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巍峨大宋 > 第六十二章:刺客行踪

第六十二章:刺客行踪

此时已经到了酉时将尽。

忙活了一天,苏云卿有些不满的要去睡觉。

赵璩立刻就准了。

“去吧!”

接着吩咐宁喜。

“赶紧通知食为天,把饭食送过来呀。”

宁喜赶忙应声出去了。

然后苏云卿不动了。

“诶?先生,怎么还不去高枕无忧?”

苏云卿讪讪,不说话了,自然是要等吃的,食为天可是远近驰名的高级酒楼,厨子都是当地名厨,特别是最近在小王爷的指导之下,味道更为了得。

少时,食为天已经将饭菜送来,就在富贵商行后堂,一群人坐在一起,现在苏云卿,宁喜谢青等人,已经习惯了赵璩的平易近人,赵璩也享受这种感觉。

其实一个人坐着吃饭,反而没有一群人吃饭香。

饭菜摆好,自然是赵璩先入座,其他人才敢上来。

赵璩坐下来,微微一笑:“今日辛苦各位了,为了犒赏各位,今天本王准备了一点好酒,谢青,去把我今早带过来的酒拿上来。”

“早就准备好啦!”谢青转身便拿来过来。

苏云卿好杯中物,只看见谢青拿了一小壶,有些不满。

“殿下就准备了这么一点?”

赵璩诡秘一笑。

谢青嘿嘿笑着,他是知道的,前两日也是这般想,所以那晚上他第一次喝到吐。

用小盏倒好之后,赵璩站起来说了几句,然后一起干杯。

而除了赵璩,苏云卿和谢青,宁喜,春桃,苏小婉入口便吐了出来。

“这,是何酿?”苏小婉一脸皱眉的道。

苏云卿却是眼睛亮了起来。

“好酒!当是神仙酿!”

如今还没有蒸馏技术,基本上都靠就去发酵,有些浑浊,度数有十几度的,算是佳酿了。

有诗云,莫笑农家腊酒浑,便是说的那种。

但是赵璩这个酒,便是用的蒸馏法酿制,而且是头酒,度数应该至少有五十到六十度。

“哈哈,先生说了,是神仙酿!”

以此,再往后,神仙酿之名,传遍天下。

苏小婉重新尝了尝,还是有点受不了。

“苏姐姐咱俩喝这个!”春桃取来绍兴黄酒,笑眯眯的。

“给咱家也换这个吧!”宁喜也受不了。

但是谢青苏云卿可是喜爱的甚。

“殿下,此酒酿制法,真是由您独创?”

“当然是殿下独创,不然谁会有这本是!啧啧,真好喝!”谢青道。

“如果此酿是殿下独创,那岂不是...”

苏云卿现在也有掌柜的,生意头脑冒出来了。

赵璩也无所顾忌,然后将自己两条线的生意,和盘托出,不过目前倒是没有合适人选。

苏小婉欲言又止。

赵璩笑道,你适合做更重要的事。

……

富贵商行,第一天开业,就把所有货品卖光了。

第二天就歇业了。

而赚来的千余两,却被赵璩一天之内挥霍殆尽,一则是送了一千两去海防营,虽然海防营正副留守,都宣誓效忠,但有时间还是银子比较靠得住。

另外一千两打赏苏云卿,宁喜,谢青,以及侍卫等人。

然后赵璩大批买进各种原料,又定制了更多的模板,这些便花费了三千两。

这个年代铁制品可是相当贵重的,而且大多数都掌握在皇家和贵族手里,形成一种垄断,当然赵璩也知道更先进的冶金手段,可终归还是要慢慢来,特别是冶金需要其他技术支撑,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就目前,还是以技术含量低一些的轻工业为主。

还剩下三千余两,赵璩参考后世扶贫基金,以富贵商行名义,建立了一个富贵商行扶贫会,这笔作为专项资金,主要服务于贫民巷的那些贫民。

而这件事情是交给苏云卿去办的,苏云卿期初对赵璩的一点不满,全部消失,转而为敬畏。

其实赵璩也不是非要这么着急,只是觉得,贫民巷的人,等不起,特别是巧姑丈夫那种,真遇上一点什么病灾,完全就是等死。

另外刘虎被派去了海防营,以赵璩的名义,开始练兵。

其中也是赵璩设计的后世特种兵练习方法,他当然是做实验,看看这种方式是不是适合当下的军营,如果适合,他将推广出去。

如今皇位必须要争夺,如果夺得皇位,必将收复中原,没有可用之兵,怎么能行。

而且刘虎比较适合在军营混,谢青其实也很适合,一则赵璩现在离不开谢青,谢青也不想离开赵璩。

……

之后香皂富贵商行陆续开门,香皂也开始正式定价,价格为一两银子。

这价格也不是一般人消费的起的,只是如今没有上规模,成本价还是很高,这件事情,赵璩已经吩咐苏云卿着手去办,至于皂基,这种核心机密,赵璩也专门交代了,让苏云卿尽量的找可靠的人。

而这时候,会稽知县尹正,却是传来信,说是发现了刺客行踪。

赵璩对于刺客事件,一直多有猜测,可是都是茫然无头绪,听到尹正说是发现了此刻踪迹,立刻带着谢青以及侍卫,感到了会稽县。

尹正着实是一个实干型的人才,虽然入主会稽县不久,可治理的井井有条,当然,其中也有李光这个知府大人的大力支持。

而发现刺客,是一个意外。

却说会稽治下有一处叫做富林村的地方,位于石航山东麓。

富林村有个叫做刘汉的人,此人家中有妻无儿女,本是佃农,却从不务农,也不做商贩,反而家资丰盈,这倒是也没什么,万一是人家祖上蒙阴也说不好。

前几日尹正去富林村公干,正好遇见。

他发现这个刘汉竟然有些身手,特别是看到了那一双手,全是磨的老茧,这种老茧是长期握刀兵形成,非是庄家把式那种老茧。

当时尹正就留了一个心眼,后来问及当地里长,里长才详细说。

他说此人以前是在军营兵丁,两年前才回来,至于家中,以前只是佃农而已。

尹正便派人去调查,谁知此人异常机警,发现有人暗查,立刻失踪。

还好尹正派的人当机立断,握住他妻子。

审问之后,他妻子也不知道丈夫是做什么的,一年多前,才嫁给刘汉,而刘汉前段一时间出去了好多天,回来时就有大把钱财。

尹正核对日子,正好和赵璩遇刺的时间吻合。

接着亲自去富林村刘汉家中调查,自是有了发现,在刘汉床底下暗格里,发现了弩箭,和刺杀赵璩的那些此刻用的弩箭一致。

如此便认定此人定然是凶手,这才给赵璩赶紧捎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