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唐龙的旅程 > 第十章:炎黄报

第十章:炎黄报

女孩毕业了,而我还需要继续上学,不过马上也面临着毕业的问题。女孩毕业后上了美院,这次是去做她真正喜欢的事情去了。我们两的关系也明朗了,我拜访了她的家人。

未来的岳父对我们的关系表示并不反对,他严肃地说:“我不反对你们,但是留不到西京就不可能了”。

为了与心爱的女孩在一起,我克服了一切困难,顺利的留在了西京市。留在西京以后被分配到了西重厂,西重厂已经发不出工资,面临倒闭了,我便应聘去了炎黄报,在那儿认识了黄光明。

经过严格的面试、笔试、评分、筛选,几轮下来我终于顺利的进入了炎黄报,成为了雁塔发行站的一个班长。

站长是一个壮实魁梧的小伙子,平时说话轻声细语,开会铿锵有力。副站长是一个四十岁的中年妇女,走路带风,干练洒脱。办公室两个女孩,长得眉清目秀,身材修长。加上我还有另外两个班长,我们七人开始了紧张的招兵买马,组建发行队伍。

九七年的西京,还是个百万级人口的三线城市。城区很小,二环路才开始修建,这是西京的第一条快速环线,沿线没有几座立交桥。但是西京的发展势头已经越来越明显了,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尽管二环外大量的农地,但是延二环一线,无数的工地已开始开挖,城市的人口迅速增长。大量的农民兄弟开始涌入进来,为这个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几个使出浑身解数,到处张贴招聘启事,接待应聘人员。经过了几天的努力,很快三个班的人员就配齐了。站上已经人满为患,早上点到只能在外面路上了。

各班人马经过简单培训,由各班班长带队开始了业务突击。站长给各班下了任务,各班将任务分配到每个人。除了几个班长有业务经验以外,其他人白纸一张,一个个刚毕业的男生女生,见了生人都脸红,一份报都订不来,每日里就几个班长有业绩,其他都是零。站长急得不行,大发雷霆,骂的我们几个灰头土脸。

“你们几个是吃干饭的?都没有业绩,这事就这么难吗?”

“你们看这事还能干吗?干不成就走,不缺你几个。”

一周过去了,每个班开始有人打退堂鼓了,人每天都在减少。所幸我们招聘广告还是有人看得见,偶尔会有人找上门来应聘。队伍的士气低落,没精打采。

一群没有上过战场的士兵,想打胜仗那是太难了,根本没有可能。目前最要紧的是如何能够将我的队员士气提升上来,保持激情,对业务有了信心,才有可能进入状态,慢慢产生业绩。

于是我决定带队实战,每天上午让每一个队员都有业绩,只有胜仗才能带来士气。我开始带领团队扫街,挨家挨户的过,产生的订单计入队员业绩。同时让队员学会,如何进门,如何开口,如何介绍自己,介绍产品,如何促单,如何成交。

我把我的业务经验总结为五步点法一一教给队员。这种办法很快见效了,每个队员的能力迅速提升,订单源源不断。而我在分单给没有业绩的队员后依然遥遥领先。很快我就成为几个站订报最多的员工了。每天发行部都要接到客户核实我身份的电话,俨然我已经成为了报社的明星了。

这很快引起了黄光明的注意,随着报社业务的不断增长。报社老大决定开展外埠业务,向黄光明要人。光明对开展外埠市场很不赞成,

“没有效益还花钱,农村市场有什么前途!”他说。

因此对开拓外埠市场,黄光明并不积极。一天早上老板直接找黄光明要人说:“我马上去丰镐,你把人叫来,我带着一块儿去,把丰镐县的发行站建起来。”光明无奈。

“唐龙行吗?”

“行啊,我知道,就他了,打电话叫来。”

上班后安排好队员,我准备外出跑业务。站上接到了黄主任的电话,通知我立刻马上去发行部报道。

我骑着自行车匆匆的赶到了发行部。报社位于城墙跟前的5层楼上,发行部在二楼。这里紧挨皇城,相当的繁华,街道两边各种店面都有,人流如织。我一上楼,就看见报社老大坐在发行部与黄光明在交谈。

报社老大,四十出头,和蔼可亲,行事利落,绝不拖泥带水。老大是个能人,曾经在前线立过战功,是战地摄影记者,不惧枪林弹雨,从死人堆里发回了很多的战地报道,为国家的新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复原后,老大分到了大秦报社任副总编辑。体制的原因,志不能申,颇受压抑,一直郁郁不乐。时值媒体改革,报纸也可以自办发行了,但大秦报社隶属国家机关,不能自办发行。恰好炎黄报体制灵活,社长决定自办发行,于是老大主动放弃了自己的铁饭碗,毅然决然的扛起了炎黄报的大旗。

看见我上来了,光明招呼说:“唐龙,这是章总,快过来见一下。”我紧跑几步,紧握着章总的手高兴的说:“章总好!”

“你来了,好,好,好!”章总说。

“光明啊,马上让唐龙跟我走。”

“啊,不先说一下吗?”光明睁大眼睛问。

“不用了,我们路上说。”章总起身说道:“走啊,跟我走。”于是,我便不明所以的跟着章总下了楼,上了章总停在楼下的专车。

这是一辆著名的红旗轿车。97年的西京车辆还很少,红旗车是国家的名片,只有领导才能坐,估计当时的市长也配不到这样的车。上了车,我才知道我们要去丰镐县,报社成立了外埠业务科简称外埠科我就是科长了,这次去是要建立丰镐县发行站。

我苦笑,一个刚毕业的孩子,从农村到省城,从来就没有与官打过交道,待人接物也不会,更不知道科长是个多大的官,这就要独当一面了!管他呢,我是来干事的,管他什么长,只要能干出事来,叫我趴下我也认了。拼了,不后悔!

从丰镐县回来,我正式扛起了外埠科的事情,一边组建外埠科,一边筹建各地的外埠发行站外埠站。每日里一辆车,一个人,一周之内跑遍了西京市所辖的七个县城,确定站长人选,拨付启动资金,寻找办公场所,招聘发行人员。

每个站基础配置三人,站长一人,内勤两个兼会计出纳。外埠科一下子有了7个外埠站,工作量一下子就爆增了,除了配备物资,重要的是培训员工,展开业务,统计分析,当然后续还得配发报纸,送报上门。

工作越来越多,效率也日益低下了。为了提高效率,章总宣布外埠科直接向他汇报。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工作好干了,我更有劲了。然而这是个错误,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公司政治随即而来。

忙碌的日子过得非常的快,转眼就六个月过去了,外埠市场发展的如火如荼。在飞机城安排完工作下午六点我开始返回西京。天已经黑了,一路上只有车灯陪伴。电话响了,是章总,这么晚有什么事吗,已经习惯了章总随时布置任务,我并没有在意。

“章总”

“你在哪儿?”

“我正往回走呢。”

“几点能到。”

“大概11点”

“回来直接到报社来,我在报社外面四楼茶秀等你。”章总挂了电话。会有什么事呢,我想。

车子终于返回了西京,我坐的昌河面包已经是非常奢侈的待遇了,西京的道路上车辆越来越多,最多的国产车是夏利和奥拓,下来大概就数昌河面包车了。另外也会常见一些进口车辆,尼桑的蓝鸟,丰田的皇冠,本田的雅阁,这些进口车辆,有些还挂着黑牌子。

大街上依然很热闹,夜晚逛街的人还不少,音乐声此起彼伏,街面上灯红酒绿。我们不敢停留,直奔报社而来。

来到了报社楼下,我看见章总的司机杨哥在楼下等我,我朝杨哥走去,杨哥迎上来挡住我。

“在哪儿,上四楼,章总在等你,快去。”杨哥指了一下旁边的楼,轻推了我一下。

我迅速的来到了茶秀的四楼,看见章总独自坐在桌边,喝着茶,面色凝重。

“回来了,来坐。”章总招呼说。

我来到了桌边轻轻的坐下:“章总好!”

“吃饭了吗?”

“吃了,在飞机城吃的。”

“那就好,喝茶。”

沉默了一会儿,章总看着我说。

“你们主任要辞职,不干了。”

我诧异的抬起头盯着章总问。

“为什么,怎么会?”我从未想到过黄光明会辞职。

黄光明长得高高大大,学识渊博,做事干练,是报社有名的青年才俊,点子多,主意正,深得章总器重,与章总相互欣赏,颇为知心。

直到我了解了光明的情况后,我也是十分的佩服,深为景仰,甚至有些崇拜,就与王永涛一样。

光明是首都飞机大学高材生,主持过国内重大集会,是国内知名人士,受到国内外各界关注和重视,可以说是神一样的存在。他要辞职,任谁都不会想到,我很茫然。

“不管为什么,这次是留不住了。”章总落寞的说,我没有说话。

“不说了,你能不能接主任?”章总盯着我看。

真是爆炸性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我被冲击的不知所措。

“我?我不行,我接不住。”

我一时不知该说什么,语无伦次。章总很是失望,我们的会面很快就结束了。

人的每一个决定,都意味着一条岔路,人生就是在每一次决定中,弯弯曲曲的一路走了过来。

黄光明离职了,去了北京。我依然是外埠科长,只是站点越来越多了,工作越来越忙了。我依旧每天奔波在西部省的各个地方,继续建立新站,培训员工,指导老站提升业绩。

每日里忙忙碌碌,走遍了西部省的各个地方,很快的大部分地方都开设了新的外埠站,整个报纸的发行数量飞速提升,报社一片红红火火。随着发行数量的提升,报社的广告收入也大幅增长,这个事业算是成功了。

黄光明走后,报社认命了新的发行部主任,也是个美男子,高高瘦瘦的。新主任能力也很强,只是不能容忍外埠科的特殊地位。

一夜之间将外埠科与市内业务合并了,成立了一个统一的业务科,我成了业务科的科长。

对于这样的安排,我其实并没有什么意见,当然有意见也不会给我机会提的,实际上我是松了一口气。

以前虽然我名义上归发行部主任领导,却又直接向老板汇报,效率是高了,可这一安排造成的麻烦可大了。我受尽了其他员工的白眼、挖坑、小鞋、各种小动作。

一直以来我就不善于处理这种办公室政治,不希望把精力耗在这种事上去,更不愿意为此去逢迎巴结,察言观色,这便让我工作起来非常的不便。

我成了业务科的领导,事情更多了,日常除了要密切关注发行的增长,跟进投诉,培训员工,还需要协调其他部门的工作,甚至有时候还需要与政府部门打交道。

在业务口一定会得罪很多人,牵扯评价各站的业绩,奖优罚劣,不得罪是不行的,这相当于处于了风口浪尖上。对我的各种不满不断地向上汇集,不知不觉,莫名其妙的我就外放了。不知因何原因,主要是不会来事吧。

我先被放去了三桥站接任站长。在三桥站上,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调整,培训整顿,三桥站的业绩焕然一新。紧接着我又被调去雁塔站出任站长,于是,我又去雁塔站上班去了。

这个雁塔站,就是我首次进入报社落脚的地方,有些的员工还是当初带过的员工。不知道为什么整个站的业绩下滑了,不见容于上,必处之于下,于是这个棘手的站点就交给我了。

了解了站上的情况以后,我开始调整,首先撤换了几个班长,给大家做了一次培训,鼓舞士气,激发热情,又将几个影响团队士气的员工清理了,让真正能干的都看了希望,于是雁塔站的成绩又上来了。

其间还发现了一个私自印刷收据贪污报款的案件,交给了公安处理去了。做完了这些,工作一下子轻松了。主任又换人了,我再次被调回了发行部,重新出任业务科长。

人生总是起起伏伏的,要不该多么的无聊,这一切都是成长。

官复原职,我重新担任业务科长后工作一切照旧,只是为了高效管理开始了开发网络管理系统,业务科的人员又增加了几个。

发展至此,报社基本上进入了循环上升阶段,各项日常工作开始流程化展开,突发事件越来越少。创业期结束,该到了上升巩固的时候了,当然随着炎黄报在西京市地位的提高,老板也开始考虑要全国扩张。

各个部门着手培养人才,提升员工素质,为扩张储备人才。日子逐渐进入了平稳循环过程,直到九九年的五一,报纸的发行量突破了破天荒的五十万份,一举奠定了报社不可撼动的基础。

大约在九九年的六七月份,我因为上年度的评奖,获得带队旅游的奖励。一行三十多人浩浩荡荡奔赴西川省旅游,每个人都一扫疲惫,兴奋快乐。

我们游历了西川的名山大川,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旅游期间因一位站长大姐擅自行动,导致整个团队行程受到影响,对此行为,我对大姐提出了批评,大姐虽有不满,也表示接受。谁知随后的行程中,大姐不断向上反映我的问题,当时我并不知道。旅游结束,一行人高高兴兴的自西川返回。

一场风暴酝酿已久,已经来袭,只等我的出现。第二天,我照常上班,晨会结束,接到通知,主管发行的副总裁王总通知我去办公室见她。

王总满脸笑容,将我们旅游期间的事情娓娓道来,并不无遗憾的告诉我太木讷了。回程期间她已接到了大姐组织人力发来的不少材料,而我竟然不知道。为此我也很是惊讶,果然中年妇女不可触碰,姜还是俞老俞辣。

处理意见是,通知我暂停工作,回家待命。我摇摇头苦笑着离去。

“人生总是这么苦么?还是只有童年如此?”“总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