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带着城池闯三国 > 第11章 这里空气挺好的……

第11章 这里空气挺好的……

免得耽误了前辈行程。

刘乐轻飘飘一句话,瞬间把邯郸淳从收集到好笑话的喜悦中拽了出来。不过是对坐闲聊了一会,他居然忘了警报尚未解除,他厚着脸皮坐在这里,是打着肚子饿的旗号,刘乐默许他留下吃饭,却并未邀请邯郸淳暂且住下。

邯郸淳肠子都悔青了。

早知如此,刚才就该一步到位,直接厚着脸皮说想留下……

待会吃过饭,又该如何自处?

邯郸淳很想说老夫改了主意,但他是德高望重的前辈,先前含忿抽身,断然拒绝了胡昭的用食、暂住邀请,话说得太满,转起弯来自然颇为不易。改口说肚子饿,对邯郸淳而言已是相当委屈的退让,按常理,自己先退让,接下来刘乐就该顺势邀请自己住下,化干戈为玉帛,刘乐却……

这小子是不懂规矩,还是故意的?

真当老夫馋你这口吃的?

老夫只是馋你的字而已!

邯郸淳望向胡昭,胡昭也正望着他,各自从对方眸中,看到几分无奈。胡昭自然明白老友所想,可他虽是刘乐的老师,却也只是客居在此的西席,若刘乐坚决反对,胡昭其实也不好硬把邯郸淳留下。尤其是老友有错在先,在守孝地喧嚷,触碰到了刘乐逆鳞,胡昭自己都没底气帮邯郸淳说话太多。

看这情形,不让刘乐把心头的怒火倾泄干净,这事儿怕是没得商量……

胡昭向邯郸淳使了个眼色,暗示老友,先把饭吃了再说。

邯郸淳坐腊了。

先前有不愉快,主人家不留,邯郸淳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赖着不走。

于是这顿饭,邯郸淳吃的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多年以后,邯郸先生完全记不得,那顿饭吃了什么,就记得坐立不安,就记得心急如焚,就记得心神恍惚,就记得自己吃得很慢,很慢……

然而吃得再慢,也总有下桌的时候。

吃完饭,邯郸淳全然没有动身的意思,象是忘了先前自己放过的狠话,只顾拉着胡昭闲聊。那年青仆人没参透主人心思,见天色不早,恐误行程,跑去请示何时动身回高平,邯郸先生气得鼻子差点都歪了。随便找个缘由,把那仆人骂得狗血淋头……还不敢骂大声,深恐刘乐不喜,翻脸赶他走人。

最后还是胡昭实在看不过去,老这样拖着也不是办法,索性把话挑明。

“老师想留前辈小住几日?”刘乐皱眉。

“是啊。”

“可是前辈先前不是急着回高平?”

“这个……为师舍不得他走,料想晚几日回去也无妨。”胡昭笑着挡刀。

刘乐叹息:“福伯年纪大了,一下子来这么多客人,怕是照顾不过来……”

“子淑的仆人也不会闲着,料想不致叼扰福伯太多。”

“冈子上荒凉,恐前辈住不习惯……”

胡昭默然,这句他不方便帮老友挡,而且他算是看出来了,刘乐摆明了就是要邯郸淳自己表态。邯郸淳也是心知肚明,老脸通红,嗫嚅好一会,终于横下一条心,负手望天,打着哈哈道:“老夫突然发觉,这里空气挺好的……”

刘乐面庞上的冰霜终于褪去,隐约有了几分笑意。

事实上,这小半日相处下来,刘乐对邯郸淳的恶劣印象,早已改观许多。邯郸淳的性情其实相当不错,而且对方毕竟是长者,又是老师的知交好友,无论如何得给些面子。若非心中莫名喷涌的怒火久久未能平息,刘乐怕是早就鸣金收兵,不至于逼到这种程度。

平心而论,刘乐自己都觉得这事处理的有些过分。

主要原因,应该是本尊残存的本能意识作祟,本尊至孝,父母早逝仍在荒野筑衣冠冢守孝,对亡故双亲的眷恋之情不言而喻。本尊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又痴于武道,待人接物方面显得不是那么得体,倒也不难理解,邯郸淳先前的咆哮,毫无悬念地激起了本尊滔天怒火。

这是没奈何的事情,占了这具身体,本尊对“孝”的重视也继承下来,那股烦恶总得渲泻出去,否则天知道会不会落下什么后果。委屈了老前辈,也只能怨他咎由自取。刘乐并不担心邯郸淳的承受力,以这位前辈的性情,大概睡过一觉就能自愈,倒是本尊情绪的突然爆发,着实让刘乐有些意外,看来意识的融合还没有彻底完成。

“既如此,前辈且住下,若招待不周,还请见谅。”

邯郸淳感动得眼泪汪汪。

老夫容易吗……

于是邯郸淳主仆,在伏牛冈住了下来。

昔日刘乐重伤,不宜劳顿,没敢接回府中,叔父叔母就住在冈上看护,免不了带几个婢仆帮手,在这守孝之地又搭了几间草棚。刘乐伤势痊愈后,那些草棚空置下来,有现成住处,稍稍收拾一下,邯郸淳主仆便安顿下来。

人是很奇怪的生物。

为留下来,邯郸淳可以厚着脸皮,忍气吞声。得到邀请后,欣喜之余,却又暗恼刘乐晾他太久,并不吝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刘乐想必是刻意如此,躲在一旁冷眼看他的笑话,心中又生出些许幽怨和愤懑。

用完晚食,几人在冈上散步,刘乐以身体困倦为由,婉拒了邯郸淳秉烛夜谈的邀请,施施然回房,关门,睡觉。邯郸淳呆楞着,在小风中凌乱,想到自己整个下午各种示好拉近关系,就是为晚上有机会跟刘乐探讨书道,落得的,却是这个结果……邯郸淳抓狂、无助、愤愤不平,心都快碎了,

是夜,邯郸淳拿着那幅字,如痴如醉地看啊看。

越看,越觉得刘乐运笔如天工开物,妙至毫巅。

是以越看越惊奇,越欣喜。

欣喜之后,便是怅然。

想到写出如此绝法的人,就在隔壁酣睡,可自己却无法与其探讨,只能独自对烛琢磨,邯郸淳犹如百爪挠心,悲愤得想纵情呐喊,渲泻一番。

可他不能,也不敢……

天亮时,折腾了一晚的邯郸先生,带着满腹怅然和不甘,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