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心理医生与母亲 > 二十八 偶遇

我的病人成了杀人犯,这让吴医生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以前做过一个犯罪心理学的课题研究,现在面前出现一个活生生的案例。他觉得真有必要再研究一下S的个案,他一再重读为S所做的咨询纪录,试图从中找到一些可资分析的要素。

吴医生所做的纪录相当地详细,既有面谈当中的简要记录,同时也有面谈结束后的摘要以及分析。这既是为了记下重要的信息,同时也是吴医生给自己一个任务,使自己能够在面谈的过程中把全部的注意力关注病人。他所做的纪录本来是为了更好地治疗,而现在则是提供了研究个案的一个范本。

如果说上一次警察来调查S,是他“自首”说杀了人,而后又否认了,现在他再次被抓,是因为DNA比对他与这个女被害人有过性关系,并导致她怀孕,这一切都是发生在他被调查后,也就是他“自首”说杀了人之后,甚至是他再次来咨询之后,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是S在第一次时预告了他准备杀人,前面他已有杀人的冲动,而后来到底实施了,还是前面甚至可能另有案件?

吴医生曾经也配合警方刑侦部门为犯罪嫌疑人做过心理画像,就是根据案件线索描绘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性格特征,为警方提供破案方向。而现在,他对S的性格心理特征则有迷惑,S就像是一个在浓雾中向他走来的人:他看上去优雅、有学问,并且在言行举止上显得自律,但另一方面,S明明内心有很大的纠结,他看上去有什么秘密和压迫着他的内心,他几次欲言又止,但又还是没有暴露,他有很大的顾忌,这样又使他的杀人嫌疑看上去颇为可信,何况有现代科技作为手段的DNA检测。

那个这个女人是谁?S说他离婚了,离婚后也没有固定的女友和性伴侣,而现在突然出现一个怀有他孩子的女人。

如果说只是一个传奇的故事倒也罢了,关键是这个人与他已经面对面地坐了几个月,谈了数十次的话,已经在心理上建立起一种职业的,但也是特别的情感接连。在一般情况下,情感连接是心理咨询有效的重要因素。

S的父亲沈先生来找吴医生,既是想听听吴医生的意见,孩子到底有没有精神问题,需不需要申请相关司法精神鉴定,同时也恳请吴医生在需要的时候能够为孩子出庭作证,证明孩子在做心理治疗,有心理问题。但是,吴医生婉言拒绝了,因为从专业的角度和职业伦理角度看,一旦心理咨询师为病人的利益出庭作证,那么就毁了心理咨询行业。正如他拒绝了何警长要求他在咨询中做侦探一下,吴医生坚守做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底线和责任——严格地运用心理学方法来帮助来访者。

S成为王助理多日以来的话题,她也一直关注着这个案件,因为这个犯罪嫌疑人她真的见过,这使她很吃惊,也使她很好奇。所以,她很期待着何警长带着女儿继续来咨询,这样她就可以打听一些情况,这纯粹是为了满足她的好奇心。

而这一次,何警长没有来,而是警长的夫人还着女儿来咨询。

女孩的情绪变得比上次平静多了,虽然她仍然很担心父母关系和家庭,但是,她已经学会了保持“边界”,做好自己的事情。

警长夫人看到女儿比以前情况变得越来越好,也减少了很多的焦虑。她当然不知道引起女儿问题的原因,但是,女儿变好了,让她放心多了,一直以来的偏头痛也明显地缓解了。放下了对女儿的担心,她又开始为自己的问题变得烦闷。

丈夫作为一个警察,而且是刑侦警察,经常加班加点,常常不在家,有时回来都是深更半夜,甚至连续几天不回家,女儿出了问题以后,丈夫明显比以前更多地关心和牵挂家里,常常与她讨论孩子的情况,也陪孩子来做心理咨询。但是,作为丈夫他可能并不知道妻子的心思,而她其实也曾经求助过心理医生,那些对心理医生说过的话,现在还不是时候对丈夫说。

当咨询结束的时候,警长夫人带着女儿离开后几分钟后,胡愈匆匆地走进了吴医生的咨询中心。王助理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看到胡愈了,她称他为胡医生。

“胡医生,好久不见,今天怎么来了?”

“吴医生这会在不在咨询?有事找他。”

“刚做完一个咨询。”

正在做咨询纪录的吴医生听到胡愈与助理的对话,走出来对胡愈说,等几分钟,我把这个咨询记录做完。

胡愈在候询室坐了下来,王助理一边给他倒茶水,一边就给他讲了前几天发生的传奇:一个病人在这儿被警察现场抓走了。

而胡愈在听到这个事件后,并没有表示出吃惊和特别的兴趣,他问王助理:“刚才这儿下去母女俩,是来你这儿做咨询的么?”

“母女俩?”

“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女孩。”

“哦,你说的是警长的老婆吧,她是带孩子来咨询的,就是她老公前几天来带人来抓人的。你们认识。”

胡愈未置可否,他刚才在上电梯的时候,正好遇到这对母女出电梯,当时警长的夫人看到了胡愈,露出惊讶的眼神,但马上就转过眼睛了。胡愈也认出了她,这正是自己的一个来访者,已经在他那儿咨询了几次。他看到她下电梯,说是不是吴医生这儿来咨询了,所以,才对王助理发问。当听说是为孩子来咨询时,也就不那么在意了。

因为有些来访者在来咨询之前,可能已经在好几个咨询师那儿咨询过,这也很正常的。而有些来访者,可能同时与几个咨询师咨询,他们试图找到更合适的咨询。

虽然心理咨询有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咨询师。但是,辗转在不同的咨询师之间,有时反映出当事的某些心理问题。

胡愈与吴医生之间也互相转介过来访者,有时觉得自己不适合咨询的,就会转介给对方此。

在接待来访者时,也会问及以前是否做过咨询,咨询的相关情况,所以,往往可以听到来访者对以前咨询师的不满、贬低乃至毁损、攻击。

有的来访者中评价前任甚至前前任咨询师技术差的、情绪化的,甚至说为了赚钱,故意拖延时间和次数,或者虚假计算次数、骗钱的,甚至还有兜售春药的,让来访者禅修的,凡此五花门。

心理咨询师在来访者中获知同行的种种作为,有些应该是真实的,但也有些是来访者的误解,还有些是来访者的情绪作用或者心理投射。

胡愈与吴医生都互相转介过病人,有时不是转介的,但是自己又找到对方。他们常常会从病人嘴中,听到对方是怎么怎么做咨询的,病人有那些方面的不满意,大多数这些不满,是导致终止咨询的原因,但是从来没有正面对咨询师说过。也正因为此,两个人见面时,往往会这个机会,谈到共同熟悉的来访者,分析过去咨询中存在的问题,这也是他们同行督导的一种形式,他们觉得这样很受启发,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和帮助来访者。

胡愈这段时间都没有与吴医生联系,因为他在迫切地处理与那个女人的关系,他已经知道吴医生对这件事的态度和意见,他更需要静下心来自己做出决定。而就在他似乎要下决心做出决定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可能遇到了新的麻烦。正好开车路过时,他决定现在就来找吴医生。

吴医生与胡愈来到附近一家雅致的中餐馆,要了一个小包厢,点了几个菜,一边吃饭,一边说话。

“那件事处理的怎么样?”吴医生首先发问。

“就想找你聊聊这件事。”

“什么打算呢?”

“她说,如果要离婚的话,可能要打长的官司,特别是财产分割很麻烦。她建议我们可以保持情人关系,其实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的是,是不是可以做情人?”

“决定了?”

“现在重要的不是这个决定,而是我最近老有一种不安,我总觉得有人在跟踪我。”

“跟踪?是不是你心理作用?”

“不是。刚开始我也觉得是不是有的妄想,就是我们中有精神问题的病人那样,出现妄想或者幻觉。但我现在确定,真的有人在跟踪,总觉得有一双眼睛在远处看着自己,我担心会出事。”

哦,吴医生听到这里,心里也很诧异,再仔细看了看这位老朋友,看是不是神情紧张出现了心理错乱,那可也真严重了,不啻出现的其它严重问题。

“我担心是不是他丈夫发现了什么,找人跟踪我。”

“你现在感觉有些紧张。”

“是的,前面是不顾一切,现在是忐忑不安。”

“看来这段感情真的折磨了你。”

“看来你要帮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