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太子的自我修养 > 第27章 冬狩

献俘仪式后,皇帝兴致高昂,这十来日身体被张文仲调理的属实不错。不过兴致一起,皇帝就想搞点幺蛾子出来。

很快,李弘就知道了皇帝的决定。

“什么?冬狩?”

皇帝在床榻上憋屈了十多天后,冬狩之事也没打算和大臣们商议个两三天,就这么突然的宣布了。

东宫之中,采薇正帮着李弘准备随行的衣物物品。

“五郎平日里总想着出宫,而今去许州,为何没见五郎高兴呢?”

李弘呈一个大字躺在床榻上,联想到自己的骑术和年纪,喟然一叹,只能看着别人打猎了。

因为年纪尚小,他到现在都还没策马奔腾过一次呢!

“况且,虽然我跟着去了,但我敢保证,郭师一定也会跟着去的!”

以李弘对郭瑜的了解,上回他就对李弘借机落下很多功课很不满,但参政是正事,他不能阻止。

不过这回,围猎可不是什么非参加不可的正事,而且以李弘的年纪就算参与围猎也干不了什么,不如进学。而一旦郭瑜有此请求,皇帝也一定会欣然同意的。

事实果然不出李弘所料,冬狩对于他而言,只是换了个地方读书罢了。

李弘还多了两个难兄难弟,李贤和李显。

两人与李弘不是一个老师,作为太子,其实和其他兄弟的区别挺明显。往小的说,李弘能被称为“殿下”,而两人只能被称为大王,和代王一个音;往大了说就是将来的皇位了。

尽管李弘的两个弟弟只差了一岁,但两人学文的进度却不尽相同,李贤明显要聪慧许多,甚至其背文章的速度比李弘还快。

郭瑜偶尔听闻,还说来勉励李弘,但结果嘛……自然是没有结果的。

郭瑜甚至有些后悔,在一年前的东来的车架上就不该放松对太子的要求,他相当怀念失忆没多久的那个拘谨的小太子,哪像如今……

“郭师,吾今日读韩子《五蠹》,其中记有一事。一鲁人随国君而战,三战三逃,孔子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其孝,举荐他为官……我私以为不可因其孝而免其临阵脱逃之罪,从而助长士卒逃亡之风,怎可为了弘扬孝道而使军法崩坏?时值乱世,若无军备,国将何存?”

郭瑜打起了精神……

皇帝冬狩带的人比上回幸合璧宫时还要多,旁的不说,刚刚新封的位于国公母、妻之上的一品荣国夫人就随圣驾来到了许州。荣国夫人不是旁人,正是李弘的外祖母,原代国夫人。

李弘觉着大概是皇帝为了感谢皇后这十来日代政的辛劳,不过这也提醒了李弘,好像从他引荐张文仲到现在皇帝半句没提他的奖赏,总不能是郭瑜贴身许州游吧。

李弘对奖赏没什么渴望,上回皇帝赏赐的三万段帛还安静地躺在东宫的库房里呢!除了某些特殊日子借机施恩于身边的宫人内侍以作笼络,李弘还真没什么花销。

与荣国夫人同行的还有贺兰氏三人,包括贺兰敏之。

说起来,贺兰氏也曾辉煌一时,但自隋唐以来,逐渐没落,前段时间周国公武元庆的死讯传来,周国公之位空缺。不出意外的话,三年之后孝期一过,只要没人自己作死,武敏之就会成为新的周国公了。

李弘统共就没见过贺兰敏之几次,也就这次冬狩路上接触的时间多些。贺兰敏之留给李弘的固有印象就是一个举止轻浮的纨绔,最大的优点就是长得漂亮,生了一张美人脸。

然而李弘对男风半点兴趣都无。若是想看美人了,不说身边的采薇,单论姿色殊丽,贺兰歆哪里比她的哥哥差了。

说起来,就是李弘自己,小小年纪也自信可以担得一句丰神俊朗。

贺兰敏之和李弘相熟的同龄青年李敬业相比……嗯……在李弘心中,好像没什么可比性。

李弘倒是偶然听贺兰歆说起过一次贺兰敏之颇有文采,对其中的可信度,李弘深表疑虑。

对于容貌殊丽的贺兰歆,李弘其实没啥非分之想,也不知道是受到还未成年的身体影响,还是因为接触的少。李弘对贺兰歆最强烈的观感是好奇,好奇她跟皇帝之间存不存在某种不可言明的关系……就他的观察来看,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贺兰歆大概率知道皇帝与其母韩国夫人之间的真实关系。

这也算是李弘的恶趣味了。

许州在洛州之东南,与之相邻,到许州的第二天,皇帝就举办了一场晚宴,主菜是白天猎取的猎物。

既有宴会,少不得要作诗。在皇帝的宴会中,最常见的自然是颂圣诗。

正所谓上行下效,皇帝喜欢,许敬宗、李义府、上官仪……个个擅长此道。

李弘坐在皇帝手侧,看着他们出口成章,心中暗暗腹诽,也不知是不是提前准备的诗句……反正对他来说,哪怕提前个三五天准备,怕也堆叠不出这么多华丽的辞藻。

也就背背以前记下的古诗词大概才能这么流畅,可惜高考后很多都丢到了脑后,长篇大都记不得了。

宴会上,许敬宗正拱手向皇帝致意道:“今日狩猎归来,恰逢小雪,归至行营,心有所感,以诗寄之。”

皇帝当即端起酒杯,以酒祝之。

许敬宗喝完一杯酒,顿了顿,朗声缓缓念道:“

许州表奇贶,閟竹应遐巡。

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忽若琼林曙,俄同李径春。

姑峰映仙质,郢路杂歌尘。

伏槛观花瑞,称觞庆冬积。

飘河共泻银,委树还重璧。

连山分掩翠,绵霄远韬碧。

千里遍浮空,五轫咸沦迹。

机前辉裂素,池上伴凌波。

腾华承玉宇,凝照混金娥。

是日松筠性,欣奉柏梁歌。”

一直到许敬宗念完,李弘都没明白他的诗到底啥意思,有没有像他以前做过的古诗赏析题那样表达了自己的什么什么之情。

在他的记忆中,大概率是孤独寂寞之类的,但这显然不应景……嗯,应该是崇敬之情,但许少师现在应该不需要这么谄媚了……李弘脑海中漫无边际的瞎想着,打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