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心理医生与母亲 > 第六章 两个案例

第六章 两个案例

当S走了之后,我又想起我处理自杀咨询的两个案例,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心理和情绪触动。

那个高中女生的自杀,是我刚从事心理咨询时遇到的。

她情绪低落,学习不能集中精力,觉得自己快垮掉了,想放弃参加高考,身体也出现明显的消瘦,没有食欲,睡眠不好……

母亲感到很焦急,查询到我们的电话后,带着女儿来咨询。那时我刚毕业两年,在一个心理咨询中心做专职咨询师,中心分配我接待她。

通过初次面谈,我评估她是抑郁症,我觉得可以帮助她。

我鼓励她勇敢面对,无论考得好与坏,都要去尝试和争取一下,不要轻言放弃高考。我在心里把她能否顺利地参加高考,当作我咨询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志。

可是女孩说,我太累了,怕受不了。她还反问道,难道人生除了考大学就没有其它的路可走了吗?

我对她说,高考是你目前最好的路。

我尽量从正面去鼓励和引导她,因为我感受到她母亲热切地希望女儿能参加高考并考上好大学。

母亲说女儿成绩一直很好,以前一直是年级排名前列,她做梦都想到女儿考上清华或北大,然后骄傲地去北京送学,这也是她现在很焦急地带女儿来咨询的原因。

咨询过后的第三天夜里11点多,我洗过澡后准备上床睡觉,突然手机响了,我一看是她的电话。

接通后,她说自己很难受,不想活了,想去死算了。

她在面谈的时候,从未提过有类似的想法。

我在电话中劝说了她,让她不要胡思乱想,然后告诉她,第二天可以来我的咨询室面谈,我为她预留时间。

她很长时间不说话,我以为她被我说服了,然后她说了一句,好的,就挂断了电话。我也就上床去睡觉了。

第二天上午,我在咨询的间隙,拿起刚刚送来的晨报,在都市新闻版看到一则简短的消息:

昨夜,本市一名女高中生跳楼自杀。

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有不祥之感,联想到夜里的电话,心想别是她呀!

后来,果然证实了这个女学生就是我的来访者。

在我留给她的那个时间里,我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咨询室。

这对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自责、内疚,乃至对自己是否可以做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有强烈的怀疑。

我感到恐惧和悲伤……

我无法再接待后面的来访者,我让中心取消了当天的咨询安排,并及时向中心负责人报告了这件事情,中心安排专人对我进行了督导。

心理咨询师也需要有自己的咨询师,这就是督导。

另外一个案例,则是一个青年男子,他从QQ上预约咨询。

因为在外地不能面谈,只能进行远程心理咨询,我要求来访者除了有视频、耳麦等设施外,还要有一个私密的房间,可以安全、放松地进行交谈。

但是,他说在家里咨询不方便,他是瞒着家人进行咨询的。所以,在吃过晚饭后,他用手机进行视频咨询,边走边谈。

我看到他那边渐渐亮起的路灯,奔驰而过的汽车,以及听到嘈杂的声音。

他是一个30多岁的男子,生活在一个小县城,有妻子和女儿。

他说,本来生活挺美好的。去年,他在乡下承包了一块地和池塘,办起了养猪场,因为没有经验和运气不好,猪群感染了一场大病,死了很多,投资的钱大多亏了,欠了一笔债。

更糟糕的是,前一阶段他觉得腰痛,然后去医院检查,发现肾有问题。说到这,他开始哭出来,他说,要花很多钱去治病,还不一定能够治好,不能为妻子和女儿带来幸福的生活,还可能拖累她们,让她们到头人财两空。

说着,他站在路边哭泣,从泣不成声,到哭出声来,并且声音越来越大。

看着他后面的车流,我真的害怕他突然冲到马路上去。

我忐忑不安地等待他的情绪平复下来,还好,他渐渐地止住了哭泣,抹了一把鼻子和脸上的泪水,说:

“今天就到这里吧,我这样还不如死了算,我打算跳河自杀。”

他是用微信联系咨询的,在咨询之前我让他填了一份电子版咨询登记表。当他挂断了电话后,我感到担心和不安,赶紧在手机上打开这份登记表,发现上面他没有留手机号码。

我赶紧打电话报警,把微信号、QQ号给了警方,让他们查找此人。

后来,警方给我回电话,对方是在南方某县城的,当地警察已经找到他了,他没有自杀,只是情绪很糟糕,已经联系上了家人。

后来他没有再咨询,我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

从S的几次咨询里,我感觉到他的内心并不仅仅失眠那么简单,在他黑色的比喻下面,一定还有些东西等待我去发现,包括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方面。

正如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比作一座海上的冰山,我们能够看到的部分,只是这个冰山的一小部分,而我们看不见的才是大部分。

这些毫不奇怪,S刚刚开始咨询,他还抱着将信将疑的心理,也许,他需要小心地试探,才能进一步向我敞开他的心门。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不能急切,我需要保持耐心。

我不能按我自己的节奏地挖掘他,而只有跟随他的节奏,帮助他做好打开自己的准备。

S刚开始几次都是按照约定每周都来,但后来几次,他说公司临时有事来不了,取消了几次预约,但是,按照我们的协定,我仍然会扣除他的费用,因为这个时间是专门留给他的。

S关于有钱不一定幸福的观点,倒也引起了我的共鸣。因为在我的来访者中,不乏成功的企业家、公司高管,以及还有一些艺术家、医学专家,他们在经济上都很富裕,但之所以走进我的咨询室,都是因为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烦恼,一句话,是他们在这个时刻甚至很长的时间里,都感到不快乐,不幸福。

有一个来访者曾在我的咨询室叹息:“钱多不是幸福的保证,钱多少跟幸福没关系。我这么有钱,却这么痛苦。我是真的什么都有,但是我居然这么痛苦。你说,老天这是公平还是不公平?”

正当我在思考这些的时候,我的手机响了,我心理系同学,现在也是心理咨询师的H给我打来电话,约我晚上一起吃饭,他有事情给我谈。

我晚上正好没有安排,于是,我爽快地答应了。

我们是大学心理系同班同学,毕业后也都选择了做心理咨询师,平时除了同学关系,我们还会相互“督导”,也就是我们在咨询中遇到一些棘手的案例,会互相分享,共同分析,当然,我们也都遵守保密的规则,不会泄露来访者的隐私。

他说,有事情与我谈,大约又遇到了什么难题。

我有些兴奋和期待,我喜欢接受挑战,更喜欢看到当我指出一些问题时,他那恍然大悟般的表情,以及随之把面前的酒杯一口干掉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