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极品国士 > 二十八章 基础科学

二十八章 基础科学

“鲁材,小梧,小五,你们怎么脸色这么差,昨晚做甚了?”一大早,看到几个孩子一脸倦意,面白如纸,眼圈深黑,苏大夫人不由得吓了一跳。

不禁怀疑起这几个孩子昨晚做了什么事情。

蹲在炉子前做饭苏烨倒是神采奕奕。

“阿娘,别管他们。他们好着呢。”

熊猫眼三人组飞速洗漱完毕后,齐齐挤到苏烨身边来,七嘴舌问苏烨问题。

前一晚,苏烨的书房里,苏烨给他们提了一连串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问题,在此之前,他们认为最大的世界也就是竹山县城了,听了苏烨一席长篇大论后,他们一夕之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天上有什么?

脚下的土地是什么承载的?

天圆地方是否是真的?

怎样才能跳出脚下的大地,飞到天上,看看生活的这块土地到底是个什么形状?

这些,是苏烨口中的“宏观世界”,还有一些,就是他所说的相对贴近生活的东西了,比如,怎么才能让电普遍应用?怎样才能开启工业时代?怎样才能进入电力时代?怎么才能进入互联网时代?

很多东西,他们听的一知半解,所以就需要苏烨给他们解释。有的东西,苏烨会详细解释,有的东西,则是只言片语带过。

用苏烨的话来说,就是做事要有个先后顺序,要先从简单的入手,再做难的。

有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提高粮食产量,提高人均寿命,提高医疗卫生条件。

这些他们一听就懂,而且很激动,难的是怎么去实现这些理想。

提高粮食产量!

生病后很快能治好!

天花,肺痨之类的病也能治好!

就这几个目标,都足够他们热血沸腾了!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学习理论,二是要亲自动手实践。

一切科学的基础是数学,学好数学比什么都重要!

苏烨不敢说自己数学多厉害,苏烨也没想过能一步登天。

他要做的,是把钻研自然科学这个信念传播出去。以及,把一些基础知识记录下来传播出去。

在学术研究这一块,方向比什么都重要。而先人的积累更可以说是无尽的宝库。

想象一下,如果在爱因斯坦年轻时就把“相对论”的相关知识和结论告诉他,那么20世纪的物理学将会获得多么大的飞跃?

当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仓廪实而知荣辱,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也证明,人要先填饱肚子才会去考虑造福社会。

这也是苏烨会跟他们说起化肥农药育种水利等方面话题的原因。

“从0数到10会不会?”苏烨问道,昨晚光普及阿拉伯数字就已经让他心累。要知道,阿拉伯数字对现在的鲁材小梧小五三人来说,等同于一门鸟语。当然,为了日后的教学方便,苏烨顺便开始教他们26个英文字母,等以后学习元素周期表啊,二元一次方程组啊,就省的要再教abc了。

当然,现在无论是阿拉伯数字还是英文字母,在大唐都是独一份。

“烨哥!我已经记住了!”小梧高高举起手,随即从一旁拿了个小木棍在地上比划起来,口中还念念有词:“0,1,2,3……”

见他一口气数到了10,苏烨满意点头,看向另外两人:“你们呢?”

鲁材和小五齐齐点头:“我也会了!”

“光记住还不够,”苏烨伸出四个手指,“这是几?”

“4!”三人异口同声道。

“这呢?”他又多伸出三个手指。

“7!”

反复测试几遍,确认他们真的弄懂了010的含义,苏烨开始提问英文字母。

怕他们一下难以接受,苏烨先教他们从a到e五个字母,别看这些是后世幼儿园小孩都会的东西,苏烨教起来,费了好大一番功夫,习惯了横平竖直四四方方的毛笔字,看这些字母仿佛在看天书。

实在没办法,苏烨只能让他们死记硬背。

这和阿拉伯数字不一样,阿拉伯数字你可以在汉字里找到对应的,也可以具体解释出来,字母这东西,你怎么解释?

这三人里,小梧年纪最小,学习兴趣和天赋最高,哪怕英文字母对他来说很困难,可他还是把5个字母给写出来了。鲁材和小五费了半天力气,也没有写出来。

“阿烨,这什么字母太难了,你还不如教我学数学呢,学这个有什么用?”鲁材抓着脑袋垂头丧气蹲在一边。

他搞不懂这种扭扭曲曲的东西学来干嘛,一点也没有数学有意思。

“有用!而且非常有用!”接着,苏烨告诉了他们为什么有用。

古代识字注音方式是反切法,民国时期的赵元任先生创造出了拼音,此后拼音成了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比起反切法,拼音无疑更有效更方便快捷。

“懂了没?”说了半天,说的自己口干舌燥,苏烨期待地看着鲁材三人。

然而……

摇头。

三人很一致地摇头。

“没事,不懂没事,先记得怎么读怎么写。”

“那……实在记不住怎么办?”鲁材和小五小心翼翼问道。

“记不住,小心我揍你们!”苏烨立刻瞪大双眼。

鲁材三人不禁浑身一哆嗦。看苏烨的表情,他们相信他是一定能做出来的。

吃罢饭,日头高悬。

眼见时间不早,苏烨叫上鲁材三人出发去夫子家。

“等等,这个你们背上!”出门前,苏大夫人让苏烨背上一小麻袋精米,粗粗估计了下,足足有三四十斤。另外还有两条肉干。

这可是精粮和肉!

苏烨有些吃惊,要知道,这个年代,大家日常一天两餐,吃的还都是夹了糠的粗粮。

“愣着做什么,还不赶紧去夫子家!一下多了三个人,这点束脩还是太少了,唉,新谷还未筛出来,待日后再补上吧。”

在苏大夫人严肃又急促的催促声中,苏烨背着肉干和精米带着鲁材三人往夫子家走。

苏家庄并不大,夫子家在庄西南方向,处于周围几个庄子的交界处,小五认路,在前面领路。

稻谷已然收割结束,放眼望去,田里都是金黄的稻茬儿,家家户户忙着处理谷子,空气里到处弥漫着谷子的香气。

“阿烨,你自己都能教我们,干嘛还要让我们到夫子那里去学?夫子教的未必有你好。”路上,鲁材皱着眉不解问道。

“好问题!”

苏烨微微一笑,“就我一个人能教几个人,以后咱们还有其他事要做,难道我要一直教其他人吗?那还怎么去做生意,去赚钱?夫子就不一样了,他有教学经验,如果我把我会的,教给夫子,那么日后他就能教给更多人了。”

苏烨自认为不擅长也没耐心和兴趣教书,然而这件事必须有人做,专人专职,索性就交给擅长的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