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明朝末班车 > 第五十章 比试

第五十章 比试

武清城,驻军大营。

天刚亮,校场上就堆满了军士,有新兵也有老兵,都围在一起观看校场中间两个人的较量。

这两人不是别人,正是杨小五和张天志,他们两个都是体能上的好手,现在正比赛看谁先跑完一百米的障碍跑道。

随着方巍的一声令下,就仿佛离弦的箭一般,两个人同时窜了出去,在起步速度上,谁也不输谁。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第一道障碍,这是一个有着三米多高的木墙,墙上只有几个凹痕供攀爬者借力。

杨小五显然是个老手,只见他顺着凹痕,每一脚都踩得很稳,手上也很有力道,不紧不慢地朝上面爬去。

再看张天志,他是个练家子,只见他双脚连点,三两下就爬到了墙顶,然后便顺着墙壁滑落在了墙底的沙坑上。

这一串操作顿时惊呆了围观众人,人群中响起一片叫好的声音。

杨小五也不甘落后,看对方都已经落在了沙坑上,便从三米多高的墙顶直直地跳了下来,这个动作可是相当的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但是杨小五可不这么想,他对自己很有信心。

就在落地的一刹那,杨小五顺势朝前翻滚,将落地的势能全部转化成了向前的动能,他也借着这股力向前滚了好几米。

说时迟那时快,这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间,杨小五站起来后,竟然发现张天志落在了自己的身后,但他却没有一点放松,而是更加卖力地朝下一个障碍跑去。

张天志看自己落后,咬了咬牙,暗道大意了,连忙也追了过去。

第二道障碍是深坑,里面还有半人高的泥浆,坑高估计得有两米多。普通人下去,一般是很难爬上来的。

杨小五先到坑边,完全无视两米多的高度,直接扎进了泥浆里,他的小腿很快就被泥浆淹没,行动也变得迟缓起来。

张天志看对方受困,心中一喜,也直接跳下了泥坑,只见他双脚连点,竟然没有被泥浆所困,速度只不过比平时慢了一点而已。

杨小五看见后,心里也大为着急,不自觉的就迈大了步子,虽然他已经很努力地在行走了,但还是眼睁睁地看着对方从自己身边穿过,而无能为力。

超过杨小五后,张天志心里稍稍高兴了一下,或许是累了,脚下的步子逐渐慢了几分。这可坏了大事,一个不留神,竟然被淤泥拽了下去,一动也不能动。

这可把后面的杨小五高兴坏了,他迈着大步就追了上来,经过对方身边的时候,还故意坏笑了一下,让陷在淤泥里的张天志十分抓狂。

等张天志挣脱泥浆的束缚后,就看见杨小五已经快要攀上地面了,这顿时让他心里大急,三步并作两步就追了上去。

此时杨小五心里很得意,终点就在最后一个障碍后面,而对手还在泥坑里挣扎,看来胜利的果实是属于自己的了。

爬上泥坑的张天志,看见对手都已经上了独木桥,急忙大叫一声:“等等我。”便左脚右脚连续点地,身体也像一个轻盈的气球,在地面和半空之间飘忽不定。

这一顿操作,让方巍直呼“卧槽”。

眼看后面的人要追上自己了,杨小五咬咬牙,脚底下又快了几分,让本就不平衡的身体变得更加摇晃。

张天志是从小修习武术的,梅花桩肯定没有少站,走在独木桥上,就好像如履平地,速度快的飞起。

这时候,杨小五知道自己已经没了赢的希望,除非对方再一次失误,但是谁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

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张天志还真就犯了这种低级错误,他的速度太快,一时脚底打滑没有反应过来,直接掉下了独木桥。

杨小五乐了,大声喊道:“你个愣子,脚底上抹油啦。”

摔在地上的张天志也懵了,听到杨小五的话后,顿时羞红了脸,只好返回桥头,重新再走一遍。

最后,毫无疑问,杨小五赢得了这场比试,得到了方巍口头上的嘉奖。

失败的张天志也没有气馁,而是默默地转身,将刚才的路线再次跑了一遍,力争下一次的比试超过杨小五。

方巍在看到张天志的行为后,心里对他非常满意,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才,可以考虑吸纳到自己的班底中来,目前他的班底就只有王宗典和杨小五两人,实在是有些捉襟见肘。

其实这场比试是方巍特意安排的,目的就是让那些刚入伍的新兵,熟悉自已以后的训练环境,顺便还能促进新兵和老兵之间的交流。

这次招兵,总共招进来三百人,方巍将原有的老兵打散,混编到了新兵中,这样做虽然让部队在一定时间内,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的战斗力,但是这同样也是让新兵快速形成战斗力的最好办法。

他还将本来计划的四排补齐,同时让三排作为一支独立的建制分离了出去,组成了直属炮排。

这样方巍就拥有了,一个步兵营共四个排三百二十人,一个直属跑排一百五十人,剩下的七十多人,方巍准备再组建一个侦察中队,下辖三个小队,每队二十五人,并且新担任的军官都是老兵中的佼佼者。

其实让方巍最头疼的,还是部队的训练和燧发枪的列装,训练这块他还不是太担心,毕竟有这么多老兵带着,新兵也会很快习惯的。

最要命的就是燧发枪的生产,虽然方巍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生产的速度就是上不去,毕竟手工打造枪管是个技术活,要不是方巍给的银子够多,根本就没人愿意做这个又苦又累的活。

而且人力的效率确实太低了,一个熟练的铁匠一天最多只能打造两根枪管,方巍甚至都想把王宗典派去打铁了,反正他本来就是个有名的铁匠。

最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而是派王宗典去做了质检员,他宁愿效率慢一点,也不愿意做出来的枪是残次品,要是自己的枪在战场上炸膛了,那对士气将会是狠狠的打击。

方巍还是把希望寄托在那几个英国传教士身上,反正自己已经将燧发枪的技术交给了他们,希望他们能够用精湛的加工技术将生产工艺优化一番,从而让产量和质量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