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唐春华 > 第二十五章:产业开工

第二十五章:产业开工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来到频山,在煤球机全都打造完成之前,还要将住所给建造出来。

频山范围很大,足够形成一个据点。

住所肯定不能是帐篷了,因为要使用壁炉,所以建造的都是木屋。而且一改这个时代的风格,木屋都修建得高了一些,这样内部可以放三层床。

修建木屋加上壁炉,又耗费了许多的钱财。最后所剩下的钱,就是给工人们准备好的十天的工钱。

宁舟相信,只要蜂窝煤问世,不出十天便能带来巨大的收益!

翌日,频山上已经架起了锅炉,里面熬着粘稠的白米粥。山上还有不少野菜,也全都加了进去。等蜂窝煤卖出去以后,伙食自然会更好。

三家铁匠铺动作很快,连夜将五百个煤球机打造好,送到了频山来。

昨日一同前来的流民有一千多人,其中正好将近五百个壮年男子。

用来挖煤的工具,全都是连夜从周围村庄里租借来的。现在不用下田,农具闲着也是闲着。

程处默昨晚就睡在频山,没办法,回去怕看不到今天的太阳。他虽然有点憨,但唯独能够算出一点,那就是回家必被暴打。

宁舟则是快马加鞭的回去跟阿姐报了个信儿,又赶回了频山。同样的,昨晚也睡在了这里。

他是这里的领导者,自然要由他来讲解工作事宜。将一系列流程交代清楚以后,工人们脸上都充满激动。能够靠自己的双手赚钱,谁又愿意靠施舍呢?

等到大家都喝完了粥,宁舟将众人聚在一起,清了清嗓子,道:

“诸位同僚,刚才这一顿饭吃得可还满意?”

“满意!”

“米粥如此粘稠,真是饱肚子。”

“唉,我好久没吃过这么饱了,而且婆姨孩子都有的吃,简直太满意了。”

众人皆是笑着道,脸上写满了满足。

“可是,我不满意。”

然而,让众人没想到的是,宁舟却是神色坚定,一字一句道:

“仅仅一碗白粥,没有半点肉沫,菜也只是野菜。看到你们只能吃这样的东西,我非常痛心。”

“但是没关系,只要大家能够努力奋斗,不用多久,我们不仅能够赚到数不清的铜板,还能够顿顿有肉吃!”

一番话下来,众人皆是热血沸腾。

看到每个人脸上都泛着激动的神情,宁舟心满意足,看来这一碗鸡血打得还是很到位的。

“诸位同僚,大家吃饱了准备开工!”

程处默干劲儿十足的吼完,身先士卒的冲在前面。众人一呼百应,全都开始奋力的劳作了起来。

一筐筐黑漆漆的原煤从地里面挖出来,堆放在了一起。

众人热火朝天的工作着,一上午悄然过去,原煤已经堆放了许多。

中午也有一顿饭,这才以往寻常日子都是未曾有过的。通常一天都是两顿饭,到了频山一天竟然能吃三顿,这更是让大家充满干劲。

在宁舟的安排下,下午开始挑来了黄泥和水。

将原煤碾碎筛出来以后,原煤与黄泥四比一的比例,合着水一起加工。最后,煤球机便是派上了用场。

当第一个蜂窝煤诞生以后,数百人都是静静的看着。

这一坨黑漆漆的东西,却是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

当晚,频山上所有的木屋里,便开始烧起了蜂窝煤。频山上的人们,此时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满足。

……

太极宫,暖阁。

一坨黑漆漆的蜂窝煤,格格不入的摆在大殿中央。

“这就是这几日风靡长安城的‘蜂窝煤’?那些消失不见的流民,全都去制作这玩意儿了?”

李世民望着地上的蜂窝煤,有些不可置信。

“回禀陛下,现如今不仅是在长安城,就是连周边的郡县也全都烧上了蜂窝煤。不仅燃烧时间长久,最重要的是价格不及木炭的十分之一!”

长孙无忌疲惫的脸庞上充满喜悦,这蜂窝煤不仅便宜,产量还十分巨大。

那些流民不仅不会冻死,反而成为了巨大的生产劳动力!

这简直就是化腐朽为神奇!

“这蜂窝煤,也是那个叫宁舟的少年捣鼓出来的?”

李世民又何尝不知道,这一坨黑漆漆的东西所具有的意义。

一开始他还有点儿懵,最让他头疼的那些流民,竟然一夜之间消失不见了。并且往后从北而来的流民,竟然直接在半道儿就被引到了频山。

还以为那群家伙图谋不轨,但是萧贤将那一日程处默在长安城外说话的一幕上报后,李世民放下心来的同时,也不仅担心起来。

用老子的名义来办事,要是办成了还好,自然是收拢了民心。这要是办不好,不就是老子来背锅了?

你带着这么一群人上频山,要是在山里饿死几个,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所以,宁舟这么做的风险其实是相当大的。要是有一丁点儿失误,导致天家的颜面受损,那么自个儿的脑袋就得搬家。

只是他对自己充满了自信,确切一点的说,是对蜂窝煤充满了自信。如此物美价廉的东西,没有理由不风靡大唐。

“陛下,臣有一言。”长孙无忌道:“这少年不到十五岁,却有这般才学。是否能授予他一官半职,为朝廷效力?”

李世民闻言,略微思索,道:“终究还是年纪太小了一些。”

“陛下所言也极有道理,自古以来这么小的年纪便进入庙堂的,实在是少之又少。”长孙无忌说道。

“不过朕倒是想要看看,这少年到底是何模样。吾意已决,明日便去频山走一遭。”

李二陛下的话,顿时让长孙无忌心中一惊。

竟然能够让陛下想要亲自前往一观,看来那少年在陛下心中,却占着一份不小的位置。

翌日散朝之后,李二陛下便抛去朝服,穿上一身玄色的长衫,与长孙无忌二人,朝着频山进发。

……

频山脚下一改往日的荒僻,此时竟是车水马龙。一辆辆马车将制作好的蜂窝煤从频山运出去,卖往长安城以及周围郡县。

渐渐地,蜂窝煤的销路以长安城为原点,不断的朝着周围辐射扩散出去。

不少外地来的商人,这几天也都纷纷亲自与宁舟相商。这种大宗商品,最是利润高昂。宁舟相信,用不了多久,其余的州府也会有商人前来进货。

蜂窝煤的产业,几乎是被宁舟所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