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巍峨大宋 > 第三十四章:赴宴(中)

第三十四章:赴宴(中)

由不得赵璩不谨慎,今日与会众人,基本上囊括了大部分京畿要员子弟,名将后生,若是在这里出现什么变故,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分宾落座之后,赵玮说了一通。

大抵都是一些套话,随后开始介绍此间谁谁谁。

先是介绍的公子哥儿们。

而后介绍的女子一边,基本上身世背景皆非比寻常。

“这位小姐乃是咸安郡王义女,李银瓶!”

听到李银瓶的时候,赵璩一愣,怎么她也会在这里,不是韩世忠保护的很好么?怎么会参加这种宴会?

连忙转头看向韩彦直,见韩彦直也是一头雾水的模样,约莫也不清楚。

赵玮微微一笑:“银瓶儿小姐虽只是韩郡王义女,却被视之掌上明珠,银瓶儿小姐也温婉如玉,恭良孝顺,所以这番父女之情,是银瓶儿小姐的福分,也是韩郡王的福气啊!”

银瓶儿站起来欠身行礼。

……

介绍完毕之后,大家共同举杯,饮酒作乐。

期间并没有什么特别,而且赵玮还时常含笑遥相对赵璩敬酒,没有任何不对的地方。

而越是这样,赵璩心中越是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终于酒过三巡,却是一歌姬走了进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身着白色纱衣,着实有些仙气。

却有人呼道:“萧娘子!”

赵璩大约知道此人是谁,应是比梅娘子名声还兴隆一些的花舫才女。

却看萧娘子身段之婀娜,气态之优雅,可谓人间尤物。

萧娘子上前来对着二位郡王爷行礼,之后坐了下来,半抱着琵琶,姿态楚楚,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而后轻弹琵琶,音律深幽,开口如天籁。

却是一首周邦彦的鹤冲天。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萧娘子的声线偏中性,抵不过梅娘子那般清脆,但却别有韵味,不觉间便能撩动听者心弦。

一曲唱罢,叫好之声鹊起。

特别是韩彦直,直接站起来叫好,俨然将本性暴露无遗,还嚷嚷着再来一曲。

赵玮微笑道:“既然诸位喜欢,不妨请萧娘子再来一曲?”

萧娘子起身欠身应承。

随后却是转向赵璩,欠身道:“奴家听闻恩平郡王在梅娘子花舫上,留下名作临江仙,梅娘子还因此作而封山,今日奴家斗胆,想请郡王为奴家做一首,不知可否?”

果然还是牵引到自己身上来了。

说到梅娘子花舫,其他场合还好,今天是大雅之堂,这种青楼韵事,却是不该言出,再有李银瓶还在此,这番话不是坐实他是登徒子么?

赵璩转头看了一眼赵玮,赵玮面色不变,平静坦然。

见赵璩看他,笑道“今儿都是故交好友,也无外人,璩弟尽管发挥便是,说来,璩弟那首临江仙,着实意境高远,为兄每每读之,心中都欢喜的紧!”

赵璩微微一笑,心道这算是做局么?还是说考验呢?

不管如何,这种手段倒是不高。

“兄长有命,弟自当奉之,正好前几日幸遇一佳人,触动之下,偶得一曲画堂春,今将献丑,以助诸位谈兴!”

赵璩笑嘻嘻的道,不自觉的还看了一眼李银瓶方向。

“哦?璩弟竟有这番韵事?不知是怎样女子,能让璩弟文思泉涌?”

“这个,此佳人乃云中仙子,具天人之姿,着实令吾心向往之!”

“哈哈哈,既然甚合璩弟之心,但说出是谁家女子,兄替你去提亲!”赵玮哈哈大笑。

赵璩心觉好笑,要是赵玮知道自己说的女子就是李银瓶,不知道作何感想。

“说来惭愧,当日因缘际会相逢,却是闹了些许误会,差点被佳人冷箭射死!所以提亲之事,需从长计议!”赵璩尴尬苦笑道。

此言一出,登时笑声起。

即便是女子那边,也都传来窃窃笑声。

只有一人笑不出来,便是李银瓶,听到差点被佳人冷箭射死,登时俏脸通红。

“呵呵,既如此,暂且容后再叙,还是请璩弟先行词令!”赵玮也不经意的看了一眼李银瓶那个方向,不知为何,总有些预感,赵璩说的人就是李银瓶。

“来人,备书桌笔墨伺候!”

话音落下,已经有小厮抬着书桌来到殿中,铺好文房四宝,赵璩握着折扇,款款从座位走出,来到书桌前。

经过这段时间的淬炼,对于繁体字已经有些心得,实际上毛笔书法,最适合书写笔画繁多的繁体字,只要安排好字体结构,出来的效果一般都不差。

何况赵璩本来就有书法底子,如今苦练了一段时间,虽然谈不上艺术造诣,不过品相应该还行。

赵璩呼啦啦推开折扇,闭目凝思片刻,便立刻开始挥毫疾书。

不多时,一行行鲜活的字,渐渐跃然于宣纸之上。

而站在赵璩一旁的,只有萧娘子。

萧娘子虽然用白纱蒙着半张脸,可表情仍然敲得出来,充满着惊讶。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里,见萧娘子这番举动,倒是都止不住更好奇了。

赵璩写完之后,将笔丢在一边。

然后坐会自己的座位。

自有小厮上前吹干墨迹,就要转呈给普安郡王,赵璩却道:“兄长不用着急,但听萧娘子伴唱则是。”

“是极!”赵玮笑了笑,改做敬酒。

众人举杯仰首而尽再不用说。

此时萧娘子却深深的看了赵璩一眼,这位年轻郡王爷的词作,虽然乍看有些轻佻,细品一番,便可了解其中深意深情。

“萧娘子?”赵玮提醒了一下。

萧娘子刚才着实有些失态,连忙欠身后,就要开始。

不过这一次酝酿情绪的时间久了一些,众人都有些迫不及待了,琵琶之语才悠悠而起。

说来宋词曲谱虽然没有流传下去,实际上现在听之,其实音律和后世听到的诸如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等古曲区别不大。

而之所以然赵璩沉醉,其中妙就妙在留白之上。

或许也是因为词作都比较短,所以中间会经常有大段大段的留白,这些留白才给人无限遐想空间,着实别具一格。

但听萧娘子唱出:“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桨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一曲唱罢,众人皆沉醉在意境当中,却不知是萧娘子韵正,还是恩平郡王词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