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在古代当神豪 > 第五十一章:指点音律

第五十一章:指点音律

太极殿,大殿两边摆了一排矮桌,文武百官纷纷进入,跪拜行礼以后,才入席盘坐在地。

胡太后端坐在高台龙榻上,太后身旁坐着的是孝明帝元诩。

而底下殿中,歌舞升平,舞姬们衣袖飘荡;太极殿墙边摆着乐器,鸣钟击磬,乐声悠扬。

李召看着这样糜烂与纸醉金迷,将人性腐朽殆尽的场面。心里暗道:“我也将成为这莺莺切切中一人吧。”

矮桌上摆着琥珀酒、碧玉觞、金足樽,还有装着菜肴的翡翠盘,这简直就是食如画、酒如泉,加上琴声悠扬、钟声叮咚响彻整个太极殿,这样奢侈的生活,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

胡太后脸上洋溢着笑容,双手端起金樽杯说道:“众爱卿,这第一杯酒,一起敬即将出征的大将军。”

胡太后话音一落,视线望向元渊,人们纷纷起身敬酒。

元渊赶紧起身道:“谢殿下。”

众人一饮而尽,宴席正是开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气氛相当融洽。

胡太后再次蓄满琥珀酒,举起金樽杯道:“这第二杯酒,敬国师,预祝永宁寺即将竣工。”

众人又是一同起身敬李召,李召回礼:“谢殿下。”

入座以后,大臣陈仲儒离席来到中央,对胡太后说道:“殿下,臣弹奏一曲来助兴,还望殿下应准。”

胡太后面露喜色:“难得爱卿好雅兴,吾准了。”

陈仲儒像李召看来:“听闻国师对音律精通,今日弹奏一曲,请国师指点一二。”

此话一出,大殿中窃窃私语声起,他们都知道这陈仲儒通晓音律,在音律上有很高的造诣。

看来今天的宴会很精彩,这是当面为难国师,他们可没有听说李召懂音律。

这陈仲儒如此说,私底下是高欢让他这么做的,就是想让李召在宴会上出丑。

李召当然明白他们的意思,这分明是在故意为难自己,今日的宴会肯定不会这么太平。

胡太后也来了兴趣,她也是头一回听说李召懂音律,这皇宫里的音律可都是陈仲儒在管理,这分明是在给李召出难题,胡太后没有点破,也没有出言阻止。

李召谦虚的说道:“精通二字不敢当,不过我也专研过《律历志”,对乐律理论略知一二。

陈仲儒眼中闪过一丝精芒,没有想到这国师还研究过《律历志,看来,今日弄不好就是自己要出丑了。

陈仲儒心里虽然有些打退堂鼓,最终还是硬着头皮盘膝而坐,开始弹奏了起来。

陈仲儒用的是十二弦的琴,如果不仔细听,还听不出有些音符走调了,有些地方显得有些生硬。

李召还以为是琴中高手呢,听了他的弹奏,不过如此罢了。

陈仲儒弹奏完毕,说道:“国师,请赐教。”

李召也不客气,直截了当的说道:“如果我没猜错,你用的是十二律音来弹奏的,而你只用的十二弦琴,如果是用十三弦琴来弹奏,效果会更好。”

陈仲儒曾校准过音,经过多次尝试后,他觉得用十二弦琴更加好,却被国师说得如此不堪,虽然只是委婉的说词,李召的这番话无疑是在打他的脸。

陈仲儒虽然有些不悦,还是说道:“我曾钻研了很长时间,用音准代替音律,就是用它的分度来调校乐器。我也研究过用声调本身,宫、商两音低沉,而徵、羽两音应当轻清。”

李召也毫不客气的反问:“难道只用十二音律划分乐音,加以变换宫调,清音浊音就行了吗?”

“那不然呢?我这样改,是让音准更加精准,这样才能弹出美妙的音乐。”

李召起身来到陈仲儒身旁,示意他把琴给自己,李召结果琴,开始为陈仲儒讲了起来。

“一寸音节中,有一万九千六百十三个分音,这些分音很精微、细密,如果不仔细去区分,是很难辨别的,如果掌握不好,弹奏出来的曲子就会跑调。”

陈仲儒惊呆了,他万万没有想到李召会这么厉害,一下子把音节说的这么清楚。

大殿中的众人,都在等着李召出丑,却没有想到,等来是这局面,现在李召是那么的让人琢磨不透。

这时候的陈仲儒,收起了之前的桀骜不驯,李召的这番话,已经彻底折服了他,陈仲儒恭敬的说道:“国师,这次我真受教了,还请指点迷津。”

陈仲儒对音律很痴迷,本以为自己在音律上的造诣很高,但李召比他对音律的理解还要透彻。

陈仲儒在音律上,很少有人能让他佩服,而现在,李召是他佩服中之一。

李召跟陈仲儒讲解起来:“这很好理解,你看这琴,我们应当使用弦柱,只要向前调中间的弦柱,以此来确定音准的分度,这样产生出来的音韵就已经自然和谐了。

还有这中弦,粗细应当与琴宫相同,这琴弦不怎么匹配,弹出来的效果就不怎么好,而且很容易走调,如果用转弦的轸来调音,虽然琴弦使它与黄钟合拍。

其实可以这样做,把中弦以下按度数划分成六十音律的清浊音节,其余十二弦应当如筝那样设立弦柱,就是将中弦上的一周的乐音,按度数标志在十二弦上,然后按照相生之法,按次序进行,取十二律的商、徵两音。商、徵二音。

这些音节一旦确定,再用琴五调的调声方法来协调乐器,然后错采众音来修饰它。

这样弹出来的音律就会更加优美动听,而且音准也容易把控,你觉得我说的对吗?”

李召的这番话,让大殿里的人们惊讶不已,如果不是李召说出来,他们还不知道弹奏有这般讲究。

他们也被李召的这番话深深折服,高欢在一旁陷入思考,在他心里,李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高欢派出去的探子,想要查清楚李召的底细,可是只查到几个月前来洛阳,之前的事一无所获。

这李召就好像是凭空出现一样,就连李召的亲属,高欢也没有查到丝毫。

其实高欢心里明白,他只是不想承认心里的想法罢了。

李召的到来,当初架着七彩祥云从天而降,这般手段,恐怕只有神仙才能够做到。

凡人怎么可能做到脚踏七彩祥云,而且还能看透一切,在高欢的心里,有这么一个想法,那就是不能得罪李召,可是他心里也很挣扎,这李召一日在朝堂,就是一枚随时准备爆炸的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