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军事小说 > 三国:从取代少帝开始 > 第053章:奉孝与文若

第053章:奉孝与文若

在关中准备汉中攻略和备战北疆之时,弘农王强势拿下南阳郡,且荆州牧刘表并不做任何表态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中原地区。

袁绍等人皆是震惊不已。

特别是袁绍,虽然袁术被人摁在地摩擦什么的,袁绍听着也很爽,可稍微一想,加之曹操提醒,袁绍却更是担忧了。

他和曹操都担心,是否弘农王和董卓彻底和解,并一致对付他们这些关东诸侯?

对于这一点,袁绍和曹操稍微一想,就感到胆寒,特别是探听到越来越多的关中消息,更重要的就是南阳一战的战报,让袁绍和曹操总算对弘农王麾下的实力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而越是了解,袁绍就越是心忧。

不单只是对弘农王麾下战力的震惊,还有就是对关中变法的恐惧。

袁绍,作为名门望族出身,他和袁术一样,都很清楚大汉现在的士族对国家的危害有多大。只是屁~股决定行为,作为世家士族的代表之一,袁绍必须维护世家士族的利益,变相也是维护他自己的利益。

可现在看来,那个一声不响就跑到关中的弘农王,似乎是在策划着如何葬送世家士族,或者说是葬送一千多年以来,华夏贵族的传承!

这对于袁绍等世家士族出身的人来说,是不能忍的。

只不过袁绍他们也知道,弘农王不好对付,袁术就是一个好例子。再来就是,中间还隔着一个董卓。

就算真要与弘农王开战,也必须将董卓这个麻烦给清理掉。

而相对于袁绍等人对弘农王的反应激烈,曹操反而淡定的多。

并且曹操还用尽各种方法收集关中变法的详细情况,不断地研究和深思,最后曹操除了赞叹之余,居然还萌生出想亲自去关中一趟的想法。

想看一看变法后的关中,还想与变法的掌舵人,那让人惊奇不断的弘农王相识一番。

可惜,陈留这边事多,一时之间根本无法走开。

再来就是关东诸侯虽然败退陈留舔伤口,可底蕴还在,经过这些天的恢复,也纠集了十多万大军,加常年的鏖战,不单只存活下来的士兵变成敢战老练的精兵,就连一众没真正指挥过战斗的诸侯和将军也渐渐成长起来。

想来下次再攻河南尹的时候,将会顺利的多。

对于这一点,曹操非常肯定,因为本质来说,董卓整体实力本质是比一众诸侯差很多。

但是就因为诸侯势力除了他曹操之外,几乎全都是一些没真正过战场的人,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军事行动,将本来是优势局,硬生生打成劣势局。

而董卓一方却不是,至首领董卓,下至普通兵丁,全都是死人堆里杀出来的。

这一对比,就明白双方的差距有多远了,也明白这次河南尹之战为什么输的那么窝囊了。

现在在付出如此惨重的‘练兵’代价后,这一点的差距也在渐渐拉近,而诸侯势力的底蕴雄厚,这一些损失还是能承受的起的。现在对比起来,依旧是诸侯势力更强大一些。

只是,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诸侯势力内部不齐心,如果在下一次开战前,无法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曹操已经可以看到了诸侯势力再一次的失败。

也因为如此,曹操此时也在暗中谋求出路...

......

豫州,颍川郡

一处简朴的民居前院,一名年龄二十左右的年轻人于老树下石桩饮酒。

年轻人洒脱的很,青衣长衫,长发并没有梳起,而是任其垂落,一副披头散发的模样,却是不怎么讨喜。

年轻人喝了一口,发现葫芦里已经没有酒水了,却是有所败兴。

摇了摇头,又看了看好友送来的书籍,说是关中弘农王治内所出,是由纸张装订,并用不知名的方法撰写而成的《春秋》。

年轻人嗤笑一声,“现在南阳已下,弘农王野心显然而见,又有此等大量出产的书籍,门阀士族的好日子是要到头了。

也不知道弘农王能否顶得住天下世家士族的反扑...不过南阳那一战,却是干净利落,似乎弘农王的实力超乎想象呢...”

就在年轻人自言自语的时候,一名莫若三十左右的儒雅男子却走进院子,见到年轻人此等样子,也就摇头说道,“奉孝,你如此模样,却大开院门,就不怕路过的人嘲笑?”

年轻人姓郭,名嘉,字奉孝,是颍川阳翟人,见来人是自己的好友荀彧,也就笑着问道,“文若,可有带酒?”

荀彧瞪了一眼奉孝,“没有。天天如此,小心喝死你。”

“切。”郭嘉失望地撇了下嘴。

荀彧无视郭嘉的撒气,看了一下放在郭嘉身旁的那本纸质《春秋》,问道,“奉孝可看过这本《春秋》?”

郭嘉伸了下懒腰,“看了,弘农王这是要与天下士族为敌啊。有趣,有趣。”

荀彧长叹一声,“唉,皆因一些大族贪婪无度之过,本质来说,大汉行至今日,这些世家士族确实难辞其咎。

弘农王要限制士族的权利,也是理所当然。

或者说,大汉历代天子都是如此做的,只不过弘农王做的更直接,更强势,也更明显而已。”

郭嘉从石桩下来,直接躺倒在草地,笑吟吟地问道,“文若,你们荀家可是堪比袁氏的大族,面对弘农王的变法,你有何感想?”

文若眼皮一跳,无奈地说道,“你知道的,荀家是荀家,我是我,道不同,如何相提并论?”

郭嘉眯着眼睛说道,“荀家如何就不说了,文若,你还打算去见一下那曹孟德?”

荀彧点头,“当然。你呢?依旧要去见袁本初?”

郭嘉摇头说道,“袁本初庸人而已,先前天下就只有袁本初、曹孟德等人,现在却多了个弘农王,还是先帝嫡亲,还有废帝身份,似乎,毕竟袁本初要有意思的多。”

荀彧了然地点了点头,“你果然想要入关中。”

郭嘉笑了,“你不也心动了?我可是知道你的,披着荀子先贤的儒家之皮,实乃法家大成者。那曹孟德和弘农王都是法家推崇者,弘农王却更优于曹孟德。”

荀彧又瞪了一眼郭嘉,“胡说,我家先祖乃集百家大成者,并无门户之见。”

郭嘉也不争辩,而是又问,“你不入关中?”

荀彧摇头,“现今诸侯讨董挫败而归,只是袁本初等人根基雄厚,不用多少时日就能恢复过来,而颍川却是前线,我想带领宗族去冀州避祸,暂时不打算出士。

待安置好宗族,我还要去曹孟德那里一趟,看看曹孟德是否真的是明主。”

郭嘉却坐了起来,认真地对文若说道,“若是如此,希望我等今后莫要在沙场见面。”

文若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是啊,希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