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明朝第一竖子 > 第五章:飞来横祸

第五章:飞来横祸

城中百姓已经在告示栏中见过艾玉的画像,关于他的话题还在大街小巷中流传,可还没过半个时辰,就见四名锦衣卫拥护着他进了云来客栈。

刚掀激起的话题又一次被推上了高潮,艾玉再一次成为城中百姓的议论焦点。

锦衣卫在大明朝的名声很不好,在百姓眼里,就是瘟神;在文官眼里,就是顶梁柱上的蛀虫。

一个死囚罪犯的同伙让锦衣卫给提走了,这还有活路吗?

正当城中百姓对艾玉津津乐道的同时,老马急匆匆的跑进了衙门。

高进于弘治九年高第两榜进士,在翰林院熬了五年,直到去年才被分到扬州,担任知县一职。

三十三岁的县太爷,年纪并不算大,继续在扬州城熬上两年资历,然后给远在京城的达官贵人使点油水,打点一番,仕途更进一步完全没有问题。

日后发展顺利,花个大价钱挤进京师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高进很悠哉,也值得他如此悠哉,作为一名假仁假义的父母官,百姓的事他又不用操心,只需要看好自个儿的一亩三分地,只要别出乱子,谁吃饱撑着来管你。

至于上头的知府大人,按时送点份子钱就行了,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么过去了。

高进手里拿着一只典史刚送来的青釉花瓶,对着亮光仔细瞧着花瓶上的胎色,脸上的表情就跟丈母娘看女婿似的,那是越看越喜欢。

嘴里也不忘嘀咕道:“还是柳典史会来事,是个明白人。”

忽然,‘哐当’一声,内堂的大门被猛然推开了,吓得高进险些将手里的花瓶扔了出去,当即拉着脸,对着老马就一阵喝骂:“牢里走水了吗?还是你家里出事了,火急火燎的,没个规矩。”

老马低着头,擦着额头上的细汗,“大人,出事了,出大事了。”

“嗯?这光天化日的,能出什么大事?”高进毫不为然,继续盯着手里的青釉花瓶。

“艾玉让锦衣卫的人给带走了。”

高进闻言一怔,“什么?让锦衣卫的人给带走了?”

老马如实道:“卑职当值时,身着飞鱼服的四名锦衣卫一脚踹开了牢门,直接把艾玉给带走了。”

“我扬州衙门素不与锦衣卫搭边,他带走那艾玉又是为何意?”

老马微微抬头看了眼面前脸色严谨的知县大人,说道:“卑职从他们的对话中得知,艾玉似乎是他们的顶头上司,管他叫百户大人。”

老马是个憨厚的老实人,却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锦衣卫带走了艾玉,这事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管辖范围,只能立即将此事上报。

高进顿然失色,瞬间捧着花瓶的手有些颤抖,但也很快镇定下来了:“开什么玩笑,艾玉怎么可能是锦衣卫百户。”

老马继续说道:“卑职也不信,只是领头的总旗一口咬定了艾玉,甚至都能拿出依据来。”

“啪……”

视若珍宝的青釉花瓶从高进的手中跌落,砸在坚硬的地砖上,霎然四分五裂。

高进面色惊恐的看着面前的老马,“你确信没听错?”

老马摇着头,“卑职当时就站在艾玉的牢房边,大人若是不信,可亲自去牢房中审问目睹这一幕的狱中犯人。”

前一刻还优哉游哉的高进,这一瞬间像是衰老了几十岁,如同一个花甲老叟,薄弱的体力已是支撑不住身体,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面如死灰的盯着堂外。

真的是大祸临头了,不是说那小子只是洪四的远方侄子吗?怎么就成了锦衣卫百户。

锦衣卫的职责就是抓捕贪官污吏,寻常见了都是避之不及,可自个儿倒好,要死不死的将屎盆子扣在他的头上。

“该死的田亮,若不是你,本官岂会招惹那锦衣卫。”想到事情的起因,高进气的牙根发痛,可转念一想,莫不是早在之前就让锦衣卫给盯上了,不然怎么不偏不倚的顶着洪四侄子的身份,屈尊在衙门当狱卒。

人心险恶,人心险恶啊,这帮锦衣卫太险恶了。

这里不能呆了,按照锦衣卫睚眦必报的个性,相信不久就会赶过来。

在官场人,文职官员向来瞧不起粗陋不堪的武夫,可也要讲究时候。

换做平时,七品知县完全可以不讲六品的锦衣卫百户放在眼里,可现在却是吃了猪油蒙了心,把臭名远昭的锦衣卫头子关进了牢狱,还给定下一个私通死囚的罪名。

情理都不占在自个儿这边,这下怕是要完蛋了。

高进慌忙的跑进厢房,披上官服就带着两名随从绕着后门溜走了。

不走不行啊,指不定锦衣卫那帮蛮子怎么收拾他,现在唯有向知府大人求救了,素日里给他送了不少银子字画,这节骨眼儿总该不会见死不救吧。

……………………………………………………

文官向来以君子自居,打从心眼里就看不起粗俗的武官,导致历朝历代来的朝堂划分了成了两股势力。

文人辩的是口舌,武人就没怎么好说话,只要占着理,甭管你是谁,撸起袖子就开打,所以高进就怕了,揍一顿还好说,打着诬蔑朝廷命官的由头查你,这官也算是当到头了。

只希望知府大人能从中调解一下,多花些银子也没关系。高进也决定了,只要能挺过这茬,回去就将黄亮那小子吊在房梁上,那盐水蘸着抽。

没抽死算他命大,抽死了就挂在衙门内堂上,以儆效尤。

然而,高进前脚从衙门离开,杨青就带着一帮锦衣卫,来势汹汹的直奔扬州衙门。

说起来,也算不上是艾玉带着下属,从架势上看,倒像是以李黑子为首的下属领着他。

艾玉充其量只能说是初来乍到,自然没有李黑子这帮蛮子的鲁莽劲儿,一般大佬闹事,都是人五人六的走在前面,一马当先,身后跟着黑乎乎的一片小弟,鼻孔朝天,要多牛逼就有多牛逼。

但看艾玉,从他身上看不到半点嚣张的气焰,反而还一个劲儿的询问身边的李黑子:“这样做真的好吗?人家好歹也是知县。”

李黑子重哼一声,“知县咋了,胆敢诬陷百户大人,这显然是不将我们锦衣卫放在眼里,这事要是不使些硬手段,传出去谁还将我们锦衣卫放在眼里,岂不是个个都能爬到我们锦衣卫的头上拉屎。”

艾玉还是有些顾忌,这才头一天上任,就闹出这么大的事,上头追究下来,倒霉的始终还是自己啊。

艾玉想了想,建议道:“要不让他赔几百两银子?”

“银子肯定是要赔,但几百两哪够,打发要饭的呢?事情也必须得追究,不然大人你回南京可交不了差。”

说完,李黑子就一脚踹在衙门的大门上:“狗知县呢?赶紧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