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心理医生与母亲 > 四十八 难题

这可真是一颗震撼弹,十足的震撼弹,S把弑母的细节说得如此逼真,这应该不是一个梦,不是一个假说,而是一个真实的事实!

S费了很大的勇气,说出来自己内心深埋的秘密。

但这让吴医生猝不及防,超越了他的职业心理准备。

吴医生想起何警长第一次来时的请求,让他试探S是否真的做过案。现在,S以这种方式“坦白”,吴医生又觉得自己无法作为,正如S所说,完全可以再次否定,并且他也未承认这就是事实,而是把它说成一个梦。

吴医生喜欢也擅长分析梦,可是,这个梦太难了——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他不是警察,也没有侦查的义务。

要不要约胡愈见一面,听听他的意见,吴医生一边想着,一边驾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

家,多么美好温馨的语汇,多少人把之比喻成温暖美好的港湾,可是有些来访者,说到家时,却也泪眼涟涟。

他想起一个女大学生说,别人家是过年,我们家是过劫,每一次过年时家里都吵翻了天,不是父母之间吵,就是父母与爷爷奶奶吵,再不就是父母与哥哥嫂子吵,从来就没有开开心心过新年的感觉,一想到过年就心悸......

吴医生接了很多青少年的个案,有些人谈到父母时充满怨恨、愤懑之语,甚至也有人喊出,我恨不得杀了他们。

在看守所和监狱里,吴医生也面对过弑亲的犯罪嫌疑人或罪犯,他们已经被警方抓获,甚至被法院定罪,而第一个在咨询室,面对面地说,我已经杀了母亲,S还是第一个人——

弑亲,一个多么可怕的语汇,一个自古以来被视为大逆不道的重罪。

平时做亲子关系的讲座,吴医生也会讲各种各样的理论,列举各种各样的亲子冲突,分析其中的原因。

但在S呈现给他的赤裸裸的现实面前,他发现理论显得那么地脆弱和力不从心。

弑亲,一个确实存在,并且这些年屡屡发生的案件,是该引起人们的重视了。吴医生想起明年春要召开的国际心理咨询师大会,他想写一篇这个主题的论文。

北大学生吴谢宇弑母案跳入吴医生的脑海,是呀,这个案件够轰动的了。

吴谢宇将母亲杀死后,在房间内安装监控,用塑料布将尸体层层包裹,并放入活性炭吸臭。在作案前,还以母亲名义进行了信用贷款,然后潜逃数年。整个过程,心思缜密,一方面表现出高智商,另一方面这种理性和冷静让人害怕。为什么杀母?又是如何潜逃?等都有悬疑性,引起大家的好奇心,也引人反思的。

但是,即使吴谢宇作案如此缜密,他还是被抓获,也将被重判。

可是S的这起案件,也许会像云烟一样飘散。

吴医生又想起其它几起类似的案件:

河南一男子雇用两名杀手去杀死父母和姐姐,每人出价20万,姐姐临死前还尽力保护弟弟,至死不知凶手就是弟弟请来的,母亲因为离家外出躲过一难。

广东一名1岁少女,因为不能忍受父母经常吵架,杀死父母并碎尸。

黑龙江一名16岁少女,将母亲捆绑控制天之久,进行殴打并不让吃喝,导致母亲死亡。

浙江一名高中生用榔头将母亲活活锤死。

甘肃一个少年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后,计划下一个目标是父亲。

湖南一句12岁少年,持刀杀死母后还说,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因为没有达到刑事处罚年龄被当地公安机关释放,由亲属接回监管,后来准备返校读书时,遭到同学家长强烈抵制,引起社会舆论反应。

......

还有前几年的北京大兴灭门案、上海机场留学生刺母案等等,都轰动一时。

吴医生自己也没有料到,因为S的触动,他一下子想起这么多类似的案件。

这一桩桩血案,触目惊心,背后案发的原因值得警醒和深思。

吴谢宇杀母引人关注,因为他是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学生,一直被视为天之骄子,多少家长梦寐以求能把孩子送进北大,而恰恰是这样一个尖子生杀了母亲,这与那些成绩不好,沉迷游戏、赌博,不服父母管教的孩子,杀死父母完全不一样,太出乎人们的意外,带来很大的心理冲击。

这个案件,让人思考的地方很多,至少有一个方面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那就是学习成绩并不是一切,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也可能有很大的心理问题。过去大家可能更关心那些成绩差些的孩子心理,而总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就是好孩子。

与吴谢宇相比较,S不同样是一个尖子生么?而且,他还不仅是一个在校的学生,而且是毕业工作了多年,成家立业,还做过律师,对呀,律师,一个以法律为业的人,最后却犯下法律上的重罪。

吴医生想起学过的中国法制史,还依稀记得《唐律中“十恶”大罪之四罪即恶逆,指殴打和杀害祖父母、父母等尊亲属,而且这个犯罪不需要既遂,只要有预谋,即构成犯罪,可见处罚之严厉。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单元,也是一个人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一个人要幸福,首先必须家庭生活幸福。

亲情本来应该是充满温馨的,但是亲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不容忽视,暴力犯罪时有发生。近年来频发青少年弑杀父母的悲剧,这不是一句人性泯灭就能概括的。

S如果毫无人性,他就不必有如此巨大的心理压力,不会为此失眠、抑郁,在酒后跑去警方自首,不会如此执著地来咨询。

他在忏悔,他在赎罪,他的人性在斗争,他希望吴医生救赎自己——

吴医生又想起多年前一个咨询个案,一个14岁的女孩,因为母亲对她反复唠叨学习成绩,威胁她考得不好会如此如此惩罚她,她一怒之下,轮起椅子当头砸过去,幸好家人送医及时,母亲做了大手术后才保住了一条命,后来母亲再也不敢管她了,母女成仇......

吴医生感觉到自己回家路上的红灯特别多,他也觉得有些疲惫,甚至带着一些焦虑。

S下次还会不会再来,如果来,咨询应该怎么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