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三国潘凤传 > 第十四章:暗下军心欲争世,广昌县内有先机。

第十四章:暗下军心欲争世,广昌县内有先机。

昨日小糖家中断网,导致断更一天,在这里跟众位书友赔个不是。

另外,感谢天子俏啊多日的推荐票,还有书友201900577的三张豪华推荐票,新人写手真的很需要推荐票,哪怕一张都行,都是在下码字的动力源泉。

最后再唠叨下,前面这几章都是为了铺垫潘凤的威名和无意中流露的体惜劳苦民众,这些都是以后打下江山的基础。

······

没有人知道潘凤回了什么书信,只知道他名人传信出去后,在卧房之中,呆坐了许久,一直往外叫着下人送酒而去。就连高顺想要入内询问情况都不让。

搞的高顺还以为是前方战事不利,他原本就是一个伯长而已,前方战报他的消息自然不及潘凤灵通。

当潘凤出屋之时,天色微暗,在潘府之中,下人们早早便将饭菜备好,一个瘦弱的黑脸男子走到房门之外,准备轻声呼唤潘凤入餐,刚欲敲门之际,却是潘凤开门而出。

“将军,餐已备好,可入。”

潘凤知晓这人,乃是之前送来的下人阿令,据说世代贫民,原本在县令家里帮忙,后来被派到这里,黑瘦的身体也是符合古代贫民之样。

“有事出外,尔等可先行入餐”

在古代,主人与下人之间,吃饭的时间和地点都是不一样,主人未入餐之前,下人都是不准吃的,所以当潘凤说出此话之时,搞的他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但是下一刻,便目睹着潘凤出了大门。

出了潘府,潘凤这回算是重新审视了这个古代的小破城,古色古香的矮木屋遍地都是,三国时期的建筑一般都以木结构为主、砖石结构当时已有企口砖和楔型砖为辅,

夜色微暗,巷口几个摊贩已经收裆,走在其中,随处可闻香醇酒香,看来这条巷口富人居多,夜晚进餐,竟伴有酒料。

但走至衙府之时,却见有一个捕快,在衙门之内,往那擂鼓,在汉朝时期,宵禁严重,在漏刻“昼刻”已尽之时,便会由衙门擂鼓,名为闭门鼓,据说要擂600下。很是费力,只有为官府送信之类的公事,或是为了婚丧吉凶以及疾病买药请医的私事,才可以得到街道巡逻者的同意后行走,但不得出城。

当然,这是对平民而言才有的禁忌,在这偏远小县,可以说潘凤就是一个土皇帝,他可以无视这种宵禁,那捕快见到潘凤在擂台之时依旧来到衙门之内,由于公务在身,只得示了下意,

那潘凤也不管他,径直走到府衙之内,进入衙门,有着几个捕快正喘着大气,躺在地上休息,约莫是刚训练完毕过来值班,见到将军前来,也是慌忙起身,轻声询问潘凤。

“将军可是寻那县令?”

潘凤点了点头,随后在捕快的指点当中,信步走进了衙堂之内,那县令此刻正坐于堂前,在他面前正放着几封公文,看来在这小县之内,公务还是有的。

这都快日落了,县令还在处理公务,不由得让潘凤对这古代的敬职产生了敬佩之意。

而那县令似乎沉醉其内,对于潘凤的入内并无知晓,再加上外面捕快忘了通知,以至于潘凤走到身旁,都未能发现。

等过许久之后,看那县令模样,似乎还没查阅完毕,也不知道这县令娘子对这县令何等看法,外面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潘凤从那堂边,走来一盏油灯,放到县令面前。

那县令还以为是外头捕快,扬了扬手,示意可以退出了,却不料一个浑厚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

“县令真乃无极民众之福,挑灯阅文,潘某佩服。”

那突如其来的一声惊雷着实吓了县令一跳,这潘无双何时来到的,外头竟无人通告,县令先是气恼外面几个猪头不懂礼节,而后连忙满面笑容对着潘凤说道

“潘将军何事前来,着实令衙府蓬荜生辉!将军,快请就座,来人啊,奉茶!”

声音急促而又沙哑,估计是因为看文太久的缘故。导致声音失真。

随后县令拿起蜡烛,微微躬着身子,带着潘凤来到了后堂之内。

“县令奉承之话切勿多言,本将军前来,只是想了解县令人丁情况。”

“将军此言,可是征兵之需?”

“有所此言。”

“将军有所不知道,本县人口贫瘠,豪强贵族更是不多,部曲自然没有,谈何征兵啊”

东汉末年的时候,各地的豪强贵族和宦官集团分担了国家的土地,百姓没有土地,只能到豪强贵族们的私人田庄里做工人,这种人叫做“徒附”就是依附于地主豪强的农奴。而豪强为了武装自己,就会从这些“徒附”中挑选出一些比较强壮能干的人,组成自己的“部曲”,为自己的的庄园和财产做保护,

这些“部曲”也是地主豪强的私人财产,是可以继承的。因为这些缘故,很多没有土地的百姓都成了地主豪强们的私人财产,这使得国家想要征兵用人的时候,却征不到壮丁了

。所以东汉末年的时候,中央政权看似强大,实则已经被这样的国家形式而架空了。为了能够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一些强大的豪强地主就动用自己的关系、头脑、金钱以及各种手腕将豪杰壮士们集结到自己的手下,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私人军队。

“吾观本县人口也有数千,莫非还寻不出数百精壮青年?”

“将军此言差矣,本县原本比邻祸乱之地,人口原本流逝的多,再加上离县十里地外,有处山贼之地,山贼实力强大,朝廷多年未来征剿,这才导致县口流失更加严重,近成年男子,在本县只得区区千人而已!”

县令听得潘凤这话,都有些怀疑他是假冒的了,这征兵之事一般都是朝廷批发公文,并且流程严谨,虽然说如今朝廷混乱,各地豪强起兵,但潘凤作为冀州之将首,对于各地情况应该如数珍宝,今日问起此言,难免引起县令怀疑。

“将军如要在无极县内征兵势必引起众多不满,下官倒是有一计谋可行,不知将军可听一言?”

潘凤收到父亲所发书信,虽然明面是对于潘凤的关心和对于韩馥的不理解,但在潘凤宿主的记忆中,父亲一向严于律己,忠心报国,见到潘凤没能死在战场之上,反而负伤回家,潘父肯定是大发雷霆的!

但书信说的根本就不像潘父日常,所以思来想去,潘父极有可能已经被控制!在这个冀州即将爆发移主时期,潘凤思来想去,只得认为最有可能的便是袁绍安插在韩馥的奸细!

原本他以为高顺也有可能是韩馥安排在身边的内线,但是基于历史对于高顺的评价吕布旧将,败而不降,被曹操所杀。高顺不像是会做内线之人,所以当务之急,便是迅速组建一支自己的队伍,方可保住潘父性命,所以无双这才问起征兵之事。

“县令如有妙计,潘某当听。”

“潘将军如果想组兵之行,其一,可北上广昌,广昌县乃是中山郡富庶之县,人口数万,如将军有韩太守之令,可征兵至少三千有余,其二,征兵过后,可回首无极县外,刀笼山,征剿山贼,那群山贼虽然依山而坐,易守难攻,但以将军之名,势必可以劝降其首,山贼流寇足有数百,到时在加上将军二百骑兵,足有四千余众,在将军带领之下,这支队伍足以媲美一郡之师。”

县令这计当真是妙,不仅令的潘凤征兵数千,还可顺带借潘凤之名铲除无极县潜在的贼寇危机,当真一石二鸟。

“然本将军征兵并无太守之命,那广昌县令如何得当?”

“将军与太守情同父子,将军之令便是太守之令!”

“汝等意思?”

“不错!将军征兵,无须太守之命。”

潘凤听得县令这番话语,当真吃惊!如今韩馥虽然平庸无为,但明面之上,也是冀州之首,就连袁绍都不敢表面硬杠,就是不知道这县令怎么看出潘凤与那韩馥已经基本决裂,要是真借韩馥之命去征兵,保不准还会被韩馥治个伪传命令之罪。

“将军,将军!”

县令看那潘凤似乎有所思考,随后他又像先知一样,先是扫视了周围一番,确定无人后,伏着身子靠近潘凤耳边囔囔说道:

“潘将军假借身体之势离开韩太守,不就是为了这等时机吗?”

“这......”

看着潘凤犹豫不决,这县令似乎知道自己说了太多蛊惑之言,有些后悔,又再说道

“将军!下官着实是为将军出谋,仅此而已,将军若觉不通,还望忘记今日下官所言!”

“到那广昌县所需多日行程?”

“徒步两天,骑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