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明观 > 第二十五章 大明的社会风气

第二十五章 大明的社会风气

休宁,大名鼎鼎的徽州六县之一。

徽州的著名因于徽商,远在宋朝就已经开始活跃的徽州商人,最初是因为‘种地无以生存’而被逼从商。自管仲分四民为‘士、农、工、商’以来,从商自然成为了最被人看不起的职业,被打压了几个朝代,商人的处境终于在明朝时期得以松弛,而徽商的名气也在嘉靖年间达到峰顶,更有徽商遍天下之说。

而休宁作为徽商发源地之一,繁华程度可想而知,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叫卖声,种类之多可以贯穿百姓的衣食住行,从而也聚集了不少外地人驻足,番邦商使也会慕名而来。所以一条街道上经常看到不同的地域风味在一起和睦相处,前一脚刚路过一家饭馆,下一秒就能闻见一股面香。

好的环境很容易让人心情愉悦,史明乐于晃荡在充满食物香味的休宁街头,从早点铺里抓起一个火烧,问了价钱后丢出一个铜子,然后就啃着火烧拐进前边的书坊。

刚进门的史明就冲着柜台里的老板问道:“店家,我要的书找到了吗?”

“哟,史今公子来得介么早。”四十多岁的店老板迎了出来,笑道:“今儿可就巧了,您要的东西一个半时辰前刚到货。”

史今这回没因为店老板混杂了几个地方口音的话发笑,颇有激动的跟着他走进里铺。

店老板拿出书篓道:“一共九卷,全给您找齐了,走脚的伙夫可不容易,为了这几卷书可是…”

史今拿出一锭银子,店老板立马笑脸洋溢的噤声。

书篓打开,里边如老板所说整齐的摆放有九卷书,每卷的皮纸上都印着安门县志四个大字,找全这些书不容易,但毕竟就要上任安门县县令了,提前做点功课是必须的事。

“容小的多问一句,小公子费这么多心思买这些书是要去安门县?安门县处于西南地区的两广丘陵,实在不是个好去处。”

史明当然听得出话里的意思,大概就是安门县穷乡僻壤。按照商人的行事风格,哪里富裕哪里穷苦都会有大致上的了解,等到史明付了钱之后才做善意的提醒,这也是商人的特性之一。

“我只是去游春。”

“原来如此。”

店老板了然的点头,安门县虽然穷苦,但山水环绕不失为景色怡人的美景之地,每年去游春的外乡人也不少。

拿了书的史明就要离开,却听店老板叫住了他。

“小公子可是最近就要去安门县?”

“有何不妥?”

“正如小的所说,按安门县如今的情况,很少有顺路的商运,走道的马夫也许会去,但熟路的估计没有。”

“店家有法子?”

“商人是脱了官服锦衣卫,这话可不是白说的,那些大人不屑知道的我们更要了解。

安门县百姓的处境跟徽州老祖们的处境很接近,所以这段时间有不少安门人聚集在休宁想着从商,小公子买的这几本书正是小的托他们带来的。”

“这两天能谈妥吗?”

“时间有点着急…”看到史明手中的银锭,店老板又改口道:“一定能妥!”

得到承诺,史明不再停留,跟商人没有任何交情可讲,只有生意和盈亏。

“砰——”刚出门的史明就被人撞了个踉跄。

撞史明的人长得圆滚肥胖,史明只是偏了个身就稳住了脚跟,那人却身子前倾摔了个大跟头。

“什么事这么急。”史明费力的把对方扶起来。

“得罪得罪,只是赶着去看热闹。”

说完话,那人又喘着粗气继续往前奔。而且这样的人不止一个,后方乱哄哄的一团也在拼命的往前赶。

史明也好奇的跟了上去,走到人群聚集的巷口时只见一群衙役在那喧哗,有手持木棒的,有拿着皮绳的,一个个凶神恶煞。衙役的前面是几个商人,正卑躬屈膝的说着什么。

走得近些,就听到领头的衙役不耐烦的大喝:“不晓事的老不羞,皇粮国税谁有资格拖欠?我现在好好跟你说话你不听,待会给你上枷锁不知道你们这些老骨头受不受得住?”

史明饶有兴趣的打量这些衙役,都是五大三粗,为首那个脸黑须长,穿着箭袖青衣,腰身缠着红裹,这些人便是经常在小说和史料中充当底层社会一大害的胥役之徒。

不过除却为首的黑大汉,其他几个穿着不一,只唯黑大汉马首是瞻,不难推断出其他几个只是帮役,也就是俗称的白役,更直接的说,这些都是后世里所谓的临时工…

商人这边有人出声道:“差爷,我刚才已经解释过,我马家去年下半年的赋税已经上交过了啊?”

“我孙家的也交过了…”

“呸。”黑大汉啐了一口,接着继续道:“谁不知道马家和孙家在年初大赚了一笔,去年的税收给你们算少了,现在补充一点不是于情于理?”

后面有个帮役接话道:“马朝奉孙朝奉,你们还是乖乖交钱吧,否则我们待会破门而入,损坏了你们家里的器物,大家面上都不好看。”

“差爷,不是不交啊,年初所得不应算在今年上半年的税收上吗?今年我马家定然加倍缴税,哪敢拖欠公家的钱。”

“我孙家也是…”

这个时候收税确实不符合常理,史明看着两个老头在那哆嗦,不忍的出面说道:“几位差爷,这个时候收税确实说不过去,不知是否持有官府文书?”

黑大汉狠狠的瞪了一眼史明后不屑的嗤笑,随即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道:“看好了,你们别说我以狠欺商。”

史明盯着纸张看了许久,上面有姓名、事项、期限以及必不可少的知县大印,确实是一张衙门发给衙役的执法凭证,而且这种凭证是一事一张,事毕销毁,没办法作假。

有了这种凭证,衙役就可以光明正大且不违法的进行敲诈勒索。

黑大汉嫌史明碍事,粗暴的把凭证塞回怀中,冷不丁却听史明问道:“差爷为了这张凭证费了不少钱吧?”

“花了我十钱银…”分心的黑大汉信口答出,反应过来后随即发怒道:“哪来的黄口小儿,不知道妨碍公家办事要吃鞭子的吗,快给我滚开!”

“现在谁还敢多说一句阻拦我办事,全按抗差处理!”

史明还想多说几句,但看到黑大汉手中的木棒还是只好低头苦笑,类似事情随时都有发生,如若解决不了根源只会招人记恨。

而且这些商人不缺钱,只是不想吃亏而已。

围观的人群随着商人交钱而散去,一个个有了饭后谈资满意的说笑,衙役拿着银子也不多作停留。

见到这一幕的史明刚要叹气,却听到旁边先有人叹道:“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