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太子的自我修养 > 第54章 斗争伊始

第54章 斗争伊始

“那他是何人举荐?”李弘问道。

李孝节去职免官,一是因为他的的确确指使人打断了有功府兵的腿,二来他也的的确确比较倒霉,谁让克扣军功之事时在他的任内治下爆发的呢!

为了确保地方官员不阳奉阴违,说得难听点叫杀鸡儆猴,李孝节去职免官并非难以理解。

真正让李弘难以理解的事,李孝节怎么这么快就被起复了?

且不论从地方上正七品上的中县县令变成中央尚书省下的从九品上屯田司主事到底在仕途上是升是降,李孝节这么快起复就很离谱。

能让李孝节当官的人,必定位高权重。

在李弘的理解中,李治绝对不会如此这般朝令夕改。而举荐李孝节为官的人,岂不是公然在和皇帝唱反调?

“是司列李相公的荐书,我等不敢拒绝。”司田大夫说道。

司列,即吏部也。李弘心中一惊,举荐李孝节的,竟然是李义府。

李义府是权臣,但在权臣的光环之上,他还是宠臣,李弘早有明悟,后者才是支持李义府权倾朝野的根本原因。

与皇帝唱反调,那不是等同于自绝于天下?

李弘如是想着,见面前的司田大夫额头都有了几滴汗珠,偏偏当着李弘的面还又不太敢去擦。李弘没有为难他的意思,想了想,问道:“卿和本宫说实话,李孝节在司中表现如何?”

司田大夫略作犹豫,道:“当属中上。”

李弘点了点头,并不意外,李义府并不是傻子,即便是卖官,他找的人也大都是有些真才实学的。

“既然这样,那就请卿替本宫转告李孝节,不管他如何请得李相公替他说项,既为官,便要按遵从法度。”

司田大夫离开转身时迫不及待地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倒让李弘暗自怀疑——自己有那么吓人吗?

李弘听得出来,实际上李义府跳过了门下省的审核,直接将人送到了工部屯田司。按制这当然不符合规定,但实际上这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以权谋私的事情在后世网络时代都屡见不鲜,更别提中古时代的封建社会了。

李弘完全可以据此再针对李孝节一次,他也一定能成功,但他却没打算让李孝节再免官去职一次,给李义府行贿的人多了去了,皇帝都没管,李弘哪有余力去管。

稍作提醒也就罢了,毕竟过犹不及。

况且,这是李义府的错处,李孝节既然能评上中上,让他继续做着官又有何妨!

最关键的是,从这件事中李弘看出来尤为重要的一点,李义府心中恐怕已经缺了些对自己便宜老爹的敬畏之心了。

自现在起,自己就该盯紧李义府了。

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一人可以一见。

两三个时辰之后,在武德殿武德门内听政的李弘总算等到了那人。

“裴右史近来可好?可曾春风得意?”

李弘等的不是旁人,而是原本的中书主书裴炎,而今裴炎官升两级,成了而今被称作右史的起居舍人,距离五品又近了几步。

裴炎苦笑道:“太子殿下莫要打趣臣了。”

笑了两声,李弘才将李孝节被李义府重新举荐为官的事告诉了裴炎,看看他背后不满李义府的人会不会拿此事做做文章,还是继续潜藏。

其后数日,朝堂上仍然没什么动静,倒是李义府起初辞了太子左庶子的官职后,起复后也不知是不是皇帝皇后都忘了,一直没加回来。结果事到如今,李义府摇身一变,变成了殷王府长史。

殷王,正是李弘的幼弟,刚刚满月。

李旭轮满月,正值皇帝寿辰,李弘携许敬宗等献上精心编撰的《瑶山玉彩,帝心大悦,又是一通赏赐,自李弘、许敬宗之后阶级有差。

又过了十来日,李弘没等来他想等的消息,却听闻右相许敬宗乞骸骨。

许敬宗算得上是妥妥的肱股之臣,骤然请辞,李治当然不愿意。

但许敬宗以年老,不堪政事为由,继续请辞,最终还是辞去了右相之职。然后,皇帝以许敬宗为太子太傅,同东西台三品,仍知西台事,并依旧监修国史。

换而言之,如果许敬宗愿意,他完全可以效仿司空李勣,想要参与政务那便有权力去参与,不愿劳累那完全可以上朝、点卯然后想干啥干啥。

不过,李治让许敬宗仍知西台事,表明他还是希望许敬宗继续在中书省西台发光发热。皇帝的意见许敬宗不能不顾及。

而从一品的太子太傅则完全是恩遇了,毕竟此前许敬宗就已经是正二品的太子少师。

修国史自不必说,青史留名就在此处,有多少比编写史书更容易留名青史的稳妥方式?

当然了,这时候谁也没能想到,许敬宗后来极少参与政事专心监修国史,但却修出了问题,这已经是后话了。不得不说,抛开长孙无忌这种独揽大权、连皇帝都忌惮几分的真正权臣外,许敬宗其实已经做到了人臣的极致。

就连一向正直谨言的戴至德都难免在李弘面前失态,感慨一句——“其恩遇若此!”

李弘表示:自己当时好像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酸意。

许敬宗乞骸骨之后,处理政事的确不如原本勤勉了,这天,许彦伯突然求见李弘,还带着一份抄录下来的公文。

起初李义府之母下葬后。不知何故,李义府上表请求李治准许改葬其祖父,营墓于永康陵侧。后者,是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的陵墓。

皇帝倒没有想太多,立马同意了。

起初也不知道是附近哪个县先带头的,亦或是李义府直接以权谋私。周边三原、高陵、栎阳、富平、云阳、华原、同官、泾阳等七县,县令私课丁夫牛车,为其载土筑坟,昼夜不息。其中高陵令张敬业也不知是为了讨好李义府还是性格懦弱,亲自到坟茔处监工,不堪其劳,竟死在为李义府祖父修建的坟茔中。

许彦伯所来便是为了此事。

长安北的蓬莱宫此时还如火如荼的修建着,而京畿诸县却私下调集人力物力为李义府修坟,这分明是在公然挖大唐封建主义墙角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