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穿在明朝当皇帝 > 第038章·免税内情

第038章·免税内情

但现在,才刚明初,建文帝纵然增加工商税,也收不上来多少,甚至还有可能因为重税而延误了工商业的发展,实在是得不偿失!

建文帝可还希望通过明朝工商业的进步,让大明朝更加强大呢,现在怎么可能为了一点儿利益而阻断了帝国未来发展的潜力?

思及此,轻咳一声,建文帝道:“江南乃国朝的鱼米之乡,稻米一年两熟,减免了江南税赋,朝廷财有急,户部寅吃卯粮,调度不开,朕亦无法,如果爱卿有更好的法子开扩朝廷财源,朕亦非必罢江南税策!”

说到这里,建文帝就有些痛恨起朝廷中的江浙籍官员来。

凭心而论,他的前身是真想干出一番于国于民有利的大事业,成就一代帝皇伟业的,他的新政也并非全无是处。

不过他的经验,不管是与朱元璋的老辣睿智比较起来,还是与朱元璋出自民间,熟知民情的阅历比较起来,都差得太远。

所以许多政策,要么缺乏远见,要么就是被文臣们所蒙蔽,挟杂些私货兜售给皇上,他却不知真相。

就比如这江南税赋,江南苏州、松江、湖州、嘉兴四地的税赋,的确是高于其他地方的,但那是因为这些地区最为富裕。

而且,明朝赋税极低,不管是田税还是商税都是三十税一,苏州、松江等富庶地区的重税是相对于这个普遍税率而言的。

以上四个地区,一直都是江南乃至整个天下最富裕的地区,要按江浙籍贯官员的说法,这“重赋”重到了这些地区无法承受,阻遏了地方经济发展,却也未必。

但正由于这些地区富裕,百姓们有钱送子女读书,这里出的读书人最多,相应的在朝为官的人也最多。

多到甚至引得朱元璋健在的时候曾经做过规定:苏州、松江等江南地区籍贯的官员禁止到户部做官。

这是因为朝廷反腐的几桩大案中“户部胥吏,尽浙东巨奸,窟穴其间,那移上下,尽出其手。且精于握算,视长官犹木偶”。

朱元璋担心他们把持财政,偏私家乡,从而牺牲朝廷的利益。

然后朱元璋死了,朱元璋洪武,朱允炆建文,从这年号上就可以看出,前身想反其道而行,创建一番与乃祖不同的伟业。

这些官员便蠢蠢欲动起来,在朱允炆面前大谈江南重赋,致使百姓如何苦不堪言,民不聊生,请求皇帝开恩,减免江南税赋。

要知道江南重税其实也是有区别的,那里的民田税赋并不高,税赋高的是官田,这也符合自古以来一直的规矩。

但江南恰恰官儿最多,江南的官田比例也极高,这笔帐算下来,关乎他们家族的切身利益就极重了。

内中详情朱元璋是知道的,所以没有人敢在他面前提减免江南税赋。

但刚登基,深藏于宫中的朱允炆却不知道这些情形,听那些官儿们说得在情在理,慈悲心大发,手一摆,免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