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武侠小说 > 我有一柄青铜剑 > 第十七章:无题(祝大家新年快乐)

第十七章:无题(祝大家新年快乐)

沐浴妖丹之后的孟轲,沉沉睡去。

他浑然不知,现如今的明德城已然方汇聚,大唐境内,各种势力或多或少都有派遣修士前来,对外传言是说,明德将显上古大妖。

而那些势力,也在这个关口,准备在城中搜罗一批可造之材,带入山门。

翌日醒来后,在渐渐得知城中的情况下,孟轲决意闭门不出,免得惹出什么麻烦,非常时期,他不愿与那些自诩为正道宗门的人有任何牵扯。

他唯一想做的事情,便是等到今年九月初九,离开明德,然后看看这光怪陆离的神州世界,去追逐师父剑三的脚步。

接连两三日,他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树精的妖丹带来的功效真是太出乎意料了,他能够明显感到自身气血愈发强盛了起来,而且肉体骨骼似是比以前更加坚硬,一种无以言表的舒畅在这几日中一直蔓延,徐徐未能散去。

第三日。

苏半城来访。

孟轲本打算不见,可架不住他苦苦叩门哀求。

“今日我是来感谢孟小哥的。”苏半城在见到孟轲后,深深作揖起来。

孟轲笑道:“什么缘由?”

苏半城开怀道:“这两日有青城剑派的人前来收徒,在下通过在荒山中收割的妖丹已经成功拜入剑派,成为一名真传弟子,等过些时日,将随师门一同返山。”

孟轲道:“你是因为妖丹的事情要谢我?”

苏半城点了点头。

孟轲道:“妖丹是你应得的,专门跑过来谢我却是多余了。”

苏半城摇了摇头,坚定道:“若是荒山一行无小哥你在,恐怕我已是死于非命。”

孟轲无奈道:“各取所需,别这么客气了。”

苏半城再次感激道:“煽情的话就不多说了,孟小哥若是不嫌弃,在下就与您兄弟相称,将来待我家族大计功成之时,必报答恩公恩德。”

苏半城有意结交孟轲,因为在他眼中,他显得太神秘了,潜力无限、前途无量,而且,那一日他有幸目睹他所施展的两次无敌剑招,已经被其折服。

同时心中还正在想,到底是何方神圣才能教导出来如此一位堪称奇才的弟子?

显而易见,他认为孟轲是有人教导才变得这般强悍,现实其实亦是如此。

然而孟轲其实一个人孤单惯了,不愿与他人牵扯太深,有太多因果,所以对于苏半城几番降低姿态表示示好很是郁闷。

说实话,荒山一行,已经让苏半城彻底知晓了自己的底牌,这不是一件好事,修行世界,不占因果,谨慎行事,才能活得久远。

一个人,无牵无挂,更加活得自在逍遥。

这种心态并非是苟,一般而言,修仙问道之人理应如此,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不涉世俗、不牵因果、不惹麻烦、自然无为,这般心态,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远些。

见孟轲对自己一片肺腑之心无动于衷,连连心中称赞其绝佳心性以及淡然处世的态度,他从坏中拿出一块令牌与一个精致的木盒,乃是由上好的檀木所做,上面还刻有一些花纹图案,整体看起来古色古香,他将这两样东西递给孟轲,开口道:

“这是我苏家供奉令牌,有了这个令牌别得不敢说,但是在世俗中能让恩公衣食无忧还是可以的。我见恩公对于妖丹十分重视,这个木盒子可用来装妖丹,以保其灵性不失,即使是一枚寻常妖丹放在里边,也能够永久保存其灵性,也算是一件不错的物甚,恩公或许能够用得到。”

孟轲皱了皱眉,道:“你我萍水相逢,又是各取所需,这东西,我不能要,拿回去吧。”

要了是情、是因,怕是将来要还的,而且听他刚才说话的意思,完成所谓的家族大业,鬼知道这大业会不会有什么性命危险,因此令牌绝对是不能要的,还是避免和苏家有什么太亲密的联系吧。

不然到时候麻烦惹上身来岂不是太冤枉。

而且世俗的东西,孟轲真的并不看重,至于那专门用来承载妖丹的木盒,还能于自己而言起到些作用。

苏半城经过这两日与孟轲的合作,也有些了了解,知道他是那种浊世君子,淡泊名利,所以收起苏家令牌,将精致木盒放到一旁的石桌上,道:

“这盒子就收下吧,里面有先天境界的道长所设的法阵,有不让妖丹灵性流失的作用,承德与荒山一行,我无意间看到小哥你直接将妖丹放入腹中,这样怕是有损灵性,有了这个盒子,日后可用来装妖丹。”

孟轲故作推辞几番,拗不过他,收下精致木盒。

二人又寒暄两句,苏半城则就准备离开。

孟轲思绪再三,在他即将跨出门槛的那一刻,叫住了他,“等一下。”

“小哥还有事?”苏半城扭过身子问道。

孟轲道:“我去摘些后院的茶叶,这茶叶非同一般,对悟道帮助极大。”

苏半城心中一喜。

他是喝过这茶的,虽然只有一小杯,但是饮过之后,肺腑中像是得到净化一般,有清浊气的作用,而且对于安神静心也有其独到之处,可是个好东西。

孟轲紧接着道:“别误会,我只是承了你这送盒的情分,我这人不愿欠别人东西。”

说完这句话,本来一脸欣喜的苏半城,眸子却黯淡下来。

这话不难理解,就是我们互不相欠,将来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孟轲也不管他心中如何做想,去后院摘了些茶叶用袋子装起来递给他之后,便回屋去了。

苏半城看着手里提拎的袋子,若有所思,随后向孟轲进去的房间内弯腰作揖,喃喃道:“果真有君子之风,可惜了,这等人杰,却很难与之深交。”

语落,叹息一声,迈起沉重的步伐,离开了剑炉。

回到房间里的孟轲无所事事,他在细细擦拭着青铜剑,也是喃喃起来,“修行世界危险重重,独自一人前行,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更何况这苏家秘密太多,还是避着点吧。”

剑三曾经说过,修仙问道之人,多是清心寡欲之辈,多修太上忘情之道,以不理世俗纷扰喧嚣为戒律,以高高在上维持仙人之气为本分,总而言之,都是不愿牵扯因果太深。

毕竟有时因果意味心劫、杀戮,杀戮太重亦难成大器,修行之道,注定是孤独的。

又过了两日。

在城中那些三教九流的修仙门派收徒风波平缓不少之后,他才重开剑炉。

‘砰砰!’

又恢复起了日复一日的铸剑生活。

这一日。

剑炉外来了一位留着长长山羊胡子的读书人。

这位读书人看模样应已至古稀之年,满首白发随意散落,不修边幅,不合礼道,但这样看起来偏偏又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感觉,他的面容有些严肃,不怒自威。

但当孟轲看起他的时候,这位老人家却笑了起来,一扫威严表情,变得有些和蔼可亲。

“买剑?”

孟轲问道。

老人家手捧一卷发黄的古书,微笑着看向孟轲摇了摇头。

“不买剑来此作甚?”

孟轲随口说了一句,他现在没功夫搭理这位老书生,因为烘炉的火势正旺,一柄上好的宝剑就将要出炉了。

老人家摸了摸自己的山羊胡,温和道:“来收徒。”

“收徒?”孟轲挑了挑眉头,但是一直在盯着炉中宝剑,并未看他。

老人家不急于回答他的问题,反而是同他一起盯着炉中快要炉火纯青的宝剑,道:“有圣人言‘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这和儒家所说的‘君子之性,仁义礼智信’大概是同理。”

孟轲听这言论有些好笑,道:“那是剑道品质,我就一铸剑的,没这么高见识。”

老人家笑道:“大道万千,殊途同归,铸剑也是道,为何不能称之为剑道?”

孟轲看了他一眼,也笑了起来,“却不闻虽一致而百虑,大道独行者,方可窥一斑。”

老人家眼眸里像是有一缕光芒闪过,“大道至简,简而不易,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