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汉末军阀头子 > 第二十八章 拉起一个团队

第二十八章 拉起一个团队

给护院使了个眼色,将这个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搀进会客厅,刘昭坐于主位,和他先是聊了一些过往的从业经验。

老汉姓魏,名广,身体虽然残疾,但精神头却很好。自言本是五原郡河阴人,曾任当地军中匠作一职,负责军械打造,维护,城垒修砌等工作,十年前,鲜卑人大举入侵,五原城破,于是带领全家老小南下晋阳讨生活。

自己这一条左腿就是在逃亡过程中,被鲜卑人的流矢所伤,当时条件简陋,也没怎么治疗,后来就落下了残疾。

前些年老妻病死,自己的大儿子在雁门军中服役,小儿子整日里不学无术,和一群游侠儿在城内斗鸡走狗,眼看没多大出息,家中日子过的苦巴巴,听到刘昭在这里招人,这才过来打算碰碰运气。

刘昭听罢点了点头,好心安慰了魏老头几句,他拿出太师椅的图样道:“这样的家具可能做?”

魏老头看了看,很有信心道:“这个不难,别看老汉身体残疾,但除了屏背的雕饰以外,其他的,老汉一个人就能打造出来。”

“这就好。那我们再来聊一聊福利待遇,上班时间我先前也说过了,卯时报道,戌时收工,每月十五之前发放上月工钱,每月是两贯,每卖出一把,额外提一分利,您身体不方便,我还可以给您提供住处。如何?”

“老汉只需打造这些玩意儿,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做,每月能领两贯钱?”魏老头再次确认道。

“正是!您觉得如何?”

“承蒙公子不嫌弃,您放心,老汉虽然一把老骨头,但干活还是麻利的,必然不会辜负公子!“

魏老头双手都有些颤抖了,天可怜见,像他这样风烛残年的老家伙本以为会这样凄凉地过完余生,没想到有朝一日,他竟然还能靠自己的劳动去养活自己。

这样想着就要给刘昭行效忠大礼,刘昭忙拦住“您这是做什么,万万不可啊。”刘昭将拟好的契约拿给他“您看一下,如果没问题,就在这里签字画押。”

“不必!”魏老头摆摆手,直接在刘昭所指的地方歪歪扭扭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摁了手印。

“这份契约是您的,您收好,明天就可以来这里报道了。”

“行,行。老汉必然准时到。”

魏老头拿着契约兴奋地走了出去,众人一见连魏老头这样的人都能通过,那些本来还观望的人立刻就一窝蜂地涌入大门。

几个护院花了好久才将秩序维护好,左右排成两行长队,从早上一直到日暮时分,前来应聘的人络绎不绝,这样大的动静自然瞒不住人,几乎当晚,全城的百姓都在议论。

刺史张懿听说此事后笑着对左右吩咐道:“这个小子虽然奸猾,但心肠没坏,知道怜悯百姓,往后叫手下人能照顾就照顾一下。”

亲卫应诺,随即就去传达刺史命令。

最后一缕夕阳余晖随着一天的结束也隐没在了群山当中,世界再次被黑暗笼罩,刘昭坐在床榻上,一边泡着脚,享受绿竹殷切的服侍,一边看着今日的成果。

后世招人难的问题刘昭没有遇到,反而让他苦恼的是,人太多了。以他现在的能力,根本就接纳不了这么多人。

不得已,刘昭只能择优录用。即便如此,在刘昭手上的这份清单上,也足有三十多人。

其中,能独立完成刘昭所设计床、柜、椅子的高级木匠五人,手艺稍差几分的中级木匠十人,还有学徒十七人。再加上一个账房先生,还有三个善于雕刻的高级技术人员。

目前在人员上,善于做木雕的匠人还有些不足,账房先生还差一个,另外,还缺一个看铺子的掌柜。

如果按照今天的情况,明天就能将这些人都招齐。仅仅一天时间,刘昭便拉起一个三十多人的团队,这让成就感满满,当晚,连饭都多吃了一碗。

吃过晚饭后,刘昭将几个骨干都聚集起来,开了个简短的会议,先是汇报了一下今天各自的工作成果,然后就开始就日后的发展问题闲聊起来。

比起刘昭的顺风顺水,王硕今天很郁闷。

本来之前说好的,两车梨木,两车杉木,一车楠木。结果到地方后,钱交了,到手的却是三车梨木,一车杉木,一车楠木。王硕觉得是杨旭私吞了自己的钱,所以一说起来就是满腹牢骚。

刘昭叹了口气安慰道:“老杨是个实在人,他这么做估计也是没办法,一车杉木换一车梨木,也还行吧,暂时够用了。”

他之前和杨旭沟通过,北方没有特别名贵的木材,像杉木,楠木,檀木等都得从南方蜀地,活着吴越等地运过来。

现在并州之所以还有一些货,都是分封在这里的朝廷列侯们运来,准备修建陵寝用的。要是没点人脉关系根本就弄不到那么多。

天子尚且雁过拔毛,更别提那些家伙了,一点小亏,吃了也就吃了。不过,这个货源确实是个大问题。想了想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暂时先这样,等明年开春,天气暖和一点后,开始组建商队的时候专门安排一支队伍去南方。

“明天,那些木匠们都会过来报道,我们明早开个员工大会,会议议程我都写在上面了,你们看一下,看有什么要补充的没?”

王虎呲牙道:“东家,我是个粗人,您让我干啥,我就干啥,这些事情,就不需要和我商量了。”王硕也有些不耐烦道:“这种事情你在行,你说了算。”

如今,刘昭的核心班底就他俩,本想着在自己的熏陶下,这两人会有所长进,谁知是两个夯货。

没法子,刘昭只好放弃了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的念头,心里更是狂呼:我要人才啊。

事情正如刘昭所想的那样,不管是员工入职培训,还是其他制度讲解的活儿,都落在了他自己身上,更让他郁闷的是,如今的工人们完全没办法理解刘昭的一些规定。比如:在车间内从事生产工作时,不许交头接耳,要有防护措施。

给他们解释说这样可以避免被斧子,锯子之类的工具弄伤,谁知他们都以为刘昭是在说笑——天老爷,俺们干了一辈子的木活,也没见少胳膊少腿,没这么金贵。

没办法,世俗的力量是强大的,哪怕是刘昭这个老板,一时半刻也没办法扭转他们根生蒂固的观念。只能听之任之。

当然,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刘昭是绝对不可能妥协的。

浪费了一早上时间,刘昭的口水都快说干了,但这些人听懂了多少,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中午休息时间还没过,这些人就抡起斧子,锯子,乒乒乓乓开始了第一天的生产工作。把刘昭说的什么作息时间完全抛到了脑后。

虽然红杏商行的各项制度落地的无比艰难,但生产效率却是目所能见的,两天后,第一批按照刘昭图样打造的太师椅成功出厂。

按照样式不同,第一批总共生产出二十把太师椅,抚摸着椅腿上那行刻有“红杏商行制”商标,还有出厂年月日的字样,刘昭极为满意。

和之前让曹老汉做的那几把椅子不同,这些椅子雕工更加精美,而且还用上了刘昭从杨旭那里要来的做古法子,给抛了一次光。

所谓做古法子其实也没有特别深奥,其中有一道很关键的工序就是用粗布磨,木材中都含有油脂,在频繁的摩擦下,木材表面会形成一层温润的包浆。

刘昭不需要做古那般严苛,只需要那些椅子看起来质地润泽,有卖相就成,所以也用不了太多时间。

就这样,在红杏商行挂牌开门第三天,里面终于有了第一批对外出售的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