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神笔从项羽始 > 第四百零三章 高俅的冤家对头童贯

第四百零三章 高俅的冤家对头童贯

高俅那可是,还想拉拢他,还想要考较考较他究竟是不是大才呢?

总不能端着架子抖官威吧?

也只能先这样不咸不淡的闲扯开篇了。

高俅是谁?猴精猴精的,猴精中的猴精,粘上毛比猴精还精!

派人前去找人家,过了这么长时间人家才来,很明显嘛!人家是不情不愿啊!

越有本事的人,底气越足,想要招揽,可不就得顺毛捋嘛!

既然知道这是为了避免尴尬才闲扯出来的没什么营养的话,丁昊也就随口胡诌了。

听我的师傅,我应该是崇安府武夷县人。

家中已经没什么人了,早些年随师父云游四海,现如今师傅已经故去了,这便四海为家了。

丁昊报出的是柳三变的祖籍。

半真半假,无中生有的又给自己加了一个师傅。

高俅高太尉不疑有它:“哦,原来如此啊!敢问先师高姓大名啊?”

丁昊继续随口胡诌:“我师父乃是一个方外之人,我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谁,只知道他道号甚虚!”

娘西皮!丁昊这货!看来是学坏了!油得很嘛!

谎话张口就来,报出的竟然是前世喜欢她的那个公主的道号,忒扎心!

“甚虚法师?”

“呃,是甚虚真人!”

“哦,您的师傅原来是为道长啊!”高俅似乎也觉得,这些话实在太过于没有营养了,话风一转,开始了摸底。

“不知您的师傅都传授了你一些什么学问?道家秘术吗?”

这一问,正中丁昊下怀。

正准备将面前这个高俅高太尉朝死里忽悠呢!对方竟然就上赶着撞到枪口上来了,那还客气啥?

丁昊大言不惭的道:“恩师确实是一位世外高人!学究人,通古彻今,上知文下晓地理,文可提笔安下,武可兴兵定邦国!……”

一通溢美之词之后,丁昊再次话风一转:“奈何子愚钝,所学实不及恩师之万一,惭愧惭愧,实在是愧对恩师多年以来的教诲啊!”

这一通自吹自擂,顿时令高俅眼前一亮。

方外高人之高徒吗?究竟是不是大才?且先让本太尉来称量称量。

高太尉念及于此,便也就不再拐弯抹角了。

当即拿起面前书案上的一份战报,径直就递给了丁昊:“看看这个,帮本太尉参详参详参详。”

尽管高俅的举动有些怪异,多少也有那么点不合常理,可是丁昊懒得去琢磨他究竟有何用意。

他只想语不惊人死不休,最想得到的效果便是,三言两语利用自己胸中学识,将高太尉这个土包子震慑当场。

接过这封战报之后,丁昊抬眼望去,但见战报之上罗列着的是,西军统帅童贯率军同土蕃以及西夏军作战之时,立下的一桩桩战功。

童贯丁昊当然不陌生,此饶名声与高俅高太尉相比,那也是不遑多让,也是臭大街般的人物,历史上有名的六大奸相之一嘛!

不过,不得不佩服这货!

一个宦官,竟然能够总览大宋兵权近二十载,不得不,确实是一个奇迹啊!

童贯权倾朝野之时,地位直逼宰相蔡京,被人称之为次相。

据童贯身体魁梧,而且生有胡须,这一点,的确不像是太监,不过以他的地位,也没人敢深究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也许,他确实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假太监吧!

童贯与蔡京是政治盟友,早年间,蔡京遭券劾被贬杭州之时,童贯机缘巧合之下,扶持起来了蔡京。

蔡京在书画以及文学上的造诣那也是非常深厚的,与宋徽宗赵佶算是一类人。

蔡京很快就得到了宋徽宗赵佶的赏识,最终登上了相位,于是便于童贯里应外合遥相呼应。

两个人,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相互扶持。

蔡京把持大宋朝政数十年,童贯最终也得以掌控大宋军权近二十载。

不得不,这个死太监童贯是非常有手腕的!

作为一名太监出身的边帅,他深知宋徽宗赵佶的心理,在与吐蕃和西夏作战的过程当中,这个家伙往往只报喜不报忧。

兵凶战险,胜败乃兵家常事,败仗打多了,总会赢上一两把。

每逢打了胜仗,童贯便会加倍的夸大战果,而每当他打了败仗之时,便会隐瞒不报。

因此,童贯的功劳越来越大,官位也是越做越高。

高俅作为掌管南衙禁军的太尉,当然,对枢密使那个位置,那也是觊觎已久聊。

可是有童贯这么一个强劲的对手存在,高俅想染指那个职位,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尽管高俅的球技非常的高,可是在宋徽宗赵佶的心目中,他的定位始终只是一位弄臣。

弄臣与干臣相比,孰优孰劣,毋庸置疑啊!

宋徽宗赵佶应该能算得上是业精于勤而荒于戏的典范。

若单单只从文学造诣上来的话,他的文学造诣确实是登峰造极。

这样的一位亡国之君,若是将其定位为脑子不够用的憨货,显然也是不客观的!

他顶多也只能算作没将心思放在正道上。

因此,宋徽宗赵佶并不傻,并非是一窍不通的昏君。

枢密使之位执掌大宋朝军政,这个职位,给一个干臣,当然比给一个弄臣要恰当。

高俅当然能够想明白这个道理。

故而,他才着急。

童贯获得的军功越多,高俅就越着急。

可是着急,也只能是干着急。

望洋兴叹!这就是此时此刻高俅最真实的内心写照。

宋夏边境上,每传回一封童贯的捷报,总是会令高俅耿耿于怀。

今日,高俅正是收到了童贯传回的捷报,记录在他递到丁昊手中的这封折子之上后,他就陷入了想要遏制对方的势头却苦无良策,唯有望洋兴叹的遗憾里。

童贯这个非常出名的大奸臣,丁昊当然清楚他的人生轨迹。

他当然清楚,童贯最终是如愿以偿的爬上了枢密使之高位的。

也清楚的知道,童贯的人生并非仅至于此。

最终得封太尉,得授王爵,才是童贯辉煌的。

可是现如今,他丁昊来了,童贯这样的人,那当然是早一日现出原形,早一日为大宋除害。

果然,高俅所记录的这张功绩簿上,童贯的功劳已经很多了。

低头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