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军事小说 > 明汉 > 第三章 清查军屯田

第三章 清查军屯田

由于这些年侵占的军屯田是在太多,李朝年就算让府内的五个账房轮班清点也足足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

当时间来到薛仲来到海南卫的第三天,李朝年终于拿到了卫指挥所及各千户所准确的田契账目,看着手里的账本文册,李朝年也顾不在家吃饭,急匆匆的就招呼人赶往指挥府,午时未至就在指挥府门口等着了,这要在从前,那根本就不可能。

“老爷,李朝年李大人在府外求见,您看?”

一早,当薛方的声音从书房外传出,薛仲这才发现早已到了用膳的时间了。

自从来到海南卫之后这两天的时间自家老爷就不停地和那些工匠待在一起,还与那些工匠一同用膳,这要换了以往根本不会发生。

“你先替我招待一下李同知,我马过去”

虽然听到了李朝年拜见,薛仲也没有准备停止和匠户们的对话,只是让薛管家好好招待,让李朝年在大堂等一会。

吩咐完了这些,薛仲又转头和面前的铁匠聊了起来“李师傅,不知道如果将高炉以及焦炭用之后可否增加铁料的出产?”

没错,薛仲在来海南的船时就与匠户们沟通过制作高炉的可能性以及焦炭的大概制作方法,此时明朝的虽然也有一些简易高炉,但是薛仲毕竟来自后世,心知在未来钢铁的产量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地位。

天朝的钢铁产量在唐朝就达到了5000吨,宋朝更是达到了7.5万甚至15万吨,明朝更是翻了两倍,整个欧洲加起来都不及明朝,但是到清朝之后钢铁产量居然大幅度下降,还不及明朝的三分之一,到最后没办法购买国外的炼铁设备,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按照大人所说的方法,如果铁矿石供应及时的话,每日可产钢铁数千斤,但是由于时间尚短,草民还没有确认是否可行,还请大人给草民些时间”

听到薛仲的询问,李铁匠沉吟沉吟了一会才说道,毕竟还没开始实践,得等焦炭制作成功,高炉确认可行才行。

而薛仲也知道高炉这东西要是容易弄的话,明末苏钢的价格也不至于炒的那么高,于是便将话题转到了匠户营的规模起来了。

“李师傅,可否为我介绍一下匠户营的各种类匠户?”

“禀大人,匠户营一共一千二百余人,来前草民统计过,分别是泥瓦匠280名,木匠210名,铁匠521名,其余各类匠户二百余人,且铁匠中有两百余人会制作鲁密铳、鸟铳、三眼铳等各类火铳,五十余人会制虎蹲炮、以及仿制的弗朗机炮,剩余的人基本都是学徒,想要单独制铳最少还要学习数月,昨天草民特意去了指挥府旁的铁匠铺看了看,隶属指挥府的铁匠大概有百余人,其中的一些师傅只需教习月余就可参与制炮,后续的工匠还要等几天才能到,但如果想开炉打造兵器的话,得先采购木炭、矿石,而且现在指挥府的铁匠铺太小,可能要重新选地”

听完李铁匠的报告,薛仲也知道了现在的问题,但他来之前就想过这些,铁匠铺的操作场地太小了,要弄就弄成类似军工厂一样流程的新场地,而且军工厂一定要建成一个小的邬堡。

以后薛仲的很多机密都在邬堡中进行,直接实行军管,而这个邬堡等找到石碌铁矿后直接建在附近,等铁料屯的差不多,水泥也制作出来了,直接拉通一条水泥路。

对于铁矿这事薛仲可是异常心,昨天一早薛仲就派了十几个人去昌化寻找石碌铁矿,石碌铁矿对于薛仲的计划可是非常重要,单单表层的铜矿就够薛仲做很多事。

想到这里薛仲不免有些着急,在用手指敲了敲扶手后,薛仲才对李铁匠说道“新铁匠铺我已经有计划了,劳烦李师傅这些天先和营中的师傅们先用指挥府的铁匠铺实验新高炉还有焦炭,这两件事一做成,参与研究的师傅每人50两,李师傅你奖励百两,有劳了!”

“是,我回去会加紧此事,既然没什么事,那草民就告退了”

看着李铁匠退出去的身影,薛仲不禁按了按额头两旁的太阳穴,这才只是个开始啊,希望越来越顺吧,不然自己估计也要体会一下曹操的头痛欲裂是什么滋味了。

话说李朝年这边在大堂内喝了好一会的茶才看到薛仲远远的走来,继续投诚的他直接急忙前施礼,并将身后的田契递到薛仲眼前。

“薛指挥使,这是下官和各千户所这些年为卫所保管的田亩,加指挥所里的田亩记二十一万一千三百亩田,两万三千亩坡地”

说完了这些之后,李朝年又拿出了另一本账本说道“这是海南卫的账本,目前账还有银八百七十五两,铜子三万四千五百四十二枚,府库中还有刀七百三十七把,长枪一千二百杆,布面甲四百二十件,纸甲五百二十一件,鸳鸯战袍千件,铁料百斤,精米三百石,糙米二千三百石,另外还有三十只羊,两百头猪圈养在下头军户手里,另还有二号福船两艘,鸟船二十余艘,苍山船五艘”

一口气报了这么数据,李朝年不禁倒吸了了一口气然后说到了薛仲最关注的事,人口!

汇报之前李朝年先看了看薛仲的脸色,发现没什么异常过后继续说道。

“海南卫所共12121户,共72726人,其中卫所士卒5600人,但基本都是吃空饷的,平时都在各千户、百户手下农忙,不过遇到战事还是可以凑齐”

将所里的所有情况说完后李朝年先是擦了擦汗,随后将手中的文册递给了薛仲,以后静心等待薛仲发话。

接过账本过后薛仲也没有生气,在他心里早就猜到是这样结局了,不过粮食还有两千多石倒是给了他一点惊喜,两千石粮食加蔬菜、肉食足够海南卫5600人食用两月了,其他时候在琼州和广州府采买,撑到第一季粮食成熟没什么问题。

“不知往年一亩可打多少粮食?”

看到粮食够吃,薛仲也就没担心接下来的组织练兵,倒吸了一口气后便招呼着李朝年坐下,紧接着问起往年一亩田地的粮草。

看到薛仲真的没有生气,李朝年也放心了,随后也对薛仲的问题逐一解答了起来。

“大人!海南卫田亩的粮食基本都是一年三熟,四季有菜,一亩地一季基本可以打一石半左右的粮食,一年的话可以打三次粮食,一亩一年基本可以打近五石粮食,往日卫里的粮食除了部分交都指挥所,其他基本都是出售到江南等地”

“这样啊……”

听完了李朝年对琼州田亩产量的解释,随后薛仲又沉吟问起了其他问题,而这些问题李朝年也是一一作答。

当高挂悬空的太阳逐渐西下时,在府中的李朝年觉得差不多了,不过还没他要走,薛仲却提出让其一同用膳,这可让李朝年欣喜不已,在他看来能一同用膳,这代表薛仲估计是已经接纳他了。

在两人用完膳后,薛仲亲自起身送李朝年回家,并在马车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李同知,劳烦你替我传令给几个千户所,就说十五日后让他们带齐所属军户来大营,我会派遣一百家丁和你传话的人一起去,我要的是青壮,不要出现一些我不想看到的场面,此次军户们的粮食由指挥所出,无需自带粮食。”

“遵命大人!”

听到薛仲说的不过是这种小事之后,李朝年自然是一口应下,这些年海南卫除了海船需要绕岛巡视,其他根本就没什么事,毕竟只要粮食够吃,根本没人愿意落草为寇,所以海南卫除了早些年海寇进犯,其他时候根本就是个太平之地。

而且随着郑芝龙击败刘香接受招安之后,琼州更是连海寇都没有了,李朝年估摸着是薛仲想让下面的军户认识认识他,当下也没有多想,不过如果他知道薛仲不仅仅是让士卒认识自己,还要练兵的话,也不知道他会是什么表情。

送完李朝年后,天色还早,薛仲干脆摆道铁匠铺,他要看看高炉和焦炭,还有水泥的进展怎么样。

相比门在的凉爽,铁匠铺里则是热火朝天,作为执事的李铁匠在中午回来之后就拉起十几个老师傅开始了集思广益。

当薛仲刚走进铁匠铺的时候,正巧他们也刚刚讨论完,结果是一致的认为新高炉的确有可行性,不过现在得先弄出等焦炭了再能实验高炉。

至于焦炭,李铁匠准备明天再尝试,听到他们讨论出来了结果,薛仲也没打扰他们,直接在铁匠铺后的匠户营找到泥瓦师傅何达问了下水泥的进展,而何师傅也将今天刚刚加工好的水泥给薛仲看了下,外形和水泥没什么两样了。

只不过等水泥放在地掺沙加水后,薛仲才感觉不妙,因为这个初始版水泥搅拌起来根本就没有大家期望的感觉,不过这段时间阳光还是挺足的,只能等过两天再过来看看硬化过后的水泥质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