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极品国士 > 第七章 唐人高尚的道德水平

第七章 唐人高尚的道德水平

晨光微熹,苏烨早早就从床上爬了起来。要不是今天有事要做,他还真舍不得从这铺着凉席,围着蚊帐的床爬起来。

夏日天一向亮的早,按照历法,这是武德年的七月份,已是中旬,到了农人收稻的时节。

苏烨喊醒小五,自己飞快洗漱后,逼着不情不愿的小五也简单洗漱一番。

唐代可没什么感冒药抗生素之类的东西,为什么古代人平均寿命那么短,一是粮食少,二是战乱多,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大家的卫生意识不强。一旦出现寄生虫病,传染病等疫情,那就不是一家一户的事,而是一片一片地区人口死亡。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古代人那么惧怕疫情的原因。

苏烨不敢保证自己一辈子不染上传染病,寄生虫之类的,他能做的,就是提前预防。

这时代的人都不怎么重视卫生习惯,其他人他管不着,苏家的人从上到下从今以后都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接着,苏烨和小五用陶罐煮了整整两陶罐的饭,在他们煮饭之际,苏家的下人们陆陆续续起来了,苏烨让小五吩咐下去每个人都要洗漱干净,并且要找时间把庭院以及他们居住的地方打扫一遍。

尤其是夏季,蚊虫叮咬,高温助攻,疟疾,腹泻,寄生虫什么的,很容易趁虚而入。

当煮好一罐加了鱼肉盐菜油的咸粥后,正准备煮另一罐甜粥时,小溪出现在灶房门前,她只是苏家的帮工,晚间回到自己家睡,早晨早起就来苏家干活,饮食喝水都在苏家解决,同时,苏家每年还会给她家两斗精米作为报酬。

“大少爷,你们怎么起这么早?”小溪用力揉揉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眼睛。

“你忘了我昨天说的,咱们今天去县里找铁匠打两口锅。”

这小丫头揉着眼睛,一副傻乎乎的样子,显然还没睡醒。

不过听了他的话,小溪顿时清醒许多,她眨巴眨巴眼,半是期待半是怀疑地看着苏烨。

古时候人都是很信天地鬼神这一套的,作为穿越人士最好的借口就是都推给神仙,比如傻了十六年突然清醒,那是魂魄归位,比如脑海里出现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那是神仙传授的。

神仙传授的!

谁敢质疑?

谁质疑谁举证!

有本事你也让一个疯了或者傻了十几年的人清醒过来!

苏烨一开始就在心里打好了撒谎的腹稿,打算如果有人问他,就说是溺水时神仙传授的。

而他醒来时,那个郎中的话无疑又给这种可能性做了背书,大大印证了他的话的可信性。

这件事随着郎中的离开在十里乡传开了,当然,苏烨是不知道的。不过,至少这个借口在苏家是行之有效的,当他要做一件事之前,就说是神仙让他做的。

小溪对神明还是很敬畏的,只不过之前一直当成小孩的大少爷突然变得这么的聪明沉稳,他一时还不能适应,是以,对他的言行,还持有保留意见。

除了她以外,苏家上下其他人是深信不疑的,尤其是苏大夫人,简直把自己儿子当成了神仙座下的小金童,宝贝的不行。

“烨儿,你怎么又在煮饭?让为娘来做就行了,你快去多睡会儿,或者温书习字去!”特别宝贝儿子的苏大夫人这时也梳洗好走到灶房门口正打算做饭,看到儿子淘米做饭,不由皱起了眉,昨晚那顿饭就是儿子做的。

自从儿子醒了后,就跟变了个人似的,聪明是聪明了,人也勤快不少,就是总会做些出人意料的事。

在苏大夫人的心里,做饭家务这些事,还是女人或者下人的活,她的儿子要做的是跟着他父亲学习庄子的管理或者好好读书,争取日后能吃上官家饭。

“阿娘,儿子喜欢自己做这些饮食,再说,儿子大了,为阿娘做这些是应该的!”

苏大夫人听完这一席一本正经的话,突然眼角一红,她垂下头擦了擦眼角,再抬起头来,脸上是欣慰的笑容:“烨儿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孝顺为娘了。”

趁这机会,苏烨和苏大夫人说起了去县城看看的想法。

“什么?”苏大夫人微微提高了声音,“你去县城做什么?天气如此炎热,路途又十分遥远,加之昨天你刚刚溺水,怎么突然想到去县城了?好好在家里待着不好吗?”

苏大夫人不无严厉地道。

疼爱儿子是一回事,但她再也无法承受那种失去儿子的恐惧了。

苏烨双手扶住母亲有些微微颤抖的双臂,直视母亲的双眼,道:“梦中老神仙教了儿一个打造炊具的法子,儿子不想拖延,若是拖延下去忘记了那法子,岂不是辜负了这一番奇遇。”

“老神仙教你打造炊具……?”苏大夫人止住了颤抖,一听到老神仙,好奇和敬畏就暂时压制住了恐惧。

“可咱们炊具用的好好的,何必再打造炊具?”

“儿也问了那老神仙同样的问题,老神仙说那新的炊具由铁制,咱们用的这种镬由青铜造,对人体是有害的,会中毒的!而这陶罐,阿娘你看,是不是只能盛很少的饭食?而老神仙教儿的那新式炊具,不仅无毒且对人体有益,而且一口锅还能做十来个人的饭食,这种对百姓有益的东西,会增加善缘,岂能不做?”

苏大夫人懂了,这是老神仙让自己儿子在人间做好事积德呢!于人于己都是好事,不做,那就是害人害己!

这还有不答应的道理!

在苏烨临行前,她还从苏农那里要了两贯钱要给苏烨,被苏烨笑着推辞了。

“这种好事,想必城里的铁匠也不会收钱的!”这种动辄道德绑架的借口苏烨简直信手拈来,神奇的是,不仅他母亲信了,小五和小溪也信了!

苏烨三人两手空空就上路了,家里本来是养着四头耕牛的,不过正值农忙时节,牛要给整个庄子用,所以他们只好步行赶路。

说起来,这耕牛是苏家向官府申请养的,使用权却是整个庄子的。

苏家庄总共不到一百户人家,

田地有五百多亩,苏家有一百五十亩,除了他家的四头耕牛外,庄上其他有余力的家庭也有养耕牛的,只不过养的都是一头。

这些耕牛全部都是自养,使用权归整个庄子所有。当然,官府是会给补贴的,庄户也会出人或者出物,总而言之,养牛是不亏的。

但,苏烨还是觉得这苏家庄民风很淳朴,出乎他的意料。不是说穷山恶水出刁民,经济水平低下势必道德水平很低吗?

怎么苏家庄的人民们都相处的其乐融融呢?

虽然有苏炆母子这种不和谐的音符,但主旋律还是很积极的。

他老爹苏农也没有搞那些侵占土地的勾当,还在庄里免费办村学,请小溪这样的帮工,还给饭吃还给粮食作为报酬——要知道,唐朝粮食可是硬通货!

这和苏烨想象里一个个面目狰狞动辄大打出手的唐人印象,相去甚远!

而这,还只是开始,接下来他遇到的事,更让他为唐人高尚的道德水平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