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汉末军阀头子 > 第九章 我有个好项目

第九章 我有个好项目

无耻不是错,穷才是人的原罪啊。如果不是穷,刘昭又怎会用这种手段去勒索一个十岁大的小屁孩的钱呢?更何况,如今自己身无分文,要做生意,没本钱怎么能行?

王硕被勒索,想发脾气又不敢对刘昭怎么样,扭捏了半天说什么也不肯走,总是幽怨的看着他,大有“你今天不给我一些补偿,我就烦死你”的架势。

经不住他死缠烂打,刘昭只好将烤好的鸡腿塞给他一个,鸡腿烤的外焦里嫩,香味扑鼻,王硕接过来,也不废话,三下五除二就将鸡腿给吃了个干净。

他吃完最后一点肉,吐掉鸡骨头,很恶心地用手挖牙缝,一边挖一边问刘昭:“许夫子说,你是君子,我现在很想告诉他,他真是鱼目混珠啊。”

“蠢货,鱼目混珠是这样用的吗?应该是有眼无珠才是。”

见刘昭连骂自己这种事情都做的毫无心里压力,王硕啧啧称奇“我现在真是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教出你这样的无耻之徒。”

“这叫有其师必有其徒,徒儿,不要着急,总有一天,你也会和为师一样无耻的。”

王硕无语,刘昭道:“吃完就赶紧拿钱去,少在这唧唧歪歪。”

“最后一个问题,你要告诉我,我就走。”王硕仍不死心问道。

“说”

“你如今好歹也是我家请的先生,本少爷的教习长,虽说前三个月没有份钱吧,但好歹吃喝不愁,你如此不择手段,究竟是为何?”

为何?刘昭心说,你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膏粱子弟知道啥,做生意不要钱啊?不过这些刘昭也没打算告诉王硕,便随意应道:“无他,劫富济贫而已。你和你爹这些年鱼肉乡里,没少剥削百姓的钱,为师今日此举也算是替天行道。”

“我和我爹都是良善人家,这些年赚的每一文钱那可都是干干净净的。”听了刘昭十分不要脸的解释,王硕跳起来驳斥道。

刘昭鄙夷的看着他“两贯钱卖出去的地,买回来要六贯钱,这就是你所谓的良善人家?”

王硕一时语塞。

“行了,行了,一贯钱你差人送到李老汉家里,就说是我给的,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剩下的两贯钱,天黑前就送到我房间里来。”

“李老汉真是走了狗屎运,一贯钱够他们用好久了,哎,只可惜那村口的良田了。”王硕嘟囔着,走到门口时,他回头恶狠狠地提醒刘昭“别忘了你的承诺!否则...我就跟你鱼死网破。”

听着他无力的威胁,刘昭呵呵一笑。讲道理,王硕这个家伙,其实本性不坏。只是被他爹影响,才会变成现在这样一副小扒皮的模样。

至于承诺嘛,刘昭压根就没放在心上。有了先前的经验,刘昭对说服那三个老头这件事,还是非常有信心的。更何况,自己如今还是教习长,有安排王硕教育计划的权力。

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想一条发财的路子啊。

刘昭啃完鸡腿,踱着步子回到自己的房间,屋子里很冷,还有股子烟味,刘昭把窗户打开“哎,古人真是不怕死啊,烟气这么大,会死人的啊。要是有暖气就好了。”

暖气?

刘昭灵光一闪,看着火盆突然有了一个赚钱的好想法。现在就把暖气弄出来,不太现实,但做一个火炉,带烟筒的那种,还是可行的啊。

自幼在农村长大的刘昭自然对火炉这种东西不陌生,摆一个在家里,取暖做饭,那是非常的方便。

更何况,有了火炉,就得烧炭。据刘昭所知,古代运用煤炭的历史虽早,但前期更多是用来炼丹,入药,大面积使用煤炭取暖,好像是从唐朝以后才开始的。

而且当时囿于没有煤炭脱硫技术,很多人用煤炭经常会有人中炭毒身亡的事件发生。所以,除非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否则就连最穷的百姓也不愿用煤炭。

自己虽然不是专业的工科生,但好歹是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现代人,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想想也是,做一个火炉,好像也没那么难,一个铁筒,里面放一个耐高温的炉胆,再卷一个铁皮烟筒,不就完了?

一法通,则万法通。

火炉是这样,其他东西不也是如此?老子好歹也是未来人啊,创新啥的不会,抄袭还不会?

刘昭很快就从先前的沮丧状态中走了出来,看看屋子里陈设的物件,坐的,是一个蒲团,用椅子不更舒服?吃饭喝水用的是瓷器,用玻璃不更漂亮?

不管时代怎么变,衣食住行总是刚需,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现在没有的东西,几乎是在一瞬间,他就想到了,彩票,麻将,活字印刷术,火药。

刘昭好像看到了未来,自己富甲天下,左拥右抱,躺在金山银堆里的样子。

说干就干,既然有这么多好生意可以做,自然是从最简单,见钱最快的做。刘昭想了想,用毛笔在纸上歪歪扭扭的画了几幅靠背座椅的示意图。

虽然画工一般,但看懂应该是没什么问题。刘昭摸索着纸张,嘴里念道:“这便是老子的第一桶金了。”

创业的第一阶段,产品,已经有了,现在就剩下团队和启动资金了。椅子虽然简单,但刘昭肯定做不出来,得找有些手艺比较好的木匠。

除了这些,还得有销售渠道。这穷乡僻壤的,除了王老爷一家,其他百姓吃饭都成问题,哪里能用的起这种高端货。

“看来还是得找王硕那个小扒皮啊。”刘昭心道。

想到此,刘昭便收起图纸,揣进袖口,直奔那三位老夫子的住处。刘昭到时,三位老夫子正围在一起下棋,看到刘昭进来,纷纷打招呼问好。

刘昭做揖行礼,简单的寒暄了几句以后,直入主题“几位先生,如今我们身受王老爷厚恩,教导小少爷,我做为教习长,今日一早拟了一个教学计划,所以特地前来跟几位老先生商议。”

“哦?小友有何高见啊?老夫等洗耳恭听。”精于算学的李老头道。他对刘昭最是有好感,那天比试时出的题目,他想了好几天,也没个头绪,正准备找个机会问刘昭,刘昭就自己上门来了。

“几位先生都是高德大家,我哪里有什么高见啊,只不过我小的时候,家师就说,学问源于生活,源于天地自然。先哲前辈们正是通晓了这些世间天地的道理才会悟出那么多至理名言。正所谓,人情练达几位章。”

几位老头抚须点头,喜爱文学的严老头感慨道:“汝师实乃大才也,人情练达即文章,嗯,真是字字珠玑啊。”

刘昭嘿嘿一笑“所以,小弟以为与其给小少爷说那么多先贤言论,倒不如,先让他与小弟体验一下生活,提高一下动手实践的能力,这样,再教他一些高深的学问,他会体会的更深刻,也能学以致用不是?

虽然不解什么叫动手实践能力,不过刘昭的意思他们是清楚的。

李老头道:“不错,是这么个道理。神农亲尝百草,方能著出《本草经,司马公学游天下,与贩夫走卒为伍,终写出煌煌《史记。”

其余两人也点头应和。

刘昭大喜“那就这么说定了。”

赵老头好奇道:“那我等何时教授王少爷学业呢?我三人虽说受王老爷所托,但倘若要在这待上十年年,怕也是不太妥当啊。”

“没关系,最多也就半年时间,半年后,我就让他跟着几位老先生好好学习。”

“如此甚好。那这段时间就有劳小友了。”

他们三个答应来教王硕,最主要的原因是王硕之父王直乃是当今豫州刺史王子师的堂兄,虽然王直是旁支,但太原王氏的面子总是要给的。

而且,他们来王府这些时日,对王硕的资质大抵上也有了一些判断,总的来说就是中人之姿,守成尚可,再往上走,除非有大机遇,否则可能性不大。

刘昭既然这样说了,他们也乐的清闲。

严老头看着刘昭风风火火出去的背影笑道:“某观这位刘公子生性跳脱,处事风格也透着一股子灵气,这样的人,怕不是区区一个王家能留的住的啊。”

赵老头大笑道:“你我都是受人之托,只需尽人事即可,其他的事哪里是我们能做主的啊?”

“善!来来来,继续下棋。”

离开老先生的房间,刘昭来到王硕的住处,今天来给自己端水的小姑娘正好从王硕房间里出来,一双大眼睛哭的红红的,一看到刘昭,扭头就跑。

王硕冷哼道:“都是你惹的!”

刘昭无奈的摊了摊手,自己也没说啥重话啊,至于这样吗?王硕哈了哈气问道:“事情都搞定了?”

“我办事,你放心!”

“真搞定了?我不用再跟着那几个老头整天背书了?”王硕闻言,眼睛放光,他原以为刘昭至少还需要去他爹哪里说道说道,没想到就这么会儿功夫,事情就成了。

刘昭翻了个白眼,没理会他,而是看了看左右压低声音道:“小兄弟,我有个好项目,你愿不愿意入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