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明朝末班车 > 第三十三章 侦察

第三十三章 侦察

十一月的北方已经被从西伯利亚而来的寒风所肆虐,室外温度逐渐降到了零度以下。

当然,正在马上疾驰的杨小五是不知道这些的,他只知道湖面开始结冰了,自己的腿也快要被冻僵了。

好在临走前,方大人给他们每个人都配备了一套棉服。话说这棉花还真是好东西啊,虽然贵了点,但是比麻衣要暖和太多了。

杨小五这次出来是带着任务的,方巍要他们得到皇太极最准确的进军路线,从而对整个战场局势做出判断,看能不能从中捞一把好处。

他们此行总共有个人,到现在杨小五身边只留下了三个人,其他人都被他陆续派到了不同地方进行侦察。

方巍给出的最后时间是十一月二十号,这让杨小五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看了看手中略微泛黄的地图,杨小五叹了口气,他们是十一月十号出发的,现在已经过去七天了,距离方巍所给的期限只剩下了三天内。

几天前,他们刚赶到蓟州就发现大批的明军正在撤离,为了不暴露身份,杨小五没有选择接近,而是在大军撤离后才进入了蓟州城打探消息。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些撤退的明军竟然是袁崇焕的部下,而皇太极的兵马早就越过了蓟州城,往京师直奔而去。

杨小五当即决定沿路赶往通州,他估计鞑子肯定会先拿下通州,然年再以此为跳板进攻北京。

在路上他们依次得到其他人传回来的情报,得知昌平总兵尤世威驻守密云,大同总兵满桂驻守顺义,宣府总兵侯世禄驻守三河,袁崇焕的军队正在向河西务移动。

将这些情报汇总,杨小五就派人星夜赶往武清,把这些情报送到方巍的手中。自己则带领两个好手继续赶往通州。

此时,他们已经快要抵达通州,而方巍也收到了前方传回来的情报。

从侦察士兵手里接过写有情报的羊皮纸,方巍连忙招呼左右,带他下去休息。并且告诉他,等其他人回来了,就给他们办庆功宴。

把这些都安顿好了,方巍才有时间仔细浏览羊皮纸上的内容,看完后方巍叹了一口气,时间走向大致是正确的,自己终究还是太过弱小,还没有改变历史时间走向的能力。

但是这些情报中,有一条是方巍前世没有了解的,那就是袁崇焕从蓟州撤退后,把军队带到了河西务。

要知道河西务离武清可不远,骑马要不了半天的时间,方巍担心自己窝在这会被发现,幸好情报传回来的还算及时,让自己有了反应的时间。

从回来的侦察员口中得知,杨小五他们去了通州,熟悉历史的方巍知道,那一块将会是各个势力交错的地方。

不管是各地总兵,还是关宁军,亦或者旗军兵都不是好惹的主,就杨小五那几个人,方巍还真有些担心他们的安危。

再看杨小五这边,他们一行三人此时已经化装成客商,混进了通州城中,本来这个时候都是出城逃难的百姓居多,像他们三人这种没有路引的客商实在可疑.

但是谁让能用钱办成的事,那都不叫事呢。在杨小五付出五两银子的的代价后,守城士兵还是美滋滋的放他们进去了。

这让他想起方巍在训练中所说的话,大明朝的腐烂是从根上的腐烂,上到三公九卿,下到守城士兵已经一步步在把大明推向万丈深渊。

杨小五当时还觉得方巍说得太夸张了,直到今天看见这些守城的士兵,他才真正相信,大明,要完了。

其实这些话方巍平时也就和杨小五讲讲,换作其他人,他也是不敢说的,要是有人把他的话泄露出去,很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

甩掉了脑袋中乱七糟的想法,杨小五正准备和两人商量着如何打听消息,就听见城外传来一阵战马嘶鸣的声音。

伴随着阵阵的嘶鸣声,城内还没来得及出城的百姓开始慌乱起来。

“鞑子打进来了,大家快逃命吧。”

“快,大家往西门走,那里能逃出城。”

……

街道上充斥着各种慌乱的人群,谁也不想死在鞑子的手中,就这样,杨小五三人被慌张的人群裹挟着朝西门而去。

通州是北京的门户,按理说这里应该驻守了足够的兵力来保护京师,然而事实也是这样,但是城内的百姓已经被鞑子一次次的屠城吓破了胆儿,据说每当鞑子遇到顽强的抵抗,或者损失过大时,他们破城后就会纵容士兵在城内烧杀抢掠,以发泄士兵心中嗜血的情绪。

看着已经快要将城门冲破的百姓,杨小五也是百般无奈,他已经料到了这些人出城后,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

那些鞑子绝对不会放过到手的羔羊,尤其是这些身上揣着全部家当,还没有任何反击能力的羔羊。

“哐当”

城门被恐慌的百姓冲破,人们争先恐后的朝城外跑去,他们天真的以为鞑子现在刚到东门,西门这边暂时还是安全的。

“孩子,我的孩子。一个混在人群中的女人焦急地哭喊着。

“滚开,别挡着我的道。”后面一个大汉狠狠的推了女人一把,从她身上跨了过去。

被推倒在地的女人好像没有感觉一样,跪在地上疯狂的哭喊着,旁边众人也都没心思管这档子事,一个个都以最快的速度冲出了城门,朝京城的方向跑去。

早在众人冲击城门的时候,杨小五就爬上了屋顶,以免受到波及,现在正好看见不远处,有个小男孩正在哭喊着找妈妈。

杨小五一个翻身就落到了地上,弯腰将男孩抱了起来,拍拍他身上的灰尘,连忙送到了先前那个妇人的身边。

妇人疯狂般的从杨小五手中抢过孩子,过了好长时间才回过神来,连忙向眼前之人道谢。

杨小五摆摆说道:“别出去,外面不安全。”说完就带头攀上了城墙,以观察外面的情况。

妇人怔怔地望着杨小五的背影,咬咬牙还是听从了对方的建议,没有选择出城逃亡。

也就是这个决定,让事后的她庆幸了一辈子,那个男孩最后也慕名加入了大明朝最强势的军队,两个人的命运在交错后,又奇迹般地重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