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晋慧帝 > 第十六章 中曲在行动(下)

第十六章 中曲在行动(下)

“陛下深居内宫,年不过二十,他是怎么知道这些事儿的?”久久之后,坐在主位的许茂声音嘶哑问道。

“或是中曲的消息?”

“不可能,中曲历来不大管这些事儿的!”

“那是谁让陛下知道的呢?中曲不查,内厂查不到,陛下到底是怎么知道的呢?”许茂浑浊的眼睛看向满堂的人。

一个个的扫过去,众人皆觉一股子冷意从后背窜上来。

“怕是谁身边出了奸细吧。”其中一人硬着头皮回答。

“奸细?我们也配皇帝陛下亲派一个探子?”又一人话出,整个厅堂再次静了下来。

他们是来讨论如何应对的,可现在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们不知道这件事儿怎么出得动中曲,不知道怎么突然就上达天听,劳得那位少年陛下亲自下命令。

甚至,今天才是他们涨价的第一天而已。

灭顶之灾来的如此突然,让他们已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恍然间,他们好像听见了脚步声,许茂以为是家中仆役,刚想出声呵斥,没有规矩让他丢了颜面。

刚刚抬起头来,准备出口的话却是挺住了。

来人并非他家中的仆役,而是数也数不清,泾渭分明的两拨人,皆穿着一身黑色劲装,一群人蒙着面,一群人没有。

蒙面的人除了和没有蒙面的人一样挎着一把刀,还另外一人背着一张弓箭。

“诸位贵客位临寒舍,不知有何见教。”眼看着来者不善,许茂急急忙忙走上前,姿态放的极低。

“内厂办事。”在萧肆面前的内厂主事人马深上前,沉声说道。

他不似官役,还需要令牌表明身份,他马深主事内厂多年,在江陵城内,这张脸就是他的令牌。

整个国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这号人。

“是,是,老朽这就令仆役做些好酒好菜,好让弟兄们办完事,歇歇脚。”许茂极会说话,乐呵呵的也不在意马深的冷漠。

“不必忙活了,这酒弟兄们也吃不成,带走。”许茂大手一挥示意身后的人带走许茂。

许茂对马深礼遇有加,马深可没有时间和许茂客套,看萧祖宗那边的意思,这事儿办不好,他马深路也就到头了。

再者说,中曲的甲一在这呢,可不能让他们看笑话,虽然确实怎么都比不过就是了。

“大人,大人,老朽可是奉公守法,没犯过半点错,少缴过半点税,这缘何抓老夫。”许茂急了,被两人控制着手臂,急吼吼的问道。

“你干了什么自己心里有数!叫他闭嘴。”马深不耐烦与许茂废话,示意手下人把他嘴堵上。

许茂被控制住,厅堂内其他人半点不敢说话,一个个瑟瑟发抖的在自己的角落,眼神紧盯着眼前这百十来号人。

“咳咳,诸位,也不必紧张,大家伙都知道我马某人,可你们不见得了解我身后这人。”马深盯了他们好一会儿,感觉威慑到了,咳了咳嗓子扬声开始给他的“演讲“。

“中曲你们是知道的,这位就是中曲的主事人!叫甲一,中曲是干什么的诸位也是知道的,甲一大人平日里从来不在晋国的。”

马深侧着身,把蒙面的甲一露出来。

“可是,甲一大人回来了,专门为你们,甲一大人来的时候还问某家,究竟是什么胆大包天的人物需要他归国来亲自处理。”说道这里,马深停下了话头,满意的看着众人一脸惧怕的模样。

“我马某人好说话,中曲的人,甲一大人可不好说话,现在呢,也就是请各位去牢里待一阵儿,您几位好好交代,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可若是反抗,不仅仅是你们,便是你们的家人也在劫难逃。”

“说这些呢,不是怕你们反抗,说实话,你们反抗也没用,不看我们内厂的家伙什儿,单看中曲兄弟身上的弓弩你们也反抗不了。”

“马某人是看在平日吃过酒的份上劝诸位,到牢里老老实实的交代,你平安,你家里人也平安。”

费了不少口舌,马深完成了他“针对晋国商人心里防线”的演讲。

这法子还是萧祖宗教他的,这样后续审问起来也好审,还可以稳住他们的家里人,以免四处传谣造谣。

“别说马某人不讲情分,给诸位一刻钟的时间,给家里都去一封信,在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放在桌子上,中曲的兄弟们亲自给你们送去!”

马深大手一挥,后边十几个人拿着一堆帛和炭笔上前,分发给众人。

众人也不敢多话,哆哆嗦嗦的开始写家书,总不能自己人突然回不去家里还不知道咋回事。

都是做生意的,一个比一个脑袋精,在最初的惧怕之后,已经有些回过神来的众人细细品味马深的话,急急忙忙在信上写到。

“老爷就是国朝顺便收拾的小虾米,你等在家千万要老老实实的,别到处奔走就是帮老爷最大的忙了。”

很快,众人写完了,依次在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卷好放在桌子上。

马深示意两人一组带走这些人,而甲一则是命令一半的人去送信,另外一半他带着跟着内厂后边,为了避免意外。

这边中曲与内厂如何联合行动,天未亮,暂不谈。

宫中的子善此时依旧收到了远去江南的工部侍郎陈嘉善的信件。

借着灯火,子善打开了陈嘉善的奏折。

“陛下御览,臣工部侍郎陈嘉善于江南尚州叩首禀报。臣一路前来,府尹所报皆是不假,蝗虫满天,饿殍遍地,江南粮仓满街乞讨之人......”

子善一字一句的细细读着陈嘉善的奏折,江南是什么情况中曲早已经简短的汇报过。

中曲的消息比国朝驿站快了不少,可正是这种快的方式也限制不能发太多细节消息,只能传些只有中曲之人知道的密令。

因此,消息远远没有陈嘉善这个亲自视察的人来的详细精准。

“臣观江南,百姓食不果腹,面有菜色,虽各地府尹皆设有粥棚救济,可依旧粮少民多,且各地粮店价格多有上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