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武侠小说 > 一世皇子 > 第四十八章,大朝会

第四十八章,大朝会

九月二十九,卯时

今天张阳早早的就起床,因为今天是要上朝,而且是张阳第一次上朝。

卯时的帝都,还是一片漆黑的景象,只有一些大的府邸中才可以看到烛火,而这也就意味着这座庭院的主人必然是达官显贵,而且今日也要上朝。

大靖朝朝会,可分常朝、大朝和会朝。常朝三日一朝,大朝每月初一一次,有重大事宜会临时加开,而今天的这次朝会就是临时加开的大朝。会朝则在每年正月初一举行一次。

会朝一年一次是天下臣子朝拜皇帝陛下的日子。帝都九品以上官员,藩国使节、帝都致仕的官员,闲散勋爵都要参加,场面无比隆重,是一个礼节性的朝会。

常朝只有五品以上官员才能可以参加常朝。但一般情况下,只有三省六部十二司的一把手二把手,和卫大将军,御林军,羽林军,禁军各正副统领和还有御史台的言官常列朝班。五品以下只有有事奏禀时,才能参加。

大朝比常朝隆重,帝都七品以上,不得无故缺席,否则便会被视为蔑视君上,有可能遭到重处。

每次初一大朝都是对上个月进行总结以及对下个月的事情做一个规划,一般都是有左右丞相开始说话。最后皇帝决定那些着重关注,那些可以轻拿轻放。

而临时大朝一般情况是发生战争,灾害,或者皇帝觉得需要来一次大朝。

而今日这次临时加开的大朝是因为苏南山之案才发起的。而且有意思的是御史台跟督察院两方较劲。在靖朝御史台与督察院同时存在,御史台做的事情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督察院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双方都是言官,而且作用有重叠难免有权利冲突。

从九月二十二日开始御史台言官陆续开始上奏对于苏南山一案提出疑问。

九月二十二,御史言官上书言及苏南山一案,三十万量白银下落不明不可过早斩立决。

九月二十三,刑部侍郎就苏南山一案量刑过重提出质疑,进而参了本楚修,渎职。

九月二十四,楚修上书辩解。

九月二十五,督察院上书,言及苏南山一案,证据确凿,从重处罚。

九月二十六,御史中丞郑经上书言及苏南山一案其中案情疑点,重要人证通判自尽死无对证,绝笔书成孤证,证据不知请重新审理。

九月二十七,刑部尚书上奏,请求重审。

之后二十日,当天奏章如潮,附议重审的一封接这一封,从重处罚也是一封接这一封。

当晚皇帝下旨,第二日大朝复议苏南山一案。

卯正,张阳乘坐马车出府。此时街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一辆马车或者一顶轿子朝着共同的方向行驶。

从四面方汇聚不免会碰到几个平时交情深的同僚,大家拱手寒暄,然后再往皇宫行去。

等张阳马车到了皇宫正门前,宫门依然紧闭。见宫门前站立着许多身穿官服的官员,成群的在聊天。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像宋烈,林幕臣,楚修,周正…,张阳各自点头示意。

自己则是往三皇子的方向走去。

“十三弟来了”张然也看到了张阳

“见过三皇兄,六皇兄”张阳拱了拱手

“十三弟,今日第一次上大朝,如此早起可还习惯”三皇子依旧一副兄友弟恭的样子。

“虽然早了点,还是可以适应,多谢皇兄关心”。

随即三皇子问道:“十三弟在大理寺当值对苏南山一案有何看法”。

“为弟刚刚入职,并无其他看法”张阳说道。

张阳又看了看四周问道:“大皇兄,二皇兄他们怎么还没到”

“还没到时辰,在第一通钟声响起之前到即可”张然见张阳转移话题没有继续追问,便解释道。

“哦”

大朝之前三通钟声,第一通钟声通知后会打开宫门鸿胪寺官员会指挥文武分班按品级站立。第二通钟声后当天值班太监就会引文武官员入宫,第三通钟声后关闭宫门,文武官员进入金銮殿。第三通钟声响起官员还未到,则革职查办。

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官员到了,大皇兄,二皇兄也陆续到处。大皇兄和平时一样,但是二皇兄感觉心情不是很好。

第一通钟声响起宫门原本还在聊天的官员们像是军训过似的,很快站到自己的位子上,张阳则是被三皇子带占到皇族宗亲队列中去。

场中一共有四个队列,文官两列左右丞相领头,武将一列大将军领头,皇族宗亲一列景皇叔领头。三个鸿胪寺官员查看这队列,第二声钟声响起后,一个太监从宫门后走出,然后站到大门右边高声唱和“文武百官入朝”随即整个队列就动了起来,浩浩荡荡走进皇宫。快了金銮殿外时,第三声钟声响起,又是一声高声唱和“文武百官入殿”。没有停留一众人走入了金銮殿内,此时皇帝还是没有到。众人先是各自站好,手中拿着朝笏。朝笏有玉、象牙、竹子……。然后躬身低头。

不时一声唱喝“陛下驾到,恭迎”。然后一片钟鼓礼乐声中,自己的父皇在宫女太监簇拥下登台临朝。

殿武官员便俯跪在地,向皇帝行叩拜大礼。“恭迎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之后大殿中鸦雀无声,每个人连呼吸都放的很轻而皇帝则坐在金黄色的龙椅上,并没有马上吩咐叫起,而是目光缓缓扫过俯跪于地的百官。良久一缕阳光从云层射出,擦过屋檐堪堪进入殿内。而殿外朝霞万丈,整个皇宫熠熠生辉。

皇帝就这样欣赏了一番,然后才缓缓道:“平身吧。”

“谢皇上。”百官这才直起身子,依次站了起来。

一番繁文缛节完毕,朝会才进入正题。

“今日大朝,只为一件事情,苏南山一案今天需要拿出个结果出来,而且是一个最终结果。“说完,皇帝看来一下旁边的冯公,冯公就心领神会让一旁小太监捧着一摞摞奏章站在两旁。

一时间殿内众臣鸦雀无声,朝会出现冷场,并不是奇事。谁也不想当第一个人。

一会儿,皇帝见还未有人出列陈词。脸色有所不愉。见此御史台言宫出列道:“启奏陛下,月前有鲁郡灾民上告鲁郡知府苏南山贪墨赈灾粮饷,经督察院查实其中有三十万两粮饷经苏南山之手而不知去向,随即苏南山被下狱判斩立决,然微臣觉得三十万两尚未有踪迹,不可草率结案判刑。“

第一个出列说话,那今天的这场大幕终于拉开了。

此次朝堂之中,主要是两个方阵。明面上御史台结合刑部与督察院加大理寺楚修的较量,实则是左右丞相间的较量。

至于是否有更深层次的较量那就未可知了。

总之大戏开幕,不断有朝臣登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