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将军无双 > 第二十九章 报盟恩 雒阳相聚

第二十九章 报盟恩 雒阳相聚

张义轻声说道:“段贤弟,进去再言,进去再言!”

段兴不解,但还是将张义请进屋内。

待得段兴将门掩好,张义便迫不及待的说道:“贤弟,你我皆是常侍的人,愚兄也不卖关子,如今你我身处险地,还是早日离开,返回雒阳为妙!”

段兴疑惑的问道:“张兄这是各自,弟从雒阳过来,乃是奉了父亲的命令与托付,要留在此处,重建段氏,远离雒阳是非,为何还要回去?”

张义说道:“贤弟糊涂,此一时,彼一时也。

这许勇乃是狼子野心,背信弃义之辈,贤弟若是留在这里,一着不慎,身死是小,族灭是大啊!”

段兴不悦道:“张兄这是何意?为何污蔑许君?”

张义冷笑道:“污蔑?嘿,你今日没看到吗?我们奉了常侍之命,前来请他带兵前往雒阳,许以高官厚禄,然而呢,他却不置可否,反而问我们来的时候有没有人知道。

他想做什么?无非是心中打算,将我们拖在这里,等到常侍与那些奸臣分出胜负,再做考虑。

若是常侍胜了倒好,他不敢为难我们,若是常侍他们显露颓势,那许勇,一定会将我们的首级交给那些奸臣,以做进身之资,贤弟啊,愚兄还好,可你身负段氏之未来,岂能将段氏置于险地,毁于小人之手?”

段兴听完,默默的考虑了一会,稚嫩的脸上,一张与其不符的睿智的眼睛闪烁着火光。

良久,他说道:“张兄请回吧!”

张义一愣,问道:“贤弟这是何意?”

段兴摇头说道:“弟不知道来的时候,张常侍跟兄长说了什么,但弟来的时候,父亲跟我说过,许君可以托付,无论怎样,段氏必须留在燕县。

大伯所留下的遗嘱也有言:许君忠义过人,重情重义,虽不许与我等是一路人,但只要我段氏不负他,他必不负我段氏。

所以,弟虽愚笨,但既然父亲和大伯都有叮嘱,弟又怎能违背?

今许君不负我段氏,我段氏亦不负许君。

况且,张常侍既然派兄长前来,那么,说明雒阳的局势并非尽在掌控,故而,与其回去坐以待毙,不如留在此处,相信许君!”

段兴说完,便将张义退出房间,临关门前,又说道:“张兄,看在你我日后或许需要相互扶持,弟再说一句,既然张常侍让兄过来,想必心中已经有了打算,张兄莫非觉得自己的谋略和心智胜过常侍?

再说了,既来之,则安之,与其在雒阳受尽侮辱而死,死在这燕县,倒也清净,不是吗?”

说完,直接关上房门,不理会脸色莫测的张义。

张义在段兴的门外站了一会,长叹一声,返回房间,只是,他恐怕是睡不着了。

次日一早,许勇便再次召集了两人前来,没有丝毫前奏,直接说道:“两位,许某经过一夜考虑,决定不参与朝堂中的事情,张兄,代许某谢过张常侍的好意。

不过,先前许某的承诺依旧有效,即庇佑张氏,段氏一族,张兄,你可回禀张常侍,只要他愿意将张氏迁往燕县,许某可以承诺,二十年内,只要张氏,段氏不违背许某所定之律法,则许某保两家之荣华。

纵然有犯法之辈,二十年内,亦不诛两家全族。

在此期间,若是两家有立下功劳,许某亦不苛重赏。

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二十年内,两家不会血脉不会断绝,两家之财富,我许某及麾下,亦绝不会贪墨半分。

此,乃许某之诺言,许某可立书以证,两位觉得如何?”

段兴当即拱手拜道:“多谢许君,我段氏这就迁往燕县,日后,段兴就有劳许君照顾了。”

许勇看着段兴,他身上,似乎有着段荣的影子,当即说道:“放心,我许勇虽无霸王举鼎之能,但一早而九鼎,只是,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还请段君约束族人,莫要犯我燕县律法,否则,许某有情,律法无情,虽不至于让段氏血脉断绝,但亦当诛首恶,绝不容情!”

段兴再拜道:“理当如此,无法则国难治,段兴自会约束族人。”

许勇点点头,看向张义。

张义看着两人达成共识,脸色更加难看,但如今,张让虽权势依旧,但却无暇他顾,且他身处燕县,许勇的地盘,也不敢发怒。

只能脸色难看的说道:“许君,这么些年常侍给了你多少钱粮便利,如今,你就如此办法常侍?”

许勇摇头失笑道:“张兄此言差矣,当初许某与你说过,常侍在暗中支持许某,许某则在常侍遇到危险之时,庇护其族人,不使其血脉断绝,可是,许某可没有答应要保护常侍!

况且,张兄身为宦官,想必心中清楚,你与张常侍等宦官的权利来自天子。

而自古以来,一朝天子一朝臣,尤其对于你们而言,更是如此。

你们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称之为天怒人怨亦不过分,如今你们最大的靠山已经殡天,放眼天下,举世皆敌,若是还能有外援,亦不会求到许某的头上来。

张兄,许某不过区区一县令,这些年,纵然得到了常侍暗中相助,但倾尽全力,士卒亦不过万,良将两三人,如何能敌得过满朝公卿大臣?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段常侍才将段氏最后的血脉送来燕县,一旦他们失败,有他们吸取朝中大臣们的火力,则我燕县则能保住你们两家。

纵然有个别大臣想要斩草除根,许某自不会坐视不理。

许某虽出身卑微,但亦之义之一字,既然与常侍达成同盟,许某便会庇护尔等。

若是许某入了雒阳,胜了且不说,一旦失败,则满盘皆输,这也是当初常侍和许某所担忧的事情。

故而常侍他们才在暗中支持许某,为的就是给你们张氏和段氏留下一条后路。

既然已经达成协议,为何今日,却有这空白圣旨?莫非是张兄你自作主张,要坏常侍大计?!”

说到最后一句,许勇声色俱厉。

张义闻言,犹如晴天霹雳,冷汗淋淋,瘫软在地,喃喃说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某坏了叔父大事,这该如何是好?”

旋即,他爬了起来,跪伏在许勇脚下,声泪俱下的哀求道:“许君,许君,张义知错,张义知错,叔父让我带着家族嫡系和钱粮,赶来燕县,同时,这封圣旨,其实是要封许君为东郡太守,是张义自作主张,将张氏一族置于险地,张义死不足惜,但求许君看在当初的情份上,救救我张氏一族,许君,求求您了,张义若侥幸不死,必将为许君当牛做马,以报答许君!”

许勇看着痛哭流涕的张义,叹息道:“你没有将家族嫡系带来燕县,这都过了许久,怎么张常侍也没有发觉?”

张义痛哭道:“自先帝殡天,叔父自感危机,早已经下令族人收敛家财,小心谨慎,不许族人轻易前往皇宫,他亦很少前往族人所藏匿之所,一应事情,全部交给了我。

我虽然也身处宫中,但名声不显,很少有人知道我很叔父的关系!”

许勇叹息道:“唉,张常侍糊涂啊,如此一来,恐徒生波折,也罢,也罢,当年若非张兄,许某未必能与常侍达成同盟,既然如此,许某便带兵前往雒阳一趟,看能否救出常侍族人,以免世人说我许勇是背信小人!”

张义连连磕头,说道:“多谢许君,多谢许君!”

许勇说道:“张兄切莫先言谢,能否救出张氏族人,还需张兄相助!”

张义连忙说道:“许君有何吩咐,张义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辞!”

许勇说道:“既为同盟,这些年承蒙常侍暗中支持,许某亦当尽全力,还请张兄先返回雒阳,联系族人和张常侍,许某会带着一万精锐之师,分散前往雒阳。

但是,雒阳乃京畿重地,一万人马,难以掩饰,所以,有劳张兄和常侍帮忙寻找隐蔽一点的地方,只要我的人马集结的时候,不被发现,剩下的,就交给许某。

其次,许某不会带领人马进入雒阳,但许某会进去,而后,若是情况不利,张兄需第一时间将族人送出城外,至少也要送到东门处,许某才能保证你们族人的安全。

这段时间,你们可以转移家产,但不可走漏风声,若有危险,必须壮士断腕,亦不能让人知道许某大军所在!”

张义早已没有了主张,只管点头。

许勇继续说道:“情况紧急,你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常侍和朝中大臣生死相搏,为免耽搁时日,许某便不留张兄,张兄速速赶往雒阳,三日之后,许某当带兵前来,燕县里雒阳并不远,五日之内,张兄一定要准备好地方!”

张义连忙说道:“一切都依许君,张义这就赶回雒阳!”

随后,张义冲冲而去,许勇有宽慰了段兴几句,立刻对着身边的李小说道:“立刻去吩咐太史慈,牛猛,召集士卒,同时,派人快马加鞭,赶往濮阳和乘氏,让我大兄二兄带领人马,前往雒阳许我汇合!速去!”

李小连忙拜道:“喏!”旋即如风般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