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土匪二当家 > 第二十二章 江家

第二十二章 江家

江家近些日子过得并不算太好,局势恶化的速度超乎想象,四大家都已经得到了消息,不知何时玄武营竟已经出现在了茂州,明日便要抵达东州。

听说带队的便是镇国大将军唯一的儿子,玄武营两千重骑人数不多,却皆是精英,一身玄铁甲普通刀剑难伤分毫。

东州官府软弱,四大家族在这边关近乎是一手遮天,如今夏国朝廷派重兵驻扎,一方面守卫领土,提防南魏,另一方面有没有敲打四大家族的意思,就不得而知了。

四位族长彻夜难眠,无论如何,任何风险都不能忽视。四人聚会商讨,决定近来要行韬光养晦之策,与南魏的联系也要断一断,毕竟走私终究是犯法的。

江家府内

江霍坐在太师椅上,斜着身子把玩着手里的玉扳指。家主已经下达了禁足令,所有嫡系子弟都不准外出。

江霍白的反光的肥脸上,映出一道黑影,有人自门外走来。

“去寻那李义安,带句话,就说三日之后,江家车货路过城西。”

“还有,江南那小子如何了?”

那身影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直到江霍发问,这才走上前递上一张纸。

江霍放下手中的扳指,接过纸张。

待看清了纸上的字以后,江霍的白脸转瞬之间变得通红,用手攥成一团,狠狠地扔在地上。

那身影依旧是不为所动,静静地看着江霍愤怒的模样,这般行为,可不像一般手下,事实上他的确不是一般手下。

江霍深吸一口气,咬了咬牙关,待血色从面上褪去,他身子往后倚了一下,声音有些冰冷地说道:“还是去寻那李义安,不过告诉他计划取消。”

那道身影闻言似乎并不意外,捡起地上的纸张,退了出去。

江霍看着那道干脆利落的身影,消失在了视线之中,猛的伸手向一旁桌子上砸去,那肉乎乎的拳头展现出了不一样的威力,桌上的玉扳指被拍的四分五裂。

这不得不让他生气,那纸上竟然是家主的亲笔书,他作计构陷江南的事,竟然被家主知晓了。

江霍眯了眯眼,脑海中快速闪过所有可疑的点,是不是自己身边有人反水,悄悄把消息泄露给了家主?肥胖的手指在扳指碎片上敲打着。

另一边的江南也是一头雾水,他也收到了家主的亲笔信,他借外人劫江霍马车的事情,也被家主知晓了。

唯一不同的是,江南瞬间便怀疑到了李义安和齐孟帘身上,这事只有他三人知晓。

江南原本是收到了消息,说这城西来了一批狠人,连他大哥江霍派去的杀手都给挡了回来,这才动了歪脑筋。

不过江南自己没想到的是,这消息,是江霍故意透露给他的,连派去联络齐孟帘的人手,也是先说了江霍的计划,才把江南的话带到。

从始至终,江南都像一只猴子一样,被玩弄于股掌之间,不过这其中弯弯绕绕,江南这辈子可能都没有机会知道,他反倒是记恨上了李义安。

虽然不知道李义安和齐孟帘两人为何如此,但是江南也自行脑补出了一场两位山贼向家主献出消息,得到丰富财宝的场面。

江南只觉得心中憋屈,心中暗恨,自己若是有着属于自己的势力,何至于如此?

一番事,几家愁。

江家家主是如何得知,两兄弟内斗相争?那自然是东州春风阁的手笔,春风阁的手笔,自然也是齐孟帘齐大姑娘的想法。

白姨找了个机会见了江家家主一面,无意间问出江家弟兄之间,关系如何这种问题。

江家家主,江震涛混迹江湖几十年,哪能听不出白姨这话中猫腻。

自道是江家两兄弟相爱相亲,血脉至亲,不曾有过什么矛盾。

白姨笑而不语,不再多说。

江震涛心思细腻,见白姨语焉不详,私下里派人去查了查,春风阁的人,又悄悄的恰当的送上消息,江震涛这才知道这兄弟两人,私下里竟是如此不堪。

不过眼下时局紧张,无暇顾及府中争斗,只能两封书信送到二位公子手上,略微敲打一番。

南魏那些势力,知道了东州目前的情形,但每一个手都不软,自己咽下的肉,如何也不能吞出来,这可害惨了四大家的族长,每家多多少少都损失惨重。

四大家族忙的焦头烂额,另一边的李义安倒是轻松惬意。

打卢记烧鹅铺出来以后,李义安便游走于城中街巷,观赏人情,好不快活。

至于那怪异的老道人,李义安则是深深地埋在心底,不再多想。

城中繁华比之城南虽是略逊一筹,却也远胜城西。

行人匆匆,三教九流比比皆是,街道商铺人满为患,似乎并没有什么异常。

不过李义安却是敏锐的发现,杏花林铺子竟是紧关着,这可是江霍的产业,想必江霍此时怕是遇上了不小的麻烦。

李义安倒也没有特别在意,江霍是死是活,与他无关。那合作事宜,齐孟帘消失不见,怕也没办法进行下去。

如今整个东州城,悄悄地蒙上了一层乌云,但李义安所见的却是阳光明媚,风和日丽。

毕竟眼下的麻烦,人手问题很快就能解决,老庄带着他那些弟兄回到寨子里,剩下的就是如何开辟财路了。

尽管没了江霍五万两白银,一车队货物的生意,但只要有了人手,财源的问题,很简单就能解决。

李义安也想开了,当土匪就要当的彻底,如今天下将乱,北边齐国已经开始渗透夏国边关,狼子野心,路人皆知。

自己落草为寇,不一定便是坏事,反而是庇护一方,那山上老幼皆靠李义安一人养活,这反倒是功德一件。

至于齐孟帘的离开,李义安还是有些难过的,这些日子他总觉得生活少了些许趣味,心里空落落的。

如果说李义安曾经逃离茂州,奔赴东州是为了自保,如今这般,便是为了身后几十条人命。

那十几个孩童,将来也会长大成人,李义安希望这些孩子以后可以光明正大,幸福的活着,而不是像他这般藏头露尾,隐匿山中。

唯有自立一方,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通往胜利的过程并不重要,结果才是第一位。

成王败寇,败者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