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太子的自我修养 > 第18章 太子观政的一天(中)

第18章 太子观政的一天(中)

“五郎认为政事堂商议得出的处置如何?”待李弘看完,皇帝问道。

“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说着,李弘将政事堂的回文递给了皇帝。

“哈哈,你倒是实诚!”皇帝笑着接过回文,通看了一遍,又问道:“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置奚人各部酋长?”

“儿不知奚人与契丹人的关系,也不知双方各有多少部众,……”

“取辽东舆图!”

这算是皇帝的考校吗?,李弘心想,不过看着对面皇帝笑意盈盈的眼神,他又觉得不像。

不一会儿,上官仪取来一张舆图,向李弘介绍道:“奚人所在为饶乐都督府,属羁縻州,北邻为契丹所立之松漠都督府,东临单于都护府,南邻幽州,西临营州……早春奚人有袭边之举,遂遣兵伐之。”

上官仪不过粗略介绍一下就停了。

见其没有继续说的意思,李弘思索片刻,说出了他内心的想法:“不可姑息其首领,即便事急从权,暂时不予追究,事后仍然不可赦免。”

奚人叛乱,不管是不是契丹人所迫——在李弘看来,极有可能只是托词,不然怎么会好巧不巧讨伐之军一到,一场仗都没打过就能摆脱契丹控制了呢。

参与叛乱的其他奚人暂且不说,叛乱又不是因为唐人逼迫,领头的除非抓不到,否则没有理由放过。

皇帝没料到小太子会说出这番杀气腾腾的话,登时来了兴致,问道:“说说你为何认为不可姑息?”

“若是契丹迫其反叛,为何不早向营州或是幽州报信?为何三军已至方降?我以为其所言不实……”

皇帝没等李弘说完,继续问道:“知道何为羁縻州吗?”

“州内自治?”李弘试探着问,这已经超出了他在大唐所学。

“虽不准确,但也差之不远。”皇帝笑道,“讨伐奚人的三部兵马皆来自于饶乐都督府周边的羁縻州。”

李弘皱着眉头,脑中灵光一闪,他都能看出契丹很可能是奚人的托词,其他人怎会看不出?联想到皇帝阿耶的提醒,瞬间想明白了。

不是别人看不出,而是讨伐奚人三部兵马的首领选择相信奚人的说法,其中缘由,不外乎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感同身受罢了。

“想明白了?”

李弘点头,将自己想清楚的事一一说出。

换而言之,除非派唐军讨伐奚人,否则依靠来自羁縻州三部兵马恐怕难以抓住奚人各部首领。

“如今辽东之敌在于它,其他不过癣疥之疾。”皇帝敲了敲舆图,李弘看到皇帝所指的地方,与契丹人,营州接壤的高句丽。

“至于各部羁縻州,当以契丹杀鸡儆猴!”

这一刻,在李弘眼中,皇帝当真有几分霸气侧漏的味道。

李弘突然理解了政事堂相公们表达的意思,什么叫事后再罚,都已经事后了,事情都过去了,又以什么理由来罚呢?若是以过去反叛的理由来罚又如何服众,原本会投降的敌人会不会因害怕秋后算账而拒绝投降?

怪不得要让三部兵马去帮助营州都督讨伐契丹,现在李弘细细想来,如果双方同时出兵,三部收到奚人请降,营州都督率唐军怕是已经和契丹人打起来了,再算上来回送信的时间,如果唐军速度够快,恐怕等到三部兵马和唐军会和,契丹已经拿下了。

只是,他心中还有疑惑没有说出,只希望营州都督能够不负盛望,千万要大胜才好。

当然了,如果李弘知道营州的唐军自太宗讨伐高句丽未竟全功、率军归还后,十几年如一日地经常深入高句丽国境之内,还常有斩获,乃是极其精锐的百战之兵,恐怕就没有这么多担忧了。

至于营州军进入高句丽国境之内做什么,想必无需多言。

殿内奏事的官员已经离开了七七,但皇帝桌案上的奏疏还有厚厚的两摞。皇帝提点完小太子后似是有些疲倦了,让内侍将这两摞奏疏送去政事堂……

“弘儿,今日就先到这吧,游韶,领着太子去政事堂观看相公们如何办公。”

游韶是上官仪的字,李弘拜别皇帝,跟着上官仪穿过文思殿的文成门,对面就是门下省,只不过要进门下省,还得经章善门才能看到门下省的正门。章善门的另一边就是隶属于东宫的昭文馆了。

李唐实行群相制,虽说翻遍整个大唐关于官职的诏书都找不到一个关于“宰相”或是“群相”的描述。

如果对这个“群”没什么概念,且随着李弘看过去,政事堂内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六,一共有七个穿紫衣的宰相正在处理政务。

这并非宰相最多的时候,实际上,还有一位宰相没来——英国公李勣,不过英国公日常不理政事,只会按时参加朝会罢了。

李弘的到来早有人报于宰相,待李弘拜手行礼道:“弘见过诸位相公。”

各位宰相全都放下手头的公文纸笔回礼。

“殿下,殿下,且到这来!”

李弘寻着声音看过去,一位胖乎乎、喜欢眯眼笑的宰相正朝着自己挥手,可不就是许敬宗嘛!

“殿下既已至政事堂,臣便不多留了!”李弘身旁的上官仪说道。

“中舍人自去!”李弘答道。

上官仪除却是秘书少监外,还兼任太子中舍人,隶属右春坊,若是太子监国,职比中书舍人。其实目前上官仪做的事与中书舍人的本职没太大区别,只不过中书舍人是从五品上,比秘书少监还要低两级。

李弘快步来到许敬宗旁边,听对方说道:“殿下,臣听闻殿下观政,是以早有准备。”

李弘见许敬宗拿出一本奏疏,摊开一看,竟是太仆寺典厩署御马年迈需要更换的那份。

“这奏疏我早间见过,有何不妥?”李弘问道。

“并无不妥,典厩署供给圣人车架所需御马,皆是千里挑一,置换前还需查实、安置旧马……各地诸牧监的马供给军用,还需选一有新马的牧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