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兴宋 > 第三十五章 三国,三国

第三十五章 三国,三国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长啸和尚这一开讲,众人便听的彻底入了迷。

先前好些闹着要走的人,这一刻更是庆幸不已,自己幸亏留下了,不然肯定会后悔死!

这特么是什么神仙故事,也太曲折动人,引人入胜了吧?

这一刻,整个小店里安静无比,只有那长啸和尚说书的声音不断响起,或激烈,或急切,或平缓,或疑惑。他的声音完全把这些人的心神都吸引了进去,讲到精彩的地方,众人更是忍不住轰然叫好。

不过,长啸和尚只讲了三回,说到袁绍和董卓在宴会上拔剑相向,眼看二人便要打起来,正是精彩的地方,他偏偏就在这里戛然而止了。

众人只觉得,这和尚那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竟是如此的刺耳。

这断章狗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那么的令人痛恨啊。

“老和尚,接下来如何了?你特么怎么不讲了?”有人猛地一拍桌子,直接站了起来。

“好秃驴,再讲一话,再讲一话!”还有人朝他鞠躬,用央求的语气喊道。

甚至于还有人嗖的一下,就把一吊钱,砸在了长啸和尚脚下:“怎么滴?担心爷没有赏钱吗?速速讲来,多得是你的好处!”

有了这人带头,不一会儿,长啸和尚面前就刷刷刷多出了个钱堆。

有些铜板还砸到他光头上,发出嘚的一声轻响。

梁师成看的心中气愤,忍不住想站出去为和尚打抱不平。

这些人太没道理,把钱往脸上砸,这不是侮辱人吗?

不过,赵佶却拦住了他,“你没看到那大和尚被人用钱砸了,却反而更开心了吗?”

长啸和尚那一张胖脸的确笑的跟个孩子似的。

他现在缺钱啊,被宋进索要一大笔润笔费后,和尚的积蓄早就一空。

这些赏钱按照契约,他和宋进是三七分,他只得三分,但那也是不少钱了。

“诸位,且安静一下,听老衲一言。”

长啸和尚一抬手要说话,众人连忙闭了嘴,生怕吵着他了。

只是大家以为他要继续说书呢,哪知道这货却十分光棍的说道:“不是本人不讲,奈何那湖海散人,就只将书稿写到了这里。欲知后事如何,且等明日吧!”

“怎么会这样?这也太可惜了吧。”

“大和尚,那湖海散人到底是谁?你把他真名报上来,我们寻他去!”

群情顿时汹涌起来。

“这不可说啊,不可说!”

众人对他怒目而视,有人大喊道:“逮住这死和尚,今日他不说清楚,便不让他走!”

竟然有人要来围他,和尚眼看有几分不妙,连忙干笑了几声,突然从地上跳起来,就朝店外跑去,那兔子般的迅捷和他肥胖的体型极不相称。

众人追着长啸和尚在甜水巷一阵狂追,也是引得人人侧目,好奇不已。

这一刻,这花和尚心底又是慌张,又是兴奋,复杂的没边了。

之所以慌张,是因为众人的表情着实可怕,好似他不说出湖海散人在哪,就要对他严刑拷打似的。

而兴奋,高兴,那自然是因为,他清楚之所以会这样,完全是因为这部三国演义的魅力太大了。

这种被人追着走的待遇,怕是只有京中舌辩魁首卢公子才有吧?

“老衲果然没有看走眼,这书稿要火了,而和尚我也必将因此名噪一时。那三百贯,值了,值了!”

他高兴的简直想长笑三声。

再说来客居那边,长啸和尚和一干看客跑出街去,赵佶却坐在桌前,也是怅然若失。

他还无法从刚刚三国的剧情之中走出来,竟然举着一个空杯子,在那边做饮茶的动作,饮了好一会儿这才发现杯盏里没有茶。

“三国、三国,如今天下,又何尝不是三国呢?”

赵佶低声喃喃。

此刻大宋的北面有辽,西边有西夏,正是三足鼎立的局面。

只是和汉末不同的是,那时的三国之争是内乱,此刻的三国却有两国都是外族。

而三国当中最强的,当属北方的辽国。

辽人军力强悍,宋人每年都要向辽交纳岁币,以保平安。

一百多年前,儿皇帝石敬瑭将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卖给辽国之后,大宋北地便无险可守。

那些地方,就仿佛一块巨石压在宋人心头,无法释怀。

宋朝耗巨资,养重兵,也是为了防范辽国。

收复燕云,是赵佶父兄神宗、哲宗一直以来的心愿,赵佶很希望这一切能在自己的手中实现。

“如今大宋百业待兴,正是大展宏图的好时候。将来会怎么样谁又说得清呢?”

遥想三国历史,赵佶莫名的豪情万丈起来。

这货的想法是很好滴,但现实却是很残酷的。

他只有志向却没有实力,更没有为之努力。如果一切按照原历史发展,二十多年后,赵佶便会和北方崛起的金国签订海上之盟,联手灭辽,辽国岌岌可危。

当时这货大概是很意气风发的吧,觉得先祖都没能实现的荣光,将要在自己的手中实现。

可惜,他就是个悲剧。

最后结果不言而喻,辽国没有了,宋朝直接面对更加强大的金人铁蹄。

最终北宋灭亡,赵佶被掳北上,被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

“湖海散人,真乃妙人,若是能见到此人,真想和他畅饮一番!”

赵佶特地要了一壶酒,痛痛快快的喝了,这才慢慢回宫去了。

“今后每天都派人来这里,将那三国演义的书稿,给朕抄录回来,朕要看!”

一边往回走,赵佶也不忘吩咐道。

同时,他心底也是非常好奇:“如果不出意外,宋家那小子的店,大概能借这部书,再次火爆起来。只是……那小子和那湖海散人是何关系,高人为何要帮他?”

赵佶首先想到的便是,这湖海散人,便是宋进的爷爷宋承旨。

但他仔细琢磨了一番,便摇了摇头。宋老头虽然学识渊博,但素来清高,对这些市井之书,大概是十分不屑的,不可能屈身写这个。

“去差人查一查,这湖海散人到底是谁,但是要记住了,不可用强,不要惹的高人不快!”

赵佶还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吩咐道。

“官家放心,这点事奴婢肯定办的妥妥的。”

大太监王于林拍拍胸脯保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