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军事小说 > 三国:从取代少帝开始 > 第056章:子龙与元直

第056章:子龙与元直

一众游侠们连连惊呼不可思议,不过很快,那些惊呼,并想继续测试的游侠们就被关城前的巡逻士兵拦住了。

可让青年意外的却是,那些巡逻士兵居然只是警告并口头教育一番那些游侠,并在游侠们保证不再继续后,就离开了,甚至那些游侠还拿出财物供,以避祸,可那些巡逻士兵还斥责一番,并拒绝接收游侠们的财物。

如此一幕,却是让青年和中年文士看在眼中,也感叹万分。

青年更是出言说道,“云下山之后,就经常听说关中弘农王如何贤明,关中兵丁如何军纪严明,战无不胜,当时云不信,今日一见,却是事如其名啊。”

中年文士也接过话来,“却是,我亦是闻名而来,只不过我先去了一趟南阳郡,那里被弘农王手为治内才不过月余,却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今南阳郡百姓可谓是安居乐业,神似人间乐土。

后来我又北,从陆浑关入弘农郡,一路过来,弘农王治下百姓就如同《礼记·礼运篇》所说,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加之百姓丰衣足食,官吏衙吏清廉精治,甲士亲民忠贞,此等景象便是盛世也是难见吧。

也难怪弘农王治内百姓皆称弘农王为圣人在世,弘农王却是当得起圣人这一称呼。”

青年听着,发现与自己道听途说相差不多,心中对弘农王却是更为敬仰,不过随即又反应过来,对中年文士作揖说道,“某乃常山真定人,赵姓,名云,字子龙,不知先生大名?”

中年文士回一礼,“颍川长社人,徐姓、名庶,字元直。”

赵云又是一礼,“元直先生,可否为云说一下南阳、弘农二郡的见闻?”

徐庶微微一笑,“子龙无需客气,我等且行且说...”

赵云也是一笑,“有劳先生了。”

“无妨。”

二人各自牵着马匹,来到函谷关关城正门,徐庶经验丰富,先是带赵云去城门备案厅中,备案马匹兵器等军事物品,又领取了木牌雕刻的,带有编号的临时居住,然后才可入城。

一进到关城中,赵云马就被眼前的繁华给惊呆了。

此时关城已经不是往日的荒凉,而是人声鼎沸,商贾如云,行人如雨,与关外中原诸地的百姓怨声载道,甚至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之景形成极之鲜明的对比。

此时身旁的徐庶说道,“子龙可曾游历过中原一带?”

赵云摇头,“不曾,不过云自从下山后,便从真定南下,途径冀州邺城,司隶洛阳等巨城,却不曾见过如此百姓安居乐业的鼎盛之状,弘农王真乃贤君也。”

徐庶点头说道,“我本是颍川长社人,中平六年见洛阳帝崩,董卓引兵入主洛阳,知天下动~荡即起,便与好友诸人迁宗族南下荆州避祸。

安置好宗族,我便开始游历天下,所到州郡,其官要么就是庸庸无能之辈,要么就是贪婪残暴之徒,吏治糜烂,世家无度,治下百姓多是生计无望,甚至是易子相食,那些官吏却不以为然。

我曾听一童谣:

举茂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哼,本来我还叹息过大汉四百余年国祚已是尽头,却想不到,天佑大汉,弘农王必定如光武一般,中兴大汉。”

赵云点头,“元直先生所说,与云近日所见一样,官吏糜烂,世家无度,天子年幼,权臣当道,大汉安危仅在旦夕,云本想寻一体恤百姓诸侯投身报效一番。

后因天下盛传弘农王贤名,云便来一观,若是弘农王真如传闻中一般贤名,云便投身弘农王麾下,好成就一番。”

徐庶大笑,“我亦是如此想,子龙,我等一同如何?”

赵云作揖,“固所愿不敢请也。”

二人说完,便是同时一笑。

不过就在此时,几名巡逻的衙吏路过,为首一壮实汉子拱手一礼,对赵云和徐庶说道,“二位若是要投效弘农王麾下,可去今日新设的招贤馆,君新令,于各郡城、关城设招贤馆,不问出身,只需一技之长便可入馆。

二位可以去尝试一番,若是夺得文、武、工、农等馆的魁首,却是能得君亲自接见。”

徐庶与赵云听着眼睛一亮,徐庶更是问道,“这位官,可告知城中招贤馆位置?”

“只需沿着这条路一直行,就可到城中治所,治所左则有‘招贤馆’门牌,又有入馆细则立于一旁,两位一观便知晓。”

“多谢官指路。”徐庶与赵云作揖道谢。

衙吏笑着回一礼,“此乃我等衙吏职责,无需如此。”

说罢,衙吏便领着下属巡捕继续巡街。

徐庶与赵云并没急着走,而是在路边就远看着那些衙吏们巡街,看了好一会儿,徐庶和赵云都万分惊叹。

因为不止那名和善的衙吏彬彬有礼,亲民和善,居然所有的衙吏都一样,对待行人都十分和善。同样,那些百姓行人们对衙吏一点都不畏惧,也没有一丝卑躬屈膝,就如同在街遇亲朋戚友一般的普通,甚至见衙吏们巡逻久了,一些热情的小商贩还主动送清水食物,可更让人吃惊的是,那些衙吏居然不收,并婉拒,就算收了,也给足铜钱。

如此官民和谐的一幕,却是让赵云心中连呼不可思议。

倒是徐庶先后游历过南阳郡与弘农郡,这种官民亲如一家的画面却见多了,也才没赵云那么惊叹。

二人又在街市走了一会儿,确定这种官民亲如一家的场面是非常普遍的,二人才慢慢往关城治所走去。

途中,赵云叹道,“若是天下百姓与官吏皆能如此,则天下兴平也。”

徐庶摇头笑着说道,“董卓与那些关东诸侯哪里是体恤百姓之人,就算偶尔有善举,也不过是维护自身名利而已。

再说了,那些名门望族出身之人,口口声声说要以天下为己任,为黎民百姓请命云云,他们口中的百姓可不是这些底层农户、商贩、工匠,而是‘士’。

在他们心中,士族才是‘百姓’,士族生活是好是坏决定了天下兴衰,至于这些真正的底层百姓们,与那家禽畜牧无疑。甚少有士族会怜悯这些普通百姓。

可问题却是,大汉数千万人,这些普通百姓却占据了九成九,如此却视百姓为禽畜,简直就是荒唐至极。”

赵云听了后低头沉思了片刻,发现还真如同徐庶所说的一样,心中对关东门阀士族更是不满了。

徐庶又说道,“自从我离开弘农郡后,就看懂了,这天下间,唯一真想去善待百姓,并付之行动,并且算得已经成功的,就只有关中弘农王了。

而关中八百里废土,却被弘农王用一年不到的时间打造成人间乐土,此等大贤、大才、大志、大勇、大魄力之人,必定是明君也。”

赵云点头,“元直兄说的不错,弘农王确实是世间少有的贤明君主,若是弘农王不嫌弃,云愿意为弘农王牵马坠蹬。”

徐庶也是点头说道,“说的是,若是能效劳弘农王,方不负我等一身所学。子龙,我们走,去拿下那招贤馆中的一馆之首!”

赵云笑着作揖,“仅从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