汉明性格豪爽,刚一上来就满满斟了一大碗,对着李廷栋拜谢道:“李大人,我郑汉明是有眼不识泰山,以为你和那些狗官一样,就知道捞银子,现在才知道你和那些狗官不一样,你是真的为民做主的好官,我是个粗人,不知道那些个弯弯绕,以后上刀山下火海,就你一句话,我干了。”

父亲蒙冤入狱,生死未卜,郑汉明这段时间压力甚大,如今案情终于有眉目了,自己的父亲出狱有望,郑汉明心头的那块石头也落了地。再加上刚才李廷栋邀请他到衙门入职,郑汉明对李廷栋的感激之情自然是溢于言表,说完一扬脖子,一口气干了碗中酒。

“于私你是为父伸冤,这一片孝心就让人敬佩,于公你是为为民除害,我作为太和县的县令,自然要嘉奖一番,如此忠孝两全的大好男儿不用,岂能用那些违法乱纪的小人。”李廷栋见案子已经明朗,心中的压力也小了许多,自然也放开拘束陪着喝了一杯。

淮王鱼不亏为鱼中之王,鱼肉细腻如豆腐,汤汁浓郁如牛乳,鲜味扑鼻,好菜配上好酒,三人不禁打开了话匣子。原来这郑汉明少时也读过几年书,郑屠夫自己身份卑微,一辈子以杀猪为业,可就想着自己的儿子能考个功名,走上人生巅峰。

也许是老郑家坟头上没长那根草,郑汉明稍微长大之后是死活读不进去,莫说考取功名能老老实实待在学堂里就不错了,反而是对拳脚功夫越发的感兴趣,郑屠夫被缠的没有办法只能请了名师教自己的儿子练习拳脚。

几年下来,郑汉明已经在太和小有名气,功夫略有小成之后,郑汉明不甘心窝在太和,提了一根齐眉短棍就出门历练去了,这么些年下来,拳脚功夫尽得名家真传,十几个壮汉近不的身,在江湖上也是小有名气。

“你功夫这么好,可知这世上有轻功吗?”李廷栋三杯酒下肚后,脑子有点晕,听郑汉明说他精通拳脚功夫,一下子就想起了当年躲在被窝里面看武侠小说的青葱岁月。

“轻功?何为轻功?”郑汉明一听也蒙了。

“就是飞檐走壁,一苇渡江的那种,人只要轻轻一蹬就能跃上房顶,还可以在竹林间来回穿梭。”李廷栋连连说带比划的解释道。

“郑某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还没碰到过这样的轻功,我见过轻功最好的要算武当青云子道长,离地不过也才五六尺,可还远没有达到大人说的此番境界。”郑汉明迟疑的回答道。

“那点穴功夫呢,点中穴位人半天不能动,要人解穴之后方能自由的那种?”李廷栋继续问道。

“人有三十六道死穴,重击之下可酥麻、昏迷和死亡,但大人所说的定身术一般的点穴功夫,我还没有见过,况且与人交手,只在瞬息之间便可决人生死,哪里还顾得上说要击打人的穴位,不管是用掌用拳还是用脚,击倒了对方你就赢了。”郑汉明生怕李廷栋受了那些江湖骗子的当,把自己这么多年行走江湖的经验说与李廷栋听。

“哦,怪不得李小龙说世界上的武术并无高下之分,只是练习的人有强弱之分,武术的本质运用多种技能去打击对手。”听到郑汉明的解释,李廷栋脑海里突然想起一代武术大师李小龙说过的一句话,不禁脱口而出。

“这个李小龙是谁?这一句话道尽了武术的本质,当浮一大白。”郑汉明说完斟了满满一碗酒后一饮而尽,憧憬道:“如果能与他交手比试一番,也不枉我练武这么多年,大人可否告诉我此人的地址,我当上门讨教。”

“咳咳咳。。。”李廷栋一听差点把杯中的就给洒了,想与李小龙比试可不容易,那得活个四五百年才能与他见上一面,否则只能和自己一样穿越回去了,想了想后只得忽悠道:“此人是为武道大家,一生痴迷武术,欲取百家之长而自成一派,终因练功走火入魔而力竭而亡,只留下几句对武术的理解。”

“如此大家,英年早逝,实在可惜。”郑汉明听闻后不禁惋惜道。

“武术终究是一人敌,这乱世将至,汉明若想有大作为,当学万人敌。”一旁的吴为见郑汉明为人豪爽,甚是合自己的胃口,不禁好意提点道。

“先生切莫说笑,我打十几个人就已经是极限了,万人敌,世间竟有如此武术?”郑汉明听完眼睛一亮,一脸怀疑的问道。

“先生是让你学习兵法谋略,值此乱世男儿当学岳武穆、戚少保,提兵十万,北上抗金,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李廷栋已经有三分醉意,借着酒意以舒胸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好,好,好。”吴为闻言立即击节赞道,一时竟然痴了。

“满清,满清不过尔尔,我告诉你关键是闯贼,闯贼才是心腹大患,大明要亡就亡在那闯贼李自成手里。”李廷栋凑到吴为耳边说道。

“大人,你醉了。”吴为赶紧捂住李廷栋的嘴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