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华天下 > 第五十三章 名琴绕梁

第五十三章 名琴绕梁

珞儿送完信回来,正好碰到温疏晏往外走,看到她,温疏晏走过去牵起她的手,予她温和一笑:“回来了,刚好陪我回一趟温府吧。”

珞儿知道小姐定是想家了,于是点头应道:“好。”

商会离温府并不算远,尤其是坐在马车上,一晃神的功夫也就到了。

下了马车,看到温府的大门就这么敞开着,像是在给她一个大大的怀抱,在拥抱着欢迎着她的归来。

突然,也会觉得自己的脚步多了千斤重……

也会有那么片刻,恍惚……

还是珞儿在她的身后推着她,嘴里催促着:“好了好了,这府里的大门有什么好看的……快进去瞧瞧你种的那些花儿,我养的可肥了……”

在私下,她们是极好的姐妹。

温疏晏听到后,忍不住噗呲一笑,刚才的忧郁一扫而空,随着她的语气调笑道:“是吗?那我可要好好瞧瞧了,看看你有没有把我的花都养枯死了……”

珞儿一边推着温疏晏,一边信誓旦旦的保证道:“保证个个生机勃勃!”

温疏晏虽然也没抱着什么希望,不过当看到庭院里的这一幕时还是忍不住吐槽了一下:“生机勃勃?”

“对呀!”珞儿理所当然的回道。

“就这?”温疏晏再次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我可是一朵花都没看见。”

“小姐,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这个季节哪里有花盛开呀!不过你看,你的梅枝我照顾的多好,看它含苞待放的样子,似乎比往年还要开的繁密呢!”

温疏晏寻着盆里腊梅枝头望去,果然见今年的花苞比往年结的更大更饱满,想来珞儿的话有几分道理。

但愿今年的梅花不会被第一场雪压倒吧,这么想着,她越发期待第一场雪的到来了……

但愿那个时候,她能够看到寒冷冬季里孤独倔强的腊梅独树盛放的场景。

“不管怎么说,辛苦珞儿了。”温疏晏拉过她的手一起坐到庭院石凳上,其实有好久都没有这样的闲暇时间了。

就这样静静地坐着,或者简单的闲聊着,看着一方庭院,呼吸着植物散发出来的清新空气。

“我知道,这些日子以来,既要你打理温府又要你操心商会,一定很辛苦……珞儿,谢谢你!谢谢你这五年来一直陪在我身边……”

“小姐……你可千万别这样说……”五年前的救命之恩,还有这五年来的相处,付珞儿早已把温疏晏当成了自己的家人,能一直陪在小姐身边,对她而言就是莫大的幸运。

今日也不知道是怎么了,看着空荡的院子,人就变得伤感起来,“自我七岁那年娘亲去世之后,爹爹就经常板着一张脸,在我的记忆中他很少笑……小时候不懂,以为是他太辛苦了,累了,所以才会不苟言笑。总想着我如果能听话一点,能替爹爹分担一些事情,他会不会就会看着我开怀大笑了……?后来长大了,我开始渐渐明白……原来他不是因为劳累而感到不快乐,而是因为我娘……因为娘亲的死,因为对娘亲的思念,才会让他觉得世间所有美好都不再与他相关……”

这些话,温疏晏藏在心里很多年,只有珞儿是她唯一的倾听者。

爱一个人,要爱入骨髓,才会痛到骨髓。

她开始理解父亲为什么不愿意回家了,因为在这个熟悉的地方,有爱就会有痛!

尤其自她成年之后,父亲就经常云游四方,所以她极少能见到父亲一面。

上一次见面,是与王爷大婚那日。

“小姐……老爷还是很在乎你的。”珞儿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小姐,可是她知道,老爷虽然常年不在家,不过每次回来都会问到小姐的近况。

“我知道,”温疏晏的眼中流淌过一抹温暖:“如果他不在乎我,那么在娘亲走的时候,就会不顾一切的随她而去了……”

她丝毫不怀疑爹爹对娘亲的爱,一如也从来没有怀疑过他对自己的爱。

一直到今天,温疏晏始终都认为他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她只是觉得父亲活得太过辛苦,活得太压抑。甚至这种压抑是因为她造成的,她常常在想,如果没有自己,父亲和娘亲会不会在另一个地方生活得幸福而美满……

不是她觉得生命不够珍贵,只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觉得只要活着就够了,如果只是为了活着,而心中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期盼和眷念,那么到头来只是成全了别人,煎熬了自己。

她永远也忘不了娘亲闭眼前的一幕,父亲心如死灰的眼神,和娘亲留在这世上的最后一句话:照顾好……我们的孩子!

因为一句话,父亲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却活得并不快乐。

用过晚膳之后,温疏晏和珞儿站在庭廊里遥望着一轮明月。

“珞儿,你会想念家吗?”

“我没有家。”

“以后,温府就是你的家!”

月下,双影绰绰。

春香院,宁宣和他的谋士千匡子来到莫不言所住的房间外,敲了几声门后没有得到回应。

传来老鸨,千匡子向她问道:“莫不言人呢?”

老鸨一听人不在,忙打开门确认了一眼,才发现果然空空如也,空荡的房间没有一点莫不言生活过的痕迹。就着煊武王阴黑的脸色大声唤起了:“小三!小三……”

连喊数声,才看见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连滚带爬的跑过来,口里不停应道:“鸨母……在呢……在呢……”

小三来不及擦去额头上冒出的汗,当见到煊武王的一刻,赶紧跪拜了下去。

“我不是叫你看住莫大师的吗……这、人呢?你去哪了,让你看一个人都看不住……??”老鸨偷偷观察着二王爷的脸色,一边指着小三就是一顿骂。

小三心里直叫委屈,鸨母只是让他负责招待好莫大师,给他准备好美食好酒,哪里说过要他看住莫大师的行踪了……不过这个时候小三哪里敢说这样的话,他也不傻,要是现在卖了鸨母,那日后可就遭了大殃了……

所以他只好趴在地上,老老实实受着老鸨的教训,半句不敢反驳。

就在这个时候,宁宣发话了:“如果找不回莫不言,你的脑袋也不必留着了!”

听到这话,小三已经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紧张害怕到后背都湿透了。

“这是怎么了?”

远远一道声音传来,那个叫做小三的小伙子重重松了口气,差点没瘫倒在地上。

“莫大师……”宁宣拧着眉黑着脸问道:“莫大师去哪里了?”

莫不言唇角勾笑走过来,一眼望尽他的心思,“今晚月色不错,莫某不过是出去散散步赏赏月,”说着,目光有意无意扫了一眼地上吓得不敢动弹的人,“就让王爷发了这么大的火?”

这话带着几分别的意味让宁宣的脸色从难看到尴尬。

“莫大师突然消失,王爷也是为了大师的安全着想,毕竟这是在帝都,还是需得谨慎点好……”千匡子适时开口替宁宣解围。

“是啊!”宁宣跟着尴尬一笑。

莫不言识破却不言破,只是勾唇浅笑:“多谢王爷关心……不知王爷来找莫某所为何事?”

“王爷,莫兄……咱们还是进去谈吧。”千匡子一声莫兄,叫起来得心应手。

三个人先后进了莫不言的房间,千匡子最后随手关上了房门。

老鸨给莫不言准备的房间当然是整个春香院里最大最值钱的上等房,房间里的东西一应俱全。

三个人坐上蒲席后,宁宣递给莫不言一张请柬:“过两日就是一年一度的诗词会,本王特意前来邀莫大师一同前往。”

莫不言接过那张看起来精致昂贵的金色请柬,翻开一看,里面只附有一句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帝都的诗词大会,莫不言早有耳闻,虽然每年举办的时间不固定,但是没想到,今年会是在这个时候。

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听闻莫兄文采出众,此次有莫兄在,定能助王爷拔取头筹。”千匡子笑着开口。

“千先生可千万不要给莫某扣这样的帽子,莫某自当尽力便是!”莫不言合起请柬,“不知今年的头筹礼是什么?”

宁宣听他这样问,便知道他对这次的诗词会有了点兴趣,为他解惑道:“名琴绕梁!”

“绕梁?”莫不言短暂的震惊了一下,“绕梁消失了近百年,可据莫某所知,绕梁应不在大华境内。”

绕梁乃绝世名琴,想得到它的人数不胜数。

传闻绕梁面世前由一户农民偶然间作农时所得,从土里掏出来此物时,农家只以为是一般的琴,便由着孩童随意拨弄。孩童不懂琴音,且那时绕梁音色尚未全开,后来村子里来了一位琴师,农家一想不如让孩子跟着琴师学琴,说不定日后在这方面会有所造诣。

于是送去孩子和这把看起来“普通”的琴,琴师初见此琴还不以为意,直到有一次席地而坐随手拨弄了几下后,才发现此琴琴音优美,不同凡响。又试了几下后,这种想法更甚,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弹完了一曲高山流水。

谁知此琴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直到三日后,余音渐收……

此等怪事很快在村子里传开,大家才知道原来是这把琴所致,绕梁因此得名,祸事也由此而起……

既是宝物,自然会惹人窥探。没有相应的能力保护,只会是一场血灾。

“莫大师果然见多识广……”宁宣顺势夸赞了一句,随后说道:“具体本王也不太清楚,只是知道这把琴现在就摆放在内库。父皇放言……谁能拿下诗词会第一名,绕梁就归谁!”

“王爷对琴也有兴趣?”莫不言清心寡淡的问,眼神却泛着犀利机智的光。

徐徐袭向对面一人。

宁宣明显一怔,沉默了一会,选择告诉莫不言实情:“不瞒莫大师,前些日子本王犯了一点小错误,被父皇撤了虎军统帅一职,所以趁此机会,本王想让父皇重新予以重任……”

这话听起来才是真心话。

“能助王爷一臂之力,莫某幸而有之。怕只怕……莫某才疏学浅,辜负了王爷的交托。”

宁宣连忙摆手,面含微笑:“莫大师不要有什么压力,只管尽力便好。”他拿起桌上的酒壶,亲自斟满三杯酒,举杯放言:“本王若是取得第一名,名琴绕梁……就是本王送给莫大师的谢礼!”

莫不言也跟着拾起酒盏,碰杯时目光无意扫过千匡子一眼。

只见他依然眼角含笑,没有任何的不悦和羡慕神色。

莫不言收敛余光,心中对于千匡子又有了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