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原始崛起之文明与帝王 > 第十四章 大象也不是好惹的

第十四章 大象也不是好惹的

绕过一丛浓密的灌木之后,大山就发现了那群怪物了。他们有着快有3个人一样高的身躯,浅灰色的身躯和犹如石柱一样的四肢,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那两个犹如圆盘一样的耳朵,和长长的鼻子和牙齿了。

没错,大山他们遇到的就是大象了,而且还是大象中比较庞大的一种。这里一共有三条大象,五条中象和四头小象,正慢悠悠地在树林里游荡,旁边有一条小溪从山洞里慢慢流出,大象们用鼻子吸起小溪里的水,似乎要准备洗澡。

大山观察了这些巨大的动物,不就是黄牛的巨大版吗,要是自己带着这些巨型野兽回去,肯定会得到族长的赏赐的。而且他发现身这些巨兽体越大,行动着越慢,所以,心生歹念的他,翻下马来,慢慢地向那些巨兽走去。

越走越近,大象们还是没有反应,大山心中一喜,胆子更大气来了,走到一个大象面前,摸着他们的象牙,直接想拿着一个绳子往上面套。

这一套,可不得了。大象本来对这群走得又慢又小的人类没有兴趣,谁知道他们还敢欺负上来,不知道往自己头上丢什么东西,大象当然不能忍啦。

“哞”的一声,大象直接甩动着它的头,巨大的力量直接把大山帅飞出去,重重的砸在地上。大山没想到这些怪物那么大力,没有丝毫注意就被摔晕了,后面的族人看情况不对,赶紧跑过来把大山搬走,堪堪地劈开了大象砸来的夹杂呼呼风声的长鼻,“啪!”的一声,打得地上满是尘土。

“大山,大山。”族人正叫唤着被砸晕的大山,大山经过几次拍打才反应过来,赶紧跟着族人翻上马去直接跑走。身后传来大象的巨吼声,震得树林哗哗地响。

大山回头看了看,发现已经没有大象的身影后,才跟着族人气喘吁吁地停下来。不禁害怕不已,背后都吓出了冷汗,心想要不是族人救了他,他早已一命呜呼了。

在看着这个就自己的族人,平时经常神气地看着他们,好像自己了不起一样,经过这件事,他才发现若不是林远看重了他,他什么也不是。

他赶紧对着这名族员道了谢,族人们惊讶地看着他,听到他的谢谢之后也流出了笑容,马上就冰释前嫌了。平时虽然对这名领队不怎么服气,但还是很遵守他的命令的,毕竟是族长亲自下的命令。

脱离险境之后,大山他们和留守在原地族员开始探讨着捕捉大象的方法,最后,他们还是选择了林远族长得方法。并进行了试探,这一试探,可不得了,这群威猛的巨兽一看到火焰和声音就开始逃跑了,简直比黄牛还快。

知道大象这一弱点之后,大山他们在地上设置索套,一端系在大石或树上,当大象脚踏入索套时,旁边的人会一跃而入拾起地上的绳子,扯紧索套,将大象足困住。索套是用特殊的材料制成,非常结实,足以应付象足的拽、拉、扯。然而困住的大象也不是好欺负的主,不过大山他们也狡猾,知道这些巨兽坚持不了多久,当大象被困数天,精疲力尽后,众人拥上来将大象捆缚,这大象便彻底成了他们的俘虏。

看着这一个个巨大的野兽被他们给抓获,大山众人们发出欢快的呼声。这次虽然没有见到族长吩咐的马,但这些巨兽显然比马更能拉吧。一个个都开始幻想着回去时,族里其他人那惊奇和佩服的眼神了。

随着大山带着队伍浩浩荡荡地返回龙汉部落时,林远可开始了炼铁大业的倒计时。为了达到更高的温度,林远还造了几个内壁贴着锡箔的陶瓷送风管道,其实也不叫锡箔,就是用风车将管道低速匀速旋转,再把刚融化的锡液从上面匀速倒入,然后在被冰水浸过的陶瓷管道表面迅速地冷却。虽然弄完后还是不太均匀,但还是够用了。

林远这次炼铁打算一步到位,因为没有焦炭,林远只能用木炭来提供能量了,木炭燃烧起来温度有多少了。其实林远都知道,平时烧烤时,放入的锡箔都不融化,不过这仅仅是木炭里边的温度,当然了,连初中生都知道要用火的外焰。衡量温度也不能这么算。

所以,温度不够,数量来凑,林远要建造一个六方炉,什么是六方炉,就是一个六边形的高炉,还有5个副炉,并且有3个蓄热室。各个之间用锡箔送风管道连接。

主炉是一个有着六边形平台的高炉,平台直径长10米,也就是有差不多林远那时代的教室那么宽,中间的高炉就像长长的烟囱,底部直径也有点五米,逐渐向上缩小,最高处直径只有4米,但里面的环境却不一样了,不是一直向上减小,而是上窄下宽但再下去又开始变窄,最宽那部分,就是高炉的炉腰,外壁是长方形而不是弧形,避免热量损失。

内部整体看就像是个保龄球,只不过各个面是平滑的直线而不是曲面。而3个蓄热鼓风室分别位于六边形的左右和上边,下边是出料口,蓄热室的鼓风叶轮上面涂有高岭土,专门为主炉送风。

左右都连接着两个副炉,上边连接一个副炉,炼铁时就是6个炉子同时开工,一起输送热量。

为了利用空气对流,副炉还设置着很低,在地下3米左右,热空气因为密度低就会不断上升,为高炉提供热量,这些还没包括着风车所占的面积。同时,为了将原料送上去,林远不得不建造一个长达20米的长坡。

整个区域建设下来,直径都快有20米了。那么大的面积,当然不能在居住区里做了,林远把这个巨无霸建造在河边,以后可以考虑将风力替换成水力带动。

并且,为了让铁还原充分,除了木炭以外,矿石还要打碎,和其他例如石灰等,都要掺杂在一起,揉成球形,再放进去。

所以,之前的铁锤就派上了用场。炼出来的铁水会和其他炉渣分离,所以铁水出口要比炉渣出口要矮。

出来的是生铁,是含碳量比较高的铁,而林远块炼钢的铁,是熟铁,熟铁质地软,连青铜都不如,所以战国秦国虽然武器还是用铜,但也没有因为兵器的原因输过魏国,而现实生活中见到的订书机的钉子就是熟铁了。所以位于中间的钢才是林远的目的,运用的就是中国古代发明的灌钢法,将生铁融化滴在熟铁上,进行渗碳,而且还能减少杂质。

还有中国古代的擦生法,是林远提升农具耐用性的好方法,锄和锹这类农具,熟铁打成,用熔化的生铁淋在刃口部份,然后插入冷水中进行淬火,就成为既坚硬又强韧的农具了。

当然,先要建造一个这么庞大的工程,整个部落都要动员起来,不过有了充分的准备,耐火砖头和青砖已经准备好了,木炭也有小土山一样高了,一边进行的就是磨碎矿石和弄出圆球了。

现代高炉不能停,即使林远这高炉勉强能算得了高炉,林远也不想停,因为停下来真是太亏了,庞大的热量不能浪费,林远打算直接把一年的生铁炼出来,顺便完成任务,现在堆积在旁的矿石堆已经有150吨了,这些都是要练成生铁的料,其他50吨已经在炼熟铁了,不过熟铁虽然温度要求低,但还是要很多人手,因此,在春耕前办妥这些事,任务还是蛮艰巨的。

庞大的高炉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天气的温度也渐渐回暖,大晚上已经不用躲在一大层毛皮里了。林远早晨起来出来舒活着筋骨,每天早上都会有人去敲打着青铜钟,让族人按时起来,进入繁忙的一天。

这个时代的人没有什么追求,能吃好睡好就不错了,也不用为了去打猎而丢失性命,多做一点活也不算什么,总比闲着发慌好。

穆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是当初最早叛逃来龙汉部落的一批人。寒风凛凛,首领为了部落生存,不得不抛弃那些老弱病残的人。他看着族人一个个饿死,又互相吃着死去人的肉,那样子好似人间地狱,他不能忍受这种环境,带领着自己妻子女儿叛逃出来。

然而,在叛逃的过程中,他的妻子又离他远去了,他感到很绝望,只希望龙汉部落的人没有欺骗他们。他带领着他的女儿一路奔袭,当看到龙汉部落那如同黑夜中一盏明灯的篝火灯塔时,他已经抱着女儿在一片风雪中倒下了。

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躺在温暖的毛皮上,油灯温暖的灯光滋润着他的心,看着旁边那露出甜美微笑的女儿,他摸着他妻子留给他的一个剑齿虎牙,摩挲着它,仿佛看见妻子的笑脸,他感觉他活了。

然后进来了一个男人,从他威武的身躯就能看出他是一名战士,他递给穆义一碗升腾着热气的鱼汤,朝他点了点头。

穆义大口喝完鱼汤之后,才发现装鱼汤的瓷器事那么的精致。

在之后的生活里,他不仅见到了一系列令他震惊的东西,还看见了这个部落年轻的领袖,正指点着他人建设部落,他也慢慢地滋生了对林远的敬佩之情,把他的复活当成林远的所作所为,没有林远,就没有他。

像穆义这样的人,在整个部落里不算少数,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慢慢从各地加入进来,等高炉建造完后,部落又扩张到1500人了。这个时代的人就是这样,不会要求什么权利,却对这样的生活很满意,安全,和睦,有家的味道。