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天下永明 > 第二章 买官?

第二章 买官?

“贤弟,听闻你大好了,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啊。”李廷栋尚在床上睡觉的时候就听到窗外传来一阵喧闹,没等他起身那人就直接推门而进。

“昨晚我喝酒回来听底下人说你醒了,可把哥哥高兴坏了,我就说嘛你小子运气不会这么背,咱们寒窗十载好不容易中了怎么能这么轻松就嗝屁了。”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李廷栋的同乡好友喻以恕,前几日李廷栋从楼梯上摔下来,正是这人把他送回江西会馆的。

两人一同在豫章书院求学,喻以恕年长李廷栋几岁,一直把他当小弟照顾,如今两人一同中第当真是可喜可贺,虽然两人的名次都不算太理想,李廷栋最后一名,喻以恕倒数第四名。

不过既然中了那就比全天下九成九的读书人都成功,自然有骄傲的资本,喻以恕自从揭榜以后就应酬不断,昨晚上回来以后听到李廷栋醒来本想连夜赶过来,可又怕打扰李廷栋休息,这才一大早就赶过来了。

“原来是喻兄来了,快进快进。”听的声音,李廷栋起床想迎接一下。

“你快好好躺着,咱们兄弟不讲究这些客套。”喻以恕赶紧上前按住李廷栋不让他怕起来。

“喻兄多虑了,我是真好了,吃的香睡的香。”经过一夜的休息,李廷栋的神采果然与昨日不同,本来他受的伤就不重,只是脑袋被磕了一下之后差点魂飞魄散,如今三魂七魄俱已归位,自然没什么大碍了。

“果然是大好了,这几日可把为兄可愁坏了,过几日就是金殿传胪的大日子,你这昏迷不醒岂不误了大事,如今既然已经大好了那就好好准备一下,过几日就要去进宫面圣。”喻以恕庆幸的说道。

“金殿传胪?”李廷栋疑惑的问道。

“按照往年惯例,新科进士需进宫面圣谢恩,一辈子就这一次机会哦。”喻以恕一脸自豪的说道。

也许是百年后的李廷栋在电视上看多了帝王家事,反倒对这个读书人的最高荣誉不怎么感冒,笑着对喻以恕打趣道:“现在啊别管什么金殿传胪,还是把肚子填饱最重要,我这肚子早就饿的呱呱叫。”

“哎,我发现你这一次撞了脑袋以后变化很大啊,你以前不是一直以金榜题名为人生第一大事嘛,做梦都想着靠这个光宗耀祖呢。”喻以恕有些不相信的说道。

“要是你在鬼门关前走一趟你也想得开,等我穿上外衣就出去吃早餐。”李廷栋穿戴整齐后走到盆前开始拾掇起自己。

“吃了没事我撞自己脑袋干嘛。”喻以恕见挥了挥手后说道:“你这身上的袍子可太旧了啊,不成体统,咱们现在好歹也是进士出身,不能太寒碜了丢了脸面。”

“我这一时半会上哪去找新衣裳去啊,凑合穿吧,再说了面圣不是还要几天嘛。”李廷栋倒也无所谓。

“随你,你不觉得丢人就行,刚好我带你去办件大事。”喻以恕说完就拉着李廷栋出了江西会馆的大门。

喻以恕领着李廷栋七拐拐,钻入了北京的小胡同内,此刻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整个北京城已经苏醒过来,皇城根下的老百姓了开始一天的生活。

“包子,热腾腾的包子,馅大皮薄的包子。两位客官不进去试一下嘛?”包子铺的小二在卖力的吆喝着。

“喻兄,这包子不错,要不试试?”李廷栋被这包子铺散发的香气所吸引,正想停下脚步。

“你还真当我拉你出来是光吃早饭的啊?说了是带你出来办大事,早饭待会可以再吃。”喻以恕拉起李廷栋头也不回的往前走。

“什么大事搞得这么神神秘秘?”李廷栋见状不解的问道。

“什么都别多问,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去了你就知道了。”喻以恕并不解释。

李廷栋知道自己的这位同窗老友不会害自己,看他脸色不像开玩笑,索性就不多问,只一路跟在喻以恕身后,不知自己拐了多少个弯,两人来到了一家不起眼的小茶馆面前,相比于其他茶馆的人声鼎沸,这家不起眼的小茶馆算是异常冷清,没有招揽顾客的小二,没有醒目的招牌,如果不是有熟人带路压根就不会想到这里会是一家茶馆。

“老板,两位。”喻以恕从怀里掏出两锭银子送到桌前。

那老板衣袖一挥不动声色的将银子收入囊中,抬头看了一眼两人后说道:“这位朋友看着有点眼生啊。”

“他也是这一科的进士,前几日有事耽搁了,今天我有空就带他过来见见世面。”喻以恕赔笑道。

“规矩你都懂,我也就不多说了,进去找个位置坐下吧。”掌柜的面无表情的吩咐道。

“一定一定。”喻以恕这才领着李廷栋进到茶楼。

“你这是唱的哪一出啊?”李廷栋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看这架势好比后世进私人会所,不过一大早就来这私人会所会不会太早了。

“不管唱哪一出,我绝对是为你好,待会进去别乱说话,特别是不认识的人最好不说话。”喻以恕叮嘱道。

两人进到茶楼内发现大堂内已经有不少人,不过分散在茶楼的各个角落窃窃私语,喻以恕拉着李廷栋找了一个靠窗的角落,两人刚一落座就有小厮送上精美的早点。

如此神秘而压抑的氛围,李廷栋反倒没有多少胃口,粗略的吃了几口早餐以后就放下筷子,等着喻以恕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

“知道你心里有疑问,我问你,咱们辛辛苦苦寒窗苦读十几年是为了干嘛?”喻以恕见李廷栋放下筷子,主动说道。

“当官啊。”李廷栋倒也没有矫情直说道。

“还当官?你以为中了进士就能当官?”喻以恕一脸恨铁不成钢表情说道。

“难道不是吗?”在李廷栋的脑海里对科举的认识无非是古代的公务员考试,考上了就帮你在政府机关安排一个职位。

“你想的太简单了,这里面门道多着呢,且听我为你一一道来”喻以恕喝口茶润了润嗓子后给李廷栋科普可明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虽然都是进士,可进士当中也分三六九等,按照明朝科举的规矩,前二十名左右的进士将是国家重点培养对象,将被选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熟悉国家的法律典章和整个明帝国的运行模式。

只要你考入了前二十名,你将踏入升迁的快车道,甚至有可能登顶文人的最高荣誉入阁拜相,张居正、徐阶、高拱等名相都是出自这二十人当中,这是进士当中的佼佼者。

而中等名次的进士将被选入六部各个衙门担任基层官员,熬资历拼年龄,只要不犯错基本上能在退休前踏入帝国的最高管理层,能力突出者可能当上一部的最高官员,如侍郎尚书啥的,上朝的时候可以手持笏板当面和明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汇报工作,死后皇家兴许给个谥号算是对这个人的盖棺定论,史书上也会留下一笔,算得上是青史留名。

而李廷栋和喻以恕排名靠后的进士是不大可能留在京城,最大的可能是分配的帝国的各个基层县衙担任父母官,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

如果能在退休之前熬到一省的知府、巡抚等官职,那就是祖上积了大德了,但大多数人会在基层官员的岁月中蹉跎半生,而后靠着在位期间积攒的丰厚财产回家享清福,至于想青史留名,请参考明朝的著名知县海瑞同志。

“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咱们去地方上为官胜过在京城装孙子。”李廷栋还真不想留在北京当北漂,畏首畏尾到不如自由自在来的痛快。

“你又糊涂了吧,咱们去地方上当官,可这地方上的官那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凭什么就给你安排职位?还有这大明两京十三省,各地的风土人情大不相同,把你发配到西北吃沙子去你乐意啊?”喻以恕继续问道。

“那这如何是好?”李廷栋后世也是官场上厮混的人物,一听喻以恕的话就明白这里面大有讲究。就好比后世来说,一个广东的县长和一个新疆的县长差别可就太大了。

“还如何是好,你以为我今天带你来这地方干嘛来了,光吃早餐嘛?”喻以恕对自己这个小兄弟是真的无语了,读书都快读傻了。

“这地方可有什么讲究?”李廷栋大惑不解的问道。

“暂时不能和你说太多,不过实话告诉我你手里还有多少银子?”喻以恕一脸严肃的问道。

“出发的时候家父给了我五百两银子,到现在还剩了三百多两。”李廷栋搜索了一下自己的记忆,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算了,钱的事你就别操心了,你稍微在这等我一下,我过去问问行情,待会再和你细说。”说完撇下李廷栋,往人群中去了。

李廷栋扫了一眼饭馆,原本空荡荡的茶楼此刻已经坐满了人,三五成群的围在桌边正低头商量着什么。从进到这个饭馆起,李廷栋总感觉这地方透着一股邪性,可出于对好友喻以恕的信任,李廷栋心中纵有万般疑虑此刻也只能压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